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環時深度】一層層掀開美國面具!美國是21世紀的冷戰陰謀家!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綜合

編者的話:當地時間4月4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宣佈,美國及其盟國將在本週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新的經濟制裁。美國頻頻對俄揮舞制裁大棒,以圖沉重打擊俄經濟的同時,逼迫歐洲國家對美國更加依賴。

冷戰結束30多年了,但陰魂不散。華盛頓熱衷於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沉迷於自設假想敵的幻境中不能自拔。烏克蘭危機是美國這個冷戰陰謀家在21世紀設置的新陷阱,企圖以此消耗俄羅斯、控制歐洲,從而維護自己在世界上的絕對霸權。

處心積慮製造“毀滅”

“北約是一個防禦性聯盟,它從未尋求過讓俄羅斯滅亡。”美國總統拜登3月26日在波蘭發表演講時,如此為北約東擴辯護。拜登的話並非全無道理,因為試圖消滅一個國土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擁有核武器並且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俄羅斯,幾乎不可能。

儘管無法讓俄羅斯在物理上“滅亡”,但在過去數十年,美國以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卻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努力消耗俄羅斯,意圖讓其分裂、再分裂,虛弱、再虛弱。同樣的劇本,美國已在蘇聯身上導演過一遍,因此它希望同樣的故事結局可以在21世紀重現。

“美國在蘇聯解體的政治進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知名地緣政治學者布熱津斯基直言,蘇聯的解體是長達 40 年美國兩黨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期間,幾乎每位美國總統都以不同方式為此結果作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這種“努力”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1983年,美國時任總統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美國希望通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拖垮。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旋即宣佈中止“星球大戰”計劃。隨着美國中央情報局冷戰時期機密文件的解密,很多人發現,美國此前高調宣傳的“星球大戰”計劃可能只是一場處心積慮的戰略欺騙。

美國作家施魏策爾在其所著的《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一書中提到,蘇聯領導層在上世紀80年代所面臨的“資源危機”並不是美國的政策所造成的,但是華盛頓採取了加劇這種危機的策略。這種策略有許多形式:隱蔽外交、秘密行動、持續不斷地增強防禦力量,以及一系列向蘇聯經濟的“轉動裝置上撒沙子”的行動。

美國的另一柄“冷戰利器”是以“美國之音”為代表的對外宣傳機器。1942年建立的“美國之音”在二戰後開始服務於美國的冷戰戰略,成為美國政府向蘇聯民眾宣傳的主要工具,不僅推廣美國生活方式,更宣揚“自由世界”原則,希望以此破壞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為達到目的,“美國之音”從1949年開始在烏克蘭、立陶宛等地用當地語言廣播。美國的宣傳加劇了蘇聯社會的思想混亂,加快了蘇聯解體,並最終讓美國成為單極世界霸主。

在蘇聯解體30年之際,親歷這段歷史的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諾維科夫對媒體表示,蘇聯的解體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體行動的結果,換一個更為準確的説法,不是蘇聯自己“解體”,而是被“毀滅”。

蓄意設置“烏克蘭陷阱”

在蘇聯“倒下”後,對於其主要繼承者俄羅斯,美國的打壓和遏制停止了嗎?答案很明顯,沒有。雖然1991年美國時任總統老布什發表電視講話宣告冷戰結束,但美國的冷戰思維並沒有停止,它依然如同幽靈一般在白宮、國會山、五角大樓和中央情報局的上空盤旋,讓美國政客們始終用“零和博弈”和“意識形態競爭”來看待國際局勢。

無論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聲稱的“俄羅斯是人類的一大威脅”,還是美國現總統拜登所説的“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敵人”,都折射出華盛頓的地緣政治戰略。美國政治精英早已形成反俄共識。蘇聯解體後,在安全層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通過五輪東擴,持續擠壓俄羅斯安全空間。美國還頻繁向俄舉起制裁“大棒”,從經濟層面對莫斯科進行打擊。與此同時,美國一直致力於從內部瓦解俄總統普京的執政基礎,在俄羅斯營造發動“顏色革命”的社會條件。

當下的烏克蘭局勢固然有着複雜的歷史經緯,但從美國的角度看,卻是其花費多年時間挖的一個“陷阱”。華盛頓先後在烏克蘭推動兩次“顏色革命”,先是在2005年將親西方的尤先科推上總統寶座,又於2014年將亞努科維奇“拉下馬”。“顏色革命”與北約東擴的合力一步步將俄羅斯逼入美國冷戰棋局。2021年11月以來,美國大肆渲染俄羅斯在俄烏邊境地區集結軍隊,可能“馬上入侵”烏克蘭,活脱脱一副“請君入甕”的姿態。

2013年12月10日,烏克蘭“顏色革命”爆發後,美國時任助理國務卿紐蘭在基輔向反政府抗議者發放食品。

“今天,我們正面臨一場原可避免的危機。這是一場可被預測,也的確曾被預測,卻又被蓄意促成的危機。”美國最後一任駐蘇聯大使馬特洛克近日撰文稱,“我們正目睹一場精心策劃的鬧劇,被美國輿論的知名人士嚴重放大,以服務於國內政治目的。”復旦大學“複雜決策分析中心”主任唐世平近日表示,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前,美國的真正目的是要一步步將莫斯科逼到牆角,最終迫使其對烏克蘭動武,進而實現“一石多鳥”的目標,“從這個角度講,當前這場烏克蘭危機實質上是美國給烏克蘭、歐洲以及俄羅斯投下的一劑毒藥。”

惡意煽動對立

“他(拜登)誓言要讓俄羅斯付出高昂的經濟和戰略代價,並使(俄羅斯總統)普京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的‘棄兒’。”《紐約時報》如此描述美國在烏克蘭局勢升級後的對俄戰略。圍繞這一戰略,美國聯合其歐洲盟友對俄羅斯發起了史無前例的制裁,連俄羅斯的貓和狗都沒放過,以此削弱俄羅斯並試圖改變其政治領導層的決策——這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遏制政策。

將歐洲裹挾進一種危險境地並以此弱化歐洲的戰略自主,在俄烏衝突中,美國將這一在冷戰時期始終採取的策略故伎重施。在此次烏克蘭局勢的逐步升級中,美國一再點火、拱火,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推動衝突不斷升級,而這些行為導致的安全、經濟後果大部分都由歐洲來承擔。美國營造出的危機感,也讓歐洲加強了對美國與北約的依賴,從而極大增強了美國對歐洲的鉗制。

中國是美國在俄烏軍事衝突中的另一目標。在中國反覆強調“目前的局勢是我們不願看到的”之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藉機攻擊中國,施壓中國參與對俄製裁,並惡意地將西方國家和中俄分為兩個相對立的集團——而這正是一種典型的冷戰思維。

陰險圖謀“新冷戰”

“1991年之後,冷戰並沒有真正結束,美國和北約沒有停止對俄羅斯生存空間的戰略擠壓。近年來,美國還將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通過種種手段試圖塑造一個不利於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21世紀,美國政客不僅保持着冷戰思維,還在陰險地推進其“新冷戰”圖謀。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鑑於俄烏軍事衝突的爆發,美國計劃增加軍費開支,擴大在俄羅斯附近的軍事存在,同時繼續將長期重點放在對抗中國上。自2018年以來,五角大樓實施的戰略一直將中國和俄羅斯列為首要關切,將朝鮮、伊朗和極端主義定為次要威脅。這種“2+3”戰略預計將被“1+4”戰略所取代,前者指兩個主要對手加3個次要對手,後者則將中國視為首要對手,將俄羅斯置於次要威脅之列。

“自入主白宮以來,拜登及其高級顧問一直堅稱,他們不希望重返美蘇超級大國對峙狀態。不過,在擔任美國總統一年後,拜登的行動卻顯示了相反的情況。”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近期刊登的一篇評論認為,在美國外交政策各個領域,拜登政府都保持着冷戰式的心態,“但冷戰時期不是外交關係的黃金時代,而是一場讓全世界數百萬人喪生的悲劇。美國不能繼續沉迷於對冷戰勝利的懷念。”【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2022年3月19日,美國防長訪問保加利亞期間,保加利亞民眾在該國國防部前舉行示威,要“北約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