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兒子偷拿饅頭出去,寶爸好奇悄悄跟出去,看到的畫面讓他淚目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會偷拿家裏的東西,被發現了之後,家長往往都會嚴加管教,畢竟孩子的品性要從小時候教起,但是這位爸爸在發現孩子偷東西的實情後,不僅沒有責罵,反而感覺相當暖心。
這位寶爸是開早點生意的,但是經常發現自己蒸籠裏的一些饅頭包子會消失掉一些,寶爸以為是哪個缺德的經常偷早點,於是就在旁邊蹲點,想要看看是誰偷的。沒想到罪魁禍首居然是自己家4歲的兒子,但是每天也有給孩子早點吃,為什麼孩子還要自己偷拿呢?
寶爸感覺很好奇,只見孩子拿了一個饅頭就出去了,於是他悄悄地跟了出去,想要一探究竟。令他意外的是,孩子走出了門外後,把饅頭拿給了街邊的一個老乞丐,看到這樣的畫面,寶爸不禁淚目,原來孩子一直都在偷偷餵飽那些門口的乞丐,孩子的心地是多麼純真和善良。
所以在這之後,寶爸並沒有責問孩子,一方面表揚了孩子的善心,另一方面也教育孩子,要是想要獻愛心,也要告訴爸爸媽媽,而不應該做偷的舉動。
不得不説,一些孩子的善良真是天生的,看到有人露宿街頭、吃不飽飯,孩子的同情心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多,不少網友看到這樣的孩子,都直誇孩子暖心善良。但另一方面,這也一定和家庭的教育脱不開關係,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非常暖心,只有家庭教育良好的環境之下,才能養育出如此良善的孩子。
那麼,在家庭當中,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出一個暖心的孩子?
1,
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孩子從小的時候,對於世界的認知是唯我的,以為世界都圍繞自己旋轉,如果父母總是溺愛孩子,那麼孩子就會長成驕縱的性格,總是以自我為尊,不願意為他人讓步,在長大之後就會四處碰壁,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教會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其實是非常必要的,而這就需要家長的指導。
比如碰到孩子之間互相搶玩具的情況之下,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對方沒有玩具可以玩,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會感到很難過,這是思考方式,會讓孩子更加有同理心,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會更全面。事實證明,懂得為他人思考的孩子,往往心理上更加成熟,也更學會關心他人,常常會讓他人感到孩子的體貼和暖心。這些都是需要家庭的教導,孩子才回逐漸學會體貼他人,並且懂得體貼的方式。
2,
給孩子幫助他人的機會
除此之外,也應該給孩子給予他人幫助的機會,才能讓孩子逐漸學會付出。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往往習慣了父母對孩子的輸出,卻忽略了孩子的作用,父母一味地為孩子付出,孩子也會習慣這種接受的方式,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去正確地付出。
所以在家庭當中,父母可以製造一些讓孩子幫助的機會,比如在下班之後,可以告訴孩子自己覺得很辛苦,可以幫忙洗碗嗎?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良善的,看到父母這樣的請求,都會立馬答應。當家長逐漸拋給孩子一些幫助的機會時,孩子自己也會思考,願不願意作出付出的行為,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孩子會逐漸明白,應該什麼時候去及時地幫助他人,用哪種方式會更加恰當,這樣的孩子不僅是暖心的,也是成熟的。
3,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最後,一個暖心的孩子自然來自一個暖心的家庭,父母以身作則的力量是相當強大的。當孩子看到父母之間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時候,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關心和體貼他人的方式,如果父母之間的關係比較冷漠,那麼孩子也就學不會温暖他人的方式,所以在日常的時候,家長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