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們還很年輕的時候,有小屁孩叫你們“叔叔阿姨”嗎?
相信有過這種經歷的你,每次都會和我一樣,懷疑自己長得很老。
其實小朋友只是隨意説的,但是我們聽了,卻會很不舒服。
説者無心,聽者有意。説話者很隨意説的一句話,聽話者卻很難以釋懷。
這種現象就好像大自然的瀑布一樣,上面平平靜靜,下面卻浪花四濺。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尤其在職場上,一兩句看似無傷大雅的話,卻可能給自己帶來沉重的後果。
那要怎麼做呢?
02
有人會説,説話要注意對象的身份,把握好説話的分寸。
這句話100%正確,也確實是我們「如何做」的第一步。可實際上,人在説話的時候,很容易把這些經典理論拋卻腦後。
有這麼個事例:
有一個年輕的員工,姑且叫他小A吧。小A為人穩重踏實,而且工作幹練。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成為了部門的主力干將。他的上司十分的看重他。
一次,公司要安排人,到外地去做項目推廣,上司非常的信任他,於是派他帶領了幾個人,一起去。
小A也非常珍惜這一次機會。決定好好的表現一番。經過周密的考慮,他發現一行的好幾個人,包一輛車是最經濟而又最實惠的方案。
後來他向老闆詳細的彙報了一下自己的安排,上司頻頻的點頭,表示認同。
最後,小A説,我決定包一輛車去。説完他發現,上司的臉瞬間發生了變化。然後回答道,包車的費用還是比較高的,你們還是坐公交車去吧。
第二天,人事部通知他,這次的項目推廣活動不用他去了,臨時換了別人。
小A百思不得其解,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小A在説得激動之時,忘了他是在向領導彙報,徵求領導意見,用了「我決定」這三個字。
正是這三個字,讓他錯失了這次難得的機會。
在上司面前,「我決定」這三個字是讓他們反感的。小A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只是順口説了出來。
一句自以為是無傷大雅的話,卻引起了上司的反感,錯失了良好的表現。
可見,方法是方法,要能掌握並時刻實踐,才是關鍵。
03
第二步,就是説話要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要口無遮攔。
曾經有一個優秀的年輕人,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説話不經大腦。父母總是勸他,但他總説,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幾句話嘛。
有一次,村子裏來了一個雲遊四方的智者,年輕人去拜會,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對智者説一些不尊重的話。
站在一旁的路人,紛紛指責他,可是年輕人卻説,不就是幾句話嘛,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嗎。
智者聽了,微笑着對年輕人説,我跟你講個故事吧。
曾經有一個樵夫,養着一隻從深山撿來的狗熊。
一天,狗熊把家裏的一片玉米地搞得亂七八糟。樵夫回來看見了以後,十分的生氣。拿起棍子對狗熊就是一頓毒打。
而且邊打邊罵:「畜生始終是畜生,我白養你了。」打完了以後,他便把狗熊趕出了家門。
第二天,他感到十分的後悔。可是,他再也沒有找到過狗熊。
有一天,樵夫上山去劈柴,遇到了一隻老虎。眼見着老虎就要朝他撲過去,他覺得自己必死無疑了。於是,閉上眼睛等死。
而就在此時,他聽到了搏鬥的聲音。樵夫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狗熊來救他了。
等到狗熊成功把老虎趕跑了以後,樵夫高興的迎上去説:「太好了,上次我打了你還疼嗎?跟我回去吧。」
可是他沒想到,狗熊卻説:「早就不疼了,可是你説的那些話,卻還讓我疼。而且,很疼很疼。」説完,狗熊頭也不回的走了。
年輕人聽完這個故事後,恍然大悟。
無形的言語,可能會劃出最鋒利的傷口。這道口子看不見,因此治癒不了。
04
最後一步,就是試錯。
剛已經説到,道理很簡單,但是即便知道了,一樣會在實際中踩坑。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明知故犯」。
明明知道道理,卻依舊會犯。只有犯了,反省了,才會印象深刻。
實際上這是所有學習環節裏,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很多人都是道理懂得一籮筐,實踐起來啥也沒有。這不叫「學到了」,這隻能叫「知道了」。這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
當然,試錯不是隨便都能試。需要找最保險的地方試。
像上文中的小A,就算和領導説錯話了,實際上也沒多大關係。關鍵是那個場合不對,因為這個項目受到領導重視,所以領導會特別關注每一個細節。
這種類型的試錯,代價太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為了避免,就應該將功課做在前面。這樣,才不至於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比如,可以和同事、家人、朋友多溝通交流,自己發現,或者讓他們協助發現問題。然後自己再做反思,予以改正。
任何一個改變的過程,都是自我塑造的過程,這需要時間,急不來。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