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北方降水量創歷史第二多 專家:與氣候變暖有關
中國氣象局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北方降水量為歷史第二多,僅次於1964年,京津冀年降水量為歷史最多。談及原由,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北方降水偏多受多種因素影響,與氣候變暖有關。
在當天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佈會上,肖潺表示,去年北方降水很多,特別是京津冀地區是1961年以來最多,2021年北方地區降水異常偏多且極端性強,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
肖潺表示,首先,氣候變暖加劇氣候系統不穩定,增加了大氣的持水能力,研究認為,大氣温度增加1℃,水汽含量增加7%,氣候變暖是造成極端強降水事件頻發的全球背景。
“此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了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受其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從7月開始表現出明顯偏北的特徵,與此同時,熱帶西太平洋對流活動持續異常活躍,對副高的持續偏北有重要作用,導致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東南暖濕氣流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異常強盛,並隨着副高北上為北方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同時,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大,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空氣在中國北方地區頻繁交匯,導致北方地區降水偏多。”肖潺説。
肖潺表示,北方降水呈增多特徵,既有全球變暖的影響,又與年代際氣候演變有關。近70年來中國主雨帶具有顯著的年代際變化特徵。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雨帶主要位於黃河以北地區,表現出“北澇南旱”特徵,80年代開始,降水呈現南北兩條雨帶,其中一條雨帶位於東北和內蒙古北部,另一條雨帶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即“南澇北旱”;近十年來,雨帶又開始出現明顯的北抬北擴特徵,京津冀地區降水量也以偏多為主。
展望未來北方地區降水情況,肖潺表示,研究表明,北方降水的年代際變化受到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際振盪(PDO)的影響,當PDO處於冷水位相時,北方降水偏多。PDO的週期通常為20~30年,目前冷水位相特徵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將有利於未來北方降水總體呈偏多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