楠木軒

聚焦中美關係,重回穩定正軌還需美方拿出誠意和行動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綜合

在這個利益交融、命運與共的時代,中美作為世界兩個主要大國,理應加強協調合作,為戰勝全球疫情、促進經濟復甦、應對氣候變化等發揮重要作用。如今,中美關係之所以遭遇嚴重困難與多重挑戰,根本原因在於美方對中國和中美關係作出的戰略誤判。中國的誠意有目共睹,美國也應該放下執念,拿出與自身“實力地位”相匹配的風範來,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原則”替代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推動對華政策重回理性務實的正軌。

資料圖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會晤。在長達7小時的對話中,雙方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與地區問題進行了溝通,這次會晤也備受世界矚目。

溝通和對話越多,越能增進彼此瞭解,減少消極因素影響,找到合作的路徑。從歷史和現實的經緯來看,中美兩個大國在具體問題上出現分歧與摩擦很正常,但合作是兩國最終的正確選擇。自上世紀70年代重新打開交往大門以來,中美建立起逾百個政府間對話合作機制,讓曾經可以忽略不計的經貿關係,發展到7500億美元雙邊貿易和2400億美元雙向投資的規模。事實證明,積極對話是通往合作的必由之路。近些年,中美關係面臨新的歷史性抉擇,雖然一次會晤不可能解決雙方之間的所有問題,但能夠坐下來談,就表明雙方都有管控分歧、擴大共識、加強合作的意願,就是在為雙邊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積累條件。

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兩大常任理事國,中美兩國關係的走向,關涉切身利益,影響全球格局。當前世界正處於特殊艱難的時刻,政治衝突不斷,軍事動盪驟起,疫情陰霾未散,“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呼喚各國尤其是舉足輕重的大國擔起責任、破局求索,中美同樣責無旁貸。面對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中美保持直接暢通的外交溝通,説透雙方意圖,亮明雙方立場,減少戰略誤判,這是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福音。

近些年,中美進行過多領域多層次的對話。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預期以一種成熟理性的方式與美國打交道,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美方並沒有拿出足夠的誠意。明明意在尋求共識,一些政客卻習慣性地盛氣凌人、極限施壓,這頭上了談判桌,那頭還在借相關議題煽風點火、無端生事,以期建立所謂的“輿論優勢”。更令人失望的是説一套做一套,美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多次對中國做出“四不一無意”的表態,但這些承諾始終漂浮在空中,遲遲沒有兑現。這種做派不僅導致對話磋商效能難以發揮,更虛耗精力,讓戰略互信赤字成為中美之間深層次、棘手的問題之一。

依照普遍理解,大國不僅是體量大,更要有“大國的樣子”、大國的格局做派。在這方面,美國實在是差點意思。何以至此?

恐怕首先是功利主義心態作祟。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流行於美國思想界和外交決策層。在其邏輯裏,國際政治本質上是權力的遊戲。在對外行為層面上,他們傾向於把國家看作“功利國家”,而非“道德國家”,談判協商不過是謀求美國國內政治短期利益的手段。於是重利輕義,雙標迭出,既要圍堵,又想利用,“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二是霸主迷夢作祟,美國當慣了“世界老大”,唯我獨尊久了,將本國優先作為行事唯一標準,從來不願在溝通交往中考慮別國的關切與底線;三是冷戰思維作祟。美國相當一部分人“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把大國關係看成是非輸即贏、你死我活的競爭,認為“中國之所得,必是美國之所失”。沉迷於自設假想敵中,又如何能拿出對話的誠意?

中國的態度很明確:大國競爭不是時代主題,零和博弈不是正確選擇,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在這個利益交融、命運與共的時代,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中美作為世界兩個主要大國,理應加強協調合作,為戰勝全球疫情、促進經濟復甦、應對氣候變化等發揮重要作用。如今,中美關係之所以遭遇嚴重困難與多重挑戰,根本原因在於美方對中國和中美關係作出的戰略誤判。發展雙邊關係需要雙方都有誠意和相應的行動。要對話可以,但應當平等;要合作歡迎,但應當互惠;要競爭無妨,但應當良性。中國的誠意有目共睹,美國也應該放下執念,拿出與自身“實力地位”相匹配的風範來,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原則”替代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推動對華政策重回理性務實的正軌。

“現在就是隻爭朝夕的時候了,是我們兩國人民攀登那種可以締造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偉大境界的高峯的時候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在歡迎宴會上引用毛澤東的《滿江紅》作為祝酒詞,如今聽來依然具有啓發意義。中美關係的大門既然打開了,就不應再關上。世界既然走出了冷戰,就不應再降下鐵幕。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道,將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原標題:發展中美關係需要美方拿出誠意和行動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鄭宇飛

流程編輯:u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