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開幕式。
從10月31日到11月12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齊聚英國格拉斯哥,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也被稱為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迫在眉睫的當下,這一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氣候問題相關會議無疑承擔了協調指導今後數十年全球氣候政策的重要使命。
全球温升控制在1.5攝氏度內
就在會議召開的前夕,聯合國難民署於10月30日發佈報告指出,全球有80%的氣候難民來自“氣候情況緊急的前線國家”,這暴露了低收入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脆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夏爾馬也在陰雨連綿的大會開幕式中給人類敲響警鐘:“氣候變化的腳步並未因新冠疫情暴發而暫停,我們共同的星球正變得更糟……如果我們現在就採取行動,攜手行動,就可以保護我們珍貴的星球。
世界各國領導人、環保專家和活動人士均在不同場合呼籲採取果斷行動,阻止氣温的上升和全球極端氣候的頻繁發生。本次氣候變化大會的重點正是討論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後相關的進展和挑戰,並提高各國大幅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的雄心。
本次大會歷時兩週,第一週主要是政府首腦峯會、技術專家和官員之間的會議,第二週則是高層會議,各國部長參會並達成最終的政治協議。此次大會將考驗談判代表能否在第一週在技術層面解決談判爭議焦點,形成相關的談判案文草案,以便高層在第二週的談判中能交換籌碼並敲定方案。
就在大會召開前,二十國集團(G20)峯會在羅馬落幕,併發布了重磅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羅馬峯會宣言》,提到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温升高幅度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之內。接連召開的兩場國際性會議凸顯了國際社會對遏制碳排放和氣温升高的決心,夏爾馬形容本次氣候大會是實現1.5攝氏度目標的“最後也是最好的機會”。
G20的承諾也被視為COP26的重要基礎,COP26旨在確保進一步減排,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並在簽署《巴黎協定》的近200個國家的一致同意下商定協定的實施規則。
截止到11月4日,本屆氣候變化大會已經達成幾項重大聲明。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等在內的114個國家共同簽署了《關於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承諾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扭轉土地退化狀況,併為相應國家提供19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於保護和恢復森林。這也是COP26氣候峯會的首份實質性協議。當前全球的森林退化形勢異常嚴峻,根據非政府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去年全球約有25.8萬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面積比英國還大,而每分鐘就有27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
美國和歐盟還承諾2030年的甲烷排放量將比2020年減少30%。此外,根據英國政府發佈的一份聲明,有190個國家和組織已經承諾不再使用煤炭,其中波蘭、越南、埃及、智利和摩洛哥等18個主要依賴煤炭發電的國家系首次作出此承諾。另外,“主要經濟體”(較富裕國家)將在本世紀30年代逐步淘汰煤炭,而發展中國家將在本世紀40年代停止使用煤炭。
▲10月31日,COP26主席夏爾馬在格拉斯哥舉行的大會開幕式上發言。
遏制氣候變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本屆大會的開幕式上,主辦方英國首相約翰遜曾以007電影為隱喻,將當前的世界形勢比作一顆“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而COP26必須是拆除那顆炸彈的開始。在展望國際社會遏制氣候變化的前景時,約翰遜形容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對當前氣候行動的效果“謹慎地樂觀”。
從近幾年一系列極端氣候的發生來看,氣候變化已經對許多地區造成了破壞性影響,因此世界各國協同努力來保護人類和自然棲息地就顯得尤為重要。承載了關乎人類未來命運的本次氣候大會,在許多方面仍面臨壓力和挑戰。
氣候融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難題,也是本屆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曾承諾在2020年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然而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的統計顯示,到2019年為止,該目標僅完成了8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安德森表示,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很重要,這樣他們才能適應已經變化的氣候的影響,並走上低排放的增長道路,同時填補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信任鴻溝。
而如何規定更具體合適的碳排放標準也是本次大會的難題之一。目前全球平均氣温已經比工業化前時期高1.1攝氏度左右,因此未來的將氣温升高目標控制在1.5攝氏度內極具挑戰性。而由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歷史處境與發展階段存在巨大差異,雙方圍繞減排存在根本性分歧。
報道稱,印度總理莫迪在本次大會承諾將2070年作為印度實現淨零碳排放的目標時間,不過在很多國家看來該時間比聯合國的全球建議晚了20年。對此,莫迪反駁稱,印度作為世界第四大碳排放國,但實際的人均碳排放量最低,2019 年為每人1.9噸,而英國為5.5噸,美國則達到了16噸。莫迪過去多次強調,印度擁有世界17%的人口,但僅佔全球碳排放量的5%。
同時,許多國際專家表示,全球碳排放量計算存在不公平性,這些計算基於各國的生產而非消費,舉例來説,美國和其他國家將大部分低端製造業外包後便無需為製造產生的碳排放負責。
更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需要就減排作出更大的改變,據英媒報道,G20國家約佔全球碳排放量的75%,今年的排放量更是隨着經濟的復甦呈上升反彈趨勢。所以,在本次大會召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發文敦促發達經濟體“出於公平和歷史責任的原因”在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作者:沈欽韓
編輯:陸紓文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新華社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