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隨着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2024年的中國經濟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並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一系列工作的部署下,經濟預期能否抬升?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出台如何有力更有效?明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企業家們信心如何?
值此新舊交替之際,貝殼財經推出年度專題報道“看2024”,攜手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學者和企業家,建言中國經濟,助力中國經濟復甦與繁榮。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4年經濟工作定調。
而要實現經濟的穩與進,缺不了公募基金這股力量,基金公司作為國民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如何書寫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怎樣抓住財富管理大變局的新機遇?如何在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等行業挑戰中應變,真正落實好“以客户為中心”?
對此,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財富管理的大時代和新時代,公募基金的核心定位還是要回歸本源,回到以客户為中心,做好資產管理服務,深耕資產,持續定義、創設並管理好資產。從“以產品規模為目標”向“以客户賬户收益為目標”轉型,推進以客户為中心的能力體系建設,從此前的以投研和銷售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轉變為“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雙輪驅動。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受訪者供圖
公募基金要轉變理念,應在“五篇大文章”上精耕細作
貝殼財經:公募基金行業應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李一梅: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公募基金需要轉變理念,在五個領域精耕細作。
在科技金融方面,公募基金要深刻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要做好科技領域投研體系建設,擴展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研究廣度和深度,積極挖掘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加快佈局契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產品,發揮價值發現和資產定價功能,引導社會資本向戰略新興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優秀和潛力企業聚集,提升科創類企業權益融資的便利性,提升實體經濟創新效能。近些年,華夏基金推出了一系列佈局科技創新主題的產品,其中,特別是瞄準科創板、聚焦硬科技的華夏科創50ETF和華夏科創100ETF 深受投資者認可。
在綠色金融方面,公募基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踐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把ESG因素融入投資管理和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積極參與ESG投資的制度建設,不斷豐富ESG產品佈局和投資策略,通過盡責管理影響和推動上市公司和經濟體系的綠色轉型。華夏基金一直重視ESG實踐,已經聯合社同盟連續三年發佈《中國ESG投資發展創新白皮書》,推進ESG投資在中國走深走實。目前,華夏基金已經建立起由公司總經理領導的四級ESG組織架構,確保ESG因素能夠整合到所有資產類別和各業務部門的投資流程中。
在普惠金融方面,公募基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業務發展的方向,把為人民羣眾增加財產性收入作為業務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要構建類別齊全、策略豐富、風格清晰的產品體系,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財富管理需求,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投資者教育和陪伴工作,積極發展基金投顧業務,為投資者提供全週期、全方位的陪伴服務,充分發揮投資顧問引導作用,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幸福感。
在養老金融方面,公募基金要持續提升養老投資能力,大力發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服務中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一方面,要開發設計更多能夠滿足老百姓需求的養老基金產品;另一方面要持續激發民眾養老投資意識、做好投資者陪伴和服務。
在數字金融方面,一方面,公募基金要聚焦公司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強化科技賦能,深化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優化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另一方面,要重視對數字經濟的投資和研究,挖掘並把握相關投資機遇。華夏基金很早就將數字化轉型提升到公司發展戰略的高度,從頂層設計上推動數字化滲透到具體業務之中。
費率改革收入承壓,是基金公司必須經歷的陣痛
貝殼財經:這兩年資本市場表現不佳,公募基金業績承壓。同時,今年迎來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大潮,怎樣看待當前公募基金業面臨的挑戰?
李一梅: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影響深遠。從中長期看,只有投資者贏,行業才能贏。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讓利投資者,將促進行業與投資者利益協調一致,此外,費率改革有助於完善公募基金產品結構,滿足投資者差異化需求,激發市場活力,這些都有利於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從短期來看,降費後收入下降的壓力是公募基金公司必須經歷的陣痛。隨着費率改革的實施,行業生態被深刻地改變,基金公司與代銷機構、券商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發生變化,基金公司必須要調整發展策略以適應新的費率環境。
我們認為,面對挑戰和壓力,公募基金要加強研究、提高投資能力、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和投資決策流程,以提高投資業績和風險控制能力,並不斷優化產品策略,以適應市場需求和投資者偏好的變化,通過積極擴大市場份額來提升盈利能力。
貝殼財經:有觀點認為,在基金行業降費的大背景下,基金投顧費有望成為未來行業創收的新方向。對此,你怎麼看?以及基金投顧發展的堵點何在?
李一梅:我們認為基金投顧確實是未來基金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基金投顧服務,向客户提供個性化的投資組合建議、資產配置方案以及專業的理財規劃和諮詢服務,有助於更好地與客户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助力公司盈利提升。
但是,目前中國基金投顧業務還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作為一項創新業務,市場對於基金投顧的認知仍然處於較低水平,投資者對於這類新業態的接受也需要過程。此外,基金投顧試點自2021年全面開始,市場也正好在當時進入調整期,目前客户體驗並不突出,要讓投資者認可基金投顧,更需要耐心和持續的投教體系建設。
財富管理大時代,行業應迴歸以客户為中心
貝殼財經:公募基金業發展至今已 25 年,行業要回歸以客户為中心應如何破局?
李一梅:我們認為以客户為中心,關鍵是提升客户投資基金的獲得感,獲得感=賬户有收益+認知有提升+信任有增強。所以,我們可以把“以客户為中心”拆分為“以客户的賬户收益為中心”,“以客户的認知提升為中心”,“以與客户建立關係為中心”三個角度,對應的能力體系建設就要投研、銷售、服務、風控、考核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提升。
投研方面,要在產品創設、風格穩定、績效考核等方面進行優化,形成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要減少對單個明星基金經理的依賴,建設工業化、平台化、一體化的投研體系,要更關注長期業績回報和穩定性,提升客户體驗。
在銷售上,要以提升客户獲得感為目標,以專業化服務提升信賴感。少些順人性的套路,多些逆人性的引導,多做利於構建信任、長期難而正確的事情。
此外,還要做好投資者陪伴和基金投顧,幫助投資者提高認知,理解市場波動,緩解淨值波動時投資者的焦慮情緒,重塑信心,通過多層次、精細化的服務體系為客户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客户體驗。
貝殼財經:在財富管理市場的大變局中,公募基金行業的定位是什麼?
李一梅:居民財富由房地產向金融資產“大遷徙”、理財產品淨值化和養老金融的旺盛需求都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時代紅利,公募基金更是受益於此,迎來了黃金髮展階段。
公募基金是中國財富管理的主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近幾年也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最快速的子行業之一。
面對財富管理的大時代和新時代,公募基金的核心定位還是要回歸本源,回到以客户為中心,做好資產管理服務,深耕資產,持續定義、創設並管理好資產。從“以產品規模為目標”向“以客户賬户收益為目標”轉型,推進以客户為中心的能力體系建設,從此前的以投研和銷售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轉變為“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雙輪驅動。
貝殼財經: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你對明年公募基金髮展有何期待?
李一梅:2023年對於公募基金來説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同時也是行業迎來多項革新的一年,在變革中前行,公募基金革故鼎新,為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更多力量,所以,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新的一年,華夏基金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帆,以持有人獲得感為舵,以守牢合規底線為錨,以良好的長期業績回報投資者,真正實現行業自身發展與客户價值增長的同提升、共進步,繼續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貢獻專業力量。
同題問答
貝殼財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科技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性。過去一年,公司如何利用科技創新推動發展?
李一梅:華夏基金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首創的“一體兩面N中心”數據體系,沉澱了公司一體化的數據資產和技術能力,向各個部門提供數據服務,助力打造真正的數據化、智能化、全球化資管公司。未來,華夏基金也將積極擁抱科技創新,讓財富管理更普惠、更便捷、更智能、更安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