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軍隊抗疫先進代表羣像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軍隊抗疫先進代表羣像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江城武漢集中暴發。危難關頭,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出徵、第一時間戰鬥,在疫情防控最緊迫的時刻,勇挑重擔。

這是一場不期而至的遭遇戰。狹路相逢,已經沒有時間做戰前動員。

“也不需要動員,從穿上軍裝那天起就準備好了。”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李琦説。

大年三十,作為國家相關督導組專家,李琦剛剛從外地完成新冠病毒防控督導任務返回重慶,就接到了出征命令。作為一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他揹着呼吸機就上了抗疫一線。

幾乎同時,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護師陳靜接到命令:1小時內,從科裏選定10名護士準備支援武漢。她打了9個電話,一一通知“做好準備,隨時出發”——剩下的一個名額,她已經留給了自己。

“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趕快到達武漢。早一秒投入戰鬥,儘可能減少一個感染者,多挽救一個患者的生命。”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張西京退掉探望岳父母的機票,毅然趕赴武漢。

57歲的江曉靜,是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在臨牀一線與傳染病鬥爭已有34年。她原本想等春節一過,就打報告退居“二線”。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她的計劃。

在最危險的時刻,人民軍醫始終衝鋒在前。

張西京在重症病房工作20多年,早已習慣與死神“搶人”的讀秒節奏。腳步匆匆、爭分奪秒,是他的常態。

火神山醫院收治病人前,作為科室當家人的張西京,手上拿着圖紙,小步快走,跑工地、改圖紙、調方案、走流程。紅黃綠區怎麼設置、重症病房通道如何佈局、換隔離服的房間大小應該是多少,就連房間試水,他都守在現場、盯着施工隊,確保萬無一失。僅用了48小時,張西京團隊就讓科室設施條件達到感控要求,開始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搶救危重患者,就像是百米衝刺,每一秒都生死攸關。等待患者康復,又像是跑馬拉松,幾天幾周都要守在患者身邊。”李琦一直慎終如始。

在中部戰區總醫院,江曉靜帶領團隊做了大量細緻的臨牀觀察分析工作。她夜裏查房後就乾脆在辦公室休息,凌晨時分還在微信羣裏跟進了解患者病情,每日查看科室微信羣裏上百張圖片,上面詳細記錄着每名患者輸液、喝水、用餐等“入量”數據和排尿、排便等“出量”數據。

作為傳染病專家,江曉靜常常告誡醫護人員:“即便戴着兩層手套,緊握患者的手也能傳遞温暖和力量。”

55歲的李琦率先進入“紅區”時,特意在胸前的防護服上寫了“主任”兩個大字。“不是為了出名掛號,而是希望患者能看見我的職務,知道黨和國家派來了精鋭的救治力量和優質的醫療資源,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李琦、陳靜、張西京、江曉靜……一個人的腳步,一支隊伍的腳步,都朝着同一個方向——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使命在肩,初心永恆。歷史將永遠銘記:2020年,江城武漢,一羣身着迷彩的醫務工作者,曾“以命搏命”,在這裏打過一場激烈的新冠病毒阻擊戰!

文/新華社記者 黎 雲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軍隊抗疫先進代表羣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