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劍敏 陳周旺 | 機構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黨中央新組建了五個機構,國務院機構改革推出13項舉措,此外,全國人大組建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全國政協界別設置進行了優化整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歷史節點上,這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對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繼續和完善,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又一次集中行動。


**牢牢把握住機構改革的基本要求

國務院機構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唯有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內涵特徵,才能牢牢把握本輪機構改革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從本質要求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始終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置於核心位置,特別是2018年啓動實施的機構改革中,通過完善黨中央機構職能、加強和優化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統籌黨政軍羣改革等舉措,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黨和國家機關全面正確履行職責的各領域各環節。在此基礎上,新一輪的國務院機構改革緊緊抓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條主線,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從具體內涵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性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充分考慮到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重點加強了科學技術、金融監管、數據管理、鄉村振興、知識產權、老齡工作等領域的機構職責優化和調整,這是積極順應現代化發展的世界潮流,又緊密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徵深化國家治理的“中國模式”與“中國方案”。

從實現路徑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歷史進程,必須行穩致遠。與我們黨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步伐相一致,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從最初以精簡機構為目標到以政府職能轉變為關鍵,從探索構建服務型政府到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從2008年首次提出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到2018年實施全面統籌黨政軍羣的系統性整體性改革,在探索與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繼續保持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汲取歷次機構改革成果經驗的基礎上,努力突破長期存在但未有效解決的“老”問題,探索解決新時代新形勢下對體制機制提出的“新”問題,把機構改革形成的制度勢能轉變為更強的治理效能。


**多管齊下,更加精簡高效和富有活力

對標新時代新徵程的使命任務和戰略部署,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通過“強化”“優化”與“細化”,多管齊下,讓每一位政府人員都成為有創造力的執行者,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一是“強化”,即強化重點領域的宏觀管理職能。科技、金融、數據是未來國際競爭中的戰略性資源,為贏得核心競爭力,本輪機構改革強化了中央對上述領域的宏觀管理職能。以相關領域的主要改革舉措為例,在科技管理領域,圍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通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通過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強化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相應地把指導農村科技進步、組織擬訂科技促進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等具體管理職責分別劃入有關部門,推動宏觀管理與具體領域科技促進工作的有序分離。在金融監管領域,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同時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新設的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上述各項改革實施後,將有助於改變目前分業監管的格局,形成覆蓋多元化金融業態、機構、服務與產品的統一監管架構,增強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整體防範能力,此外還通過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強化中央管理事權。數據管理領域,組建國家數據局,作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局,相對集中了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強化了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方面的統籌推進職責。

第二是“優化”,即優化機構設置與職能配置。為進一步釐清在2018年機構改革後,國務院各部門之間依舊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工作重合等問題,本輪改革通過職責的歸併、劃轉等方式,優化農業農村、老齡工作、知識產權、信訪等領域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如在農業農村領域,2021年在中國脱貧攻堅目標全面完成背景下設立的國家鄉村振興局一直由農業農村部代管,實際上在領導成員、工作職責等方面多有重疊,在本輪改革中將不再保留單設的國家鄉村振興局,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在老齡工作領域,2018年機構改革中被劃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的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改設在民政部,中國老齡協會也改由民政部代管,通過優化兩個機構配置,推動職能相近的工作實現歸口管理,以全面積極地應對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此外,為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為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將國家信訪局由國務院辦公廳管理的國家局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經過這些改革,政府職能將進一步理順,更加聚焦、精準,全面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第三是“細化”,即細化支撐改革的體制機制建設。機構編制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政治資源、執政資源,管住管好和用活資源,才能不斷提升機構編制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保障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因此,為保障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順利開展,改革方案中遵循《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中所要求的“堅持機構編制瘦身與健身相結合”原則,細化了支撐改革的編制管理配套舉措。一方面積極“瘦身”,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的比例進行精減,收回的編制主要用於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另一方面主動“健身”,為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統一規範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機構均使用行政編制,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範管理。順應國家發展大局,黨和國家機構更加精簡高效和富有活力,意味着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持續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要根據實際需要,自覺進行機構調整和改革,以利於把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機構改革不僅是政府部門職能結構的調整、再造,更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舉措。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黨和國家始終站在時代變革的制高點,為國家發展指引方向和提供動力。


申劍敏 陳周旺 | 機構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保障




  作者:申劍敏 陳周旺(上海政法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編輯:於穎

責任編輯:楊逸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27 字。

轉載請註明: 申劍敏 陳周旺 | 機構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保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