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柴逸扉
“去年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實施。一年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基本建立。台灣在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經歷了20多年的實踐探索,治理成效顯著,居民參與度高。”5月18日,“京台生活垃圾治理交流研討會”開幕式上,北京市市容環境衞生協會名譽副會長柴文忠表示,希望通過研討會的形式,京台共享垃圾治理經驗,進一步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交流會以線上交流的形式在北京朝陽和台灣高雄兩地同步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城市管理部門負責人、環保專家和社區居民代表共聚雲端,圍繞北京市垃圾分類實踐和台灣地區各類垃圾的處理流程和工藝等進行深入交流。
研討會上,北京會場通過視頻展示了近一年來垃圾分類的成果。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垃圾分類居民知曉率達98%、參與率達90%、準確投放率達85%左右。廚餘垃圾分出率20%左右,與《條例》實施前相比,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增長了11.6倍,可回收物分出量增長了46%。入户推廣、實現積分兑換機制、定點定時回收、建立城市生態島……不少做法得到了台灣方面專家的肯定和讚許。
“台灣通過20多年探索取得的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成果,有不少北京只通過短短一年就取得了,甚至有的方面還值得台灣來學習取經。”台灣環保專家傅豫東舉例説,北京許多社區為垃圾桶設置了拉環,讓大家以方便衞生的方式打開垃圾桶丟垃圾,這一貼心服務值得稱讚。傅豫東表示,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完成前端收集後,後續的處理也很重要。“我建議北京市政府可以設立資源回收基金,用經濟手段推動資源回收、變廢為寶的工作。另外,我覺得垃圾焚化廠在焚燒垃圾前也要做好分類甄別工作,這樣做既為了提高資源回收率,也有助於延長焚燒爐的使用壽命。”
談及垃圾回收環節的便民服務,台灣環保專家吳家安分享了高雄市的案例:通過專門的手機APP,高雄市民可以掌握垃圾回收車的實時位置,甚至可以通過設定時間、距離等條件,瞭解某一時刻哪裏的垃圾車離自己住所最近。這樣市民就可以合理安排扔垃圾的時間,不再為扔垃圾而在街頭苦等,或錯過時間不能及時丟垃圾。“近幾年,高雄一些社區開始出現自動回收機。有了它們,民眾可以自主將回收物分類投放到機器內,無需受資源回收車的行駛時間所約束。”
台灣方面還通過影片播放的方式,展示了高雄在綠色黃金屋、志工環保站、再生傢俱拍賣、廚餘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實踐;兩地的基層民眾還透過屏幕相互問候,分享各自在生活中的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心得。
北京市台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借助京台交流平台持續加強在垃圾分類、城市治理等方面的交流,並進一步促成京台兩地在街道、社區和家庭層面分享垃圾治理的經驗和做法,持之以恆抓好垃圾分類治理工作。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