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站在超市裏飲料貨架的邊上,周圍是一排排色彩鮮豔的塑料瓶,你或許很容易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次性塑料太多了。
這確實沒錯。廉價且用途廣泛的塑料幾乎顛覆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它們也引起人們對環境和生態的擔憂。進入生態系統的塑料會對生物造成傷害,進而反過來進一步影響人類自身。已經有研究估計,在一年中,大約480萬-1270萬噸塑料會進入海洋生態系統。
目前,全世界許多地區都在採取行動,利用政策等各種手段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但在密歇根大學環境工程師Shelie Miller眼中,人們對塑料包裝的認識仍然有限,並且存在着不少誤區。這甚至可能導致“好心辦壞事”。消費者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包裝垃圾上,是因為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盒子、瓶子、易拉罐等等這些。但對於一件產品來説,它的整個生命週期遠不止這些環節,而其他各種各樣的環境影響幾乎是看不見的。
在她最新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綜述論文中,她提出了5個常見的有關塑料對環境影響的誤解與迷思。正如她在論文中所説,破除這些誤解“並非有意淡化與塑料及塑料垃圾相關的環境問題”,相反,研究想要強調的是,我們應當意識到整個供應鏈帶來的更廣泛的影響。
從完整的產品生命週期來看,資源開採、製造和使用階段通常會帶來很大的環境影響,而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包裝的生產和處理所帶來的環境影響可能只佔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一些研究表明,消費者卻往往更關注包裝的環境影響,而忽略了其他環節。食品生產領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農業生產帶來的環境壓力,食品生產本身的環境影響一般遠大於食品的塑料包裝。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誤解。不少消費者認為,一次性塑料是“萬惡之首”,但事實上,許多人忘了一次性包裝中常用的其他材料。比如,儘管產品包裝各有差異,但一次性玻璃、一次性金屬的包裝會產生的環境影響通常比塑料要大得多。對於紙盒包裝來説,它與塑料的比較結果則取決於具體的產品和包裝方式。一般來説,塑料包裝更輕,這會帶來許多我們忽略的好處,比如減少產品運輸時的排放等。
重複利用絕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但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有關產品生命週期的研究表明,可重複使用的產品和一次性產品的利弊爭議總是更為複雜。簡單來説,可重複使用的產品在設計上通常擁有相對長的產品壽命,這就意味着更多材料和消耗,但如果這樣的產品沒有使用到足夠多的次數,它所帶來的平均的環境影響甚至比一次性產品還要高。
在人們提倡的3R(即減少使用、重複利用和回收)環保理念中,回收(Recycle)事實上是三者中最為低效的策略。這並非在否定回收的正面作用,而要強調的是,回收並非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是一種“靈丹妙藥”。由於目前回收技術、材料損耗等限制,回收這種手段並不能完全消除生產所帶來的環境影響。
“零廢棄”(zero waste)是近年興起的一類活動。如果簡單從字面上理解,它的目標是“沒有垃圾”,實際上是發起活動鼓勵人們儘量減少或者消除日常活動中進入垃圾填埋的材料量。不可否認,這項運動有着美好的目標和願景,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它最終是否真的能達到降低環境影響的目標可能還無法確定。如果僅僅將目標放在減少廢棄物的結果上,也可能產生反效果,比如讓人們陷入前面幾項誤解之中。Miller教授認為,這類運動的關鍵是需要更具全局觀的規劃,從而整體降低日常活動對環境影響。
Miller表示,雖然人們對一次性塑料的誤解是真實存在的,但人們對“減塑”的重視和熱情對環保來説仍然很重要。釐清這種誤解,可以讓我們不僅僅把目光聚焦在某種單一的結果上,而是擁有一種更全面的視角。
參考來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0c05295
https://news.umich.edu/mythbusting-5-common-misperceptions-surrounding-the-environmental-impacts-of-single-use-plastics/
動畫及圖片設計:雯雯子
圖片來源:
巧克力:https://github.com/emojione/emojione/tree/2.2.7 via Wikimedia Commons
塑料瓶、玻璃瓶:Iconscout
運動水壺:UMICH
塑料水瓶:Pixabay
回收:Pixabay
垃圾桶:thenounproject
封面來源:Miller, S. A.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來源:原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科院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