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受凍羣眾“挺着”,不是政策應有的温度

  12月17日,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城迎來了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氣象數據顯示,當地當天最高氣温僅有零下2攝氏度,不少居民家中即便開着電暖氣,室温也只能達到5-7攝氏度。面對寒潮的侵襲,不少民眾尤其是老人只能躲在家裏瑟瑟發抖,甚至連睡覺都會被凍醒。然而,人們家中本可用於取暖的爐灶,卻被有關部門封了起來,“不讓燒柴火,不讓冒煙”。

讓受凍羣眾“挺着”,不是政策應有的温度

  12月17日中午12點,古城內一户人家的室內温度不到7度(總枱央廣記者 管昕 攝)

  據報道,多年以來,山海關古城居民普遍以生火方式過冬取暖。2019年,當地有關部門正式“禁煤”,自此之後,燒柴便成了各家各户取暖的主要選擇。然而,今年冬天,環保管控再度“加碼”,依規未受限制的柴火也在古城遭禁,給當地羣眾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儘管政府在“禁煤”後免費派發了電暖氣,但多位受訪羣眾都表示:暖氣取暖效果不佳,完全靠電取暖的成本也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硬要推行“不讓燒柴火,不讓冒煙”的“一刀切”式禁令,無異於眼睜睜地放任羣眾受凍。

  面對“暖氣不暖、有柴難燒”的尷尬現狀,71歲的牛大爺在採訪中憤怒地感慨道:“暖氣片開開,温度也上不來。燒柴火都不行!不讓冒煙,咱也沒冒。老百姓就挺着唄,沒轍!”記者試圖將問題反映到市一級有關部門,秦皇島清潔取暖服務保障熱線值班人員卻對記者表示:“確實都反映(冷),但是咱這兒也沒辦法,也不是説一下能解決的,咱自個兒暫時先想想辦法吧。”一邊是無可奈何、硬着頭皮與寒潮“短兵相接”的百姓;一邊是無計可施、讓人“自個兒想辦法”的有關部門。兩相對比,無疑刺痛不少人。

  在國家積極治理大氣污染、着力推動節能減碳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行清潔取暖,本是一件值得稱道的好事。然而,初衷再好的政策,執行起來都不能忽略現實背景,步子邁得太大、太急。在實踐中,任何未考慮民眾正當需求,一味“大幹快上”的做法,都可能造成環保與民生“打架”。在公眾看來,環保與民生乃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關係,民眾取暖權利和環保指標應當得到兼顧。

讓受凍羣眾“挺着”,不是政策應有的温度

  部分古城居民對記者表示,2019年當地政府為推進清潔取暖集中免費配發的電暖器散熱效果不佳(總枱央廣記者管昕攝)

  以統一供暖、電力取暖取代各家各户生火取暖,是不可阻擋的社會趨勢。但每個地方、每個家庭的取暖條件都有差異,其進度很難統一。面對這些現實,任何不做區分、不加甄別、不考慮特殊情況的“一刀切”式禁令,都必然對部分居民造成重大影響。

  在統計報表裏,一個家庭有沒有燒柴、一根煙囱有沒有冒煙,或許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但是,每個微不足道的數字壓到活生生的人頭上,都可能是刺骨之寒、切膚之痛。對此,施政者還應設身處地,多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想問題、看問題,深刻認識手中決策權的“分量”,做到理性決策、慎重用權,落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施政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海關區正式印發的文件中,從未有過“禁止燒柴取暖”的説法。區政府相關領導也對記者表示:古城內不讓燒柴“只是倡導,不是強制禁止”。從這個角度上看,當地民眾遭遇的“一刀切”做法,只是自行其是的“土政策”。

讓受凍羣眾“挺着”,不是政策應有的温度

  山海關古城西安家衚衕一户居民家中爐灶被封堵(總枱央廣記者 管昕 攝)

  關於“土政策”的成因,有知情幹部對記者反映:禁止燒柴的根本原因是古城內設有大氣監測國控點位,為了數字好看,區裏只能層層加碼,搞一刀切。此前,中央曾在各項工作中反覆強調:“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要不得。

  對此,不論是山海關古城,還是此前出現過類似新聞的其他地方,都應加強自省,及時糾偏,妥善制定“真政策”,堅決叫停“土政策”。各級有關部門也要認識到:任何環保檢測指標的存在目的都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層層加碼”的做法或許能做出“好看”的數據,但在本質上對環保工作並無助益。

  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天職,在完成任務中忽視民眾實際情況,初衷良好的政策也會在推行中變形,造成“進一步、退兩步”的反向效果。對此,施政者還當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制定出既有效率,又有温度的政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8 字。

轉載請註明: 讓受凍羣眾“挺着”,不是政策應有的温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