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設“博物館之城”的目標正在有序推進。1月6日,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雙減”背景下的博物館教育話題引起多位委員關注。
“雙減”後,素質教育、素養教育受到更多家長重視。博物館如何開展青少年實踐活動?博物館資源如何與學校教育有機銜接?博物館用什麼教育活動和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這是諸多博物館科教工作者、學校教師關心的問題。
“雙減”之下博物館教育功能日趨凸顯
今年北京兩會上,一份來自共青團北京市委的集體提案指出,在“雙減”背景下,家庭對於傳統學科教育外的研學需求迅速增加,這是博物館社教與學校教育結合,促進學生教育體系完善的一大契機。
“隨着社會的發展,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日趨凸顯。”提案強調,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聯合下發通知,提出充分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指導支持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優先保障學校開展課後服務需要,開發精品科普課程,安排專職人員進行講解指導,切實增強科普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適宜性和趣味性;鼓勵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節假日安排學生專場和家庭親子科普教育活動,向中小學生優惠或免費開放等。”
在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陳玲看來,藝術對於孩子的成長、審美能力的提升有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因此,博物館的課程、展覽等對學校課堂教育、青少年成長來説是非常有意義的補充。
“雙減”之後,孩子們和學校對於多元化的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加大。陳玲稱,希望和教育系統有更好的聯動,建立一種社會教育資源共建機制,發揮“博物館之城”的優勢和作用。
大部分博物館教育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專業力量
記者瞭解到,國內一些博物館在育人方面已經有了不少探索。
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的“陽光少年”系列課程、“社會大課堂”系列課程等;故宮博物院面向青少年的教育實踐課程也在研發中;頤和園博物館和北京城市學院合作,正在為海淀區人大附小和中關村一小等小學設計校內雙語課程《博物館探秘之旅——頤和園博物館》……
但對於大部分博物館來説,在面向青少年、中小學生的教育活動方面,仍存在薄弱之處。
“現今博物館資源展陳多以實物擺放、音頻講解為主,專業性與趣味性程度普遍較低,沒有發揮博物館應有的教育與引導作用。”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教育創新研究推廣中心主任張毅指出,專業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結合應成為博物館展陳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博物館尚未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館校合作的經驗較少,合作的機制尚不成熟。”共青團北京市委的集體提案中則明確指出,當前仍有很多博物館依然只是帶領觀眾在博物館裏瀏覽式觀看,既沒有活動前的前期課程支持,又缺乏後期的討論總結,形式也相對單一。
具體而言,由於館校合作經驗較少,合作機制不成熟,雙方溝通成本較高,這直接影響到博物館教育的效率和質量;目前我國除少數博物館有專業教育人員以外,大部分博物館從事教育活動的人員是講解員出身,所學專業與學術修養參差不齊,缺乏理論基礎與專業力量。
此外,在博物館這一相對開放的環境中,如何保證學生百分之百安全地來去於館校之間,也成為開展博物館教育活動的難題。
博物館課程仍需專業及體系化建設
正如共青團北京市委的集體提案所言,館校合作是“博物館與學校為實現各自的教育目標,互相配合、積極參與,主動調整自身策略,實現互利雙贏的深度合作活動”。
1月6日,陳玲向新京報記者分享了中國電影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實踐方面的思考。
據悉,中國電影博物館推出“社會大課堂”“電影大講堂”等系列教育品牌,孩子們來到博物館,通過展覽、電影放映、映前導賞等,進行師生交流互動;同時,拓展博物館功能,推出“送課進校”活動……
此外,陳玲表示,還可以博物館與學校共建,“根據學校孩子們的需求定製課程、教材,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實踐,效果也很好。”
共青團北京市委集體提案中為“館校合作”提出建議:博物館和學校合作制定教學方式和內容,一方面可以滿足學校的教學需求,另一方面依託博物館的實物以及一些學校不方便提供的實踐課和討論課,通過深化與中小學校、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項目合作,使博物館教育活動與中小學校文化、歷史、科學、自然、思想道德等課程相互結合。
提案建議,成熟專業的博物館甚至可以提供教師的職業發展項目,為其提供展覽展品輔導培訓和博物館在線教育資源等。將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博物館教育結合,利用博物館資源為教師提供學習、研究或培訓的機會。
同時,提案建議博物館加強與專業的高等院校合作,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學生打造與學校課堂教學內容互補的博物館社會教育品牌活動,以此建立長期有效且結合密切的館校合作制度。
“還是要‘練內功’。”陳玲強調稱,下一步,博物館要下功夫去挖掘自身優勢和文化資源,拿出更系統、更專業的課程和內容。此外,如果物理空間有侷限性,還可以通過線上方式與線下結合,開展更為豐富的教育活動。
“特別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研究和拓展電影文化教育、博物館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還需要更加強化和更多相關部門、社會機構的聯動,整合資源,在教育這件事上發揮更大的效能和優勢。”陳玲表示。
採寫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