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孫秀嶺
4月1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一個案例分析:近日,江蘇省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馬俊健被“雙開”,通報指其“違規在化工企業入股當‘影子股東’,讓親友充當‘白手套’投資借款,默許親友掛名領取薪酬”。
所謂“影子股東”,也叫“乾股股東”,主要是指不實際出資或用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等不符合《公司法》規定出資形式的要素出資,而佔用公司一定比例股份的股東。一些領導幹部成為“影子股東”,主要體現為通過非正常政商關係,利用職權或者職務影響力,以他人名義代持公司股份或依據代持股比約定享受企業收益。
所謂“白手套”,主要説充當“黑錢”漂白的中間人,或是實際從事“非法”事務的“合法”外衣。人們説“白手套”,説的是給很髒的手戴上一個白色手套,讓別人無法察覺手很髒。某些從事某些見不得人的事,通常必須尋找“合法”、“合理”的理由來加以掩飾,而從事這種掩飾工作的個人、單位、組織等等,被稱之為“白手套”。
“影子股東”“白手套”,不是什麼好詞。今年4月,江蘇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馬俊健作出逮捕決定。據報道,馬俊健曾違規入股化工企業,讓親友充當自己的“白手套”投資借款,成為這些私企的“影子股東”。他“借”親友謀取利益,平日裏對他們自然是“照顧”有加。在他的庇護下,這些親友可以掛名領取薪酬。馬俊健與多家違法違規“小化工”企業官商勾結,利用職務便利為企業在應付檢查、逃避處罰、處理事故、貸款擔保、工程承攬等方面謀取利益,收受鉅額財物。顯而易見,“影子股東”“白手套”只是手段,一種掩蓋腐敗行為的方式,一種搞隱性腐敗的載體和通道,而“影子股東”所寄生的“影子公司”,多得益於領導幹部在業務上的“特殊關照”和“定點推送”,其本質是以權謀私、隱性腐敗。
馬俊健的“影子股東”“白手套”,並非個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文指出,“影子股東”已成為一些黨員幹部謀取私利的新方式,在一些地方甚至逐步成為政商勾肩搭背、貪腐謀利的主要方式。在無錫市紀委監委查處的80餘件“影子股東”案件中,有的官員讓親友掛名,自己幕後操縱,把“影子公司”當成自家“錢袋子”;有的隱形入股,通過股息分紅、配送乾股、高價回購、非法參股、投資理財等一系列操作非法獲利等。有別於請託等“一事一結”的權錢交易,“影子股東”“白手套”更隱蔽,利益輸送時間更長,危害更大。
有文章指出,中國反腐進入“深水區”,鋒芒直指“影子股東”“白手套”這類隱性腐敗。隨着我國市場經濟日益規範,很多貪官已經從原始的腐敗行為,轉化成較為隱性的貪污腐敗行為,“影子股東”就是較為典型的一種。“影子股東”“白手套”,較之傳統腐敗手段有了更多“馬甲”,似乎更“高明”、更“安全”了。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好獵手。俗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影子股東”“白手套”不管多隱秘,終究還是腐敗,註定難逃法網。
(資料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