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出文明樓,精神樂悠悠。紅地白粉牆,文明在心頭"。在長沙開福區紅牆巷一棟居民樓裏,每層都有一幅這樣的標語,有些還會有意結合樓層數字,比如 6 樓的標語是"六月炎炎暑夏涼,六六大順事業倡。六出祁山路漫漫,後會有期日月長。"此外,還有一首打油詩,提醒居民們注意衞生,不要將垃圾裏的水滴在樓道里。
而這些標語都出自樓內一位 91 歲的老人盧雲橋,從 1990 年入住紅牆巷 107 號之後,他就主動承擔起樓棟長的工作,許多老鄰居都知道,路燈壞了、門鈴不響、對講機故障 …… 找盧爹準沒錯。直到今年,盧雲橋因為身體不適,決定正式"退休"。
自編打油詩,提醒住户注意衞生
和夫妻倆入住紅牆巷 107 號的時間一樣,盧雲橋做的文明標語也有 30 年的歷史了,但每隔 10 年左右,他都會重寫幾首。"時代在變化呀,那寫的標語肯定也要不一樣,就像你的衣服舊了,要換新的一樣。"
最開始想到張貼文明標語,是因為盧雲橋發現,隨着越來越多的鄰居們搬進來,樓道里的垃圾也越來越多,煙頭、檳榔渣、紙屑 …… 讓盧雲橋看着很是着急,便想到貼文明標語提醒鄰居的辦法。
最初除了注意衞生之外,盧雲橋的標語裏還會提醒鄰居們防火防盜,但現在治安狀況越來越好,他便刪去了這一部分。現在走進紅牆巷 107 號,能在牆上看見一首題為"俊男美女看過來"的打油詩:"垃圾袋滴水,提起看過細;垃圾水滴出,樓道與梯級;影響樓容貌,滴水有臭氣。"
除了這條文明標語之外,盧雲橋還在每層樓都貼了一首打油詩,甚至會結合樓層數字和住户的情況寫作。他為開餐館的鄰居寫的是:"滿面笑容佳賓客,人旺財源滾滾來。"樓上曾經住着一位喜歡釣魚的鄰居,盧雲橋便將清朝詩人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作為那層的標語。而現在他家門前的是:"過客匆匆應不暇,笑容紅于格桑花。""因為我們家在二樓,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嘛。"
91 歲老人做 30 年樓棟長,義務打掃樓道
盧雲橋、黃月蘭夫妻是紅牆巷 107 號這棟 7 層住宅樓的第一户居民,當時盧雲橋剛剛退休,身體還不錯,看見樓道里垃圾多了,他就順着打掃一遍。起初,他每隔三四天就要把整棟樓打掃一遍,但近年來,因患有心臟房顫,盧雲橋爬樓梯都越來越吃力,老伴黃月蘭的身體也不好,兩人只能由保姆照顧生活起居,但盧雲橋仍會叮囑保姆,把自家門前的樓道也順便打掃一下。
盧雲橋性格耿直,看見地上有從垃圾袋裏滴出來的水,他甚至會沿着水跡找到那家住户,直接提醒對方注意衞生。有些鄰居經過提醒之後,便會更加註意,但也有一些鄰居覺得盧雲橋多管閒事。"得罪了不少人啊,"黃月蘭也知道老伴這樣做不討好,"有的人跟他們説了幾次還是會亂扔,還有人在我們家門口吐痰。"但黃月蘭從來沒有阻止過盧雲橋,兩個老人都堅信自己在做對的事,"你看現在樓道里比以前乾淨多了。"
做的事多了,盧雲橋自然而然地成了紅牆巷 107 號的樓棟長。這棟老式居民樓裏沒有物業管理,居民們便每個月交 10 元作為公共設施維護資金,由盧雲橋負責管理,他的記賬本上詳細記錄了每一筆收入和支出,還請另一位鄰居作為監督,在每張賬單上簽字確認。
直到今年 1 月,盧雲橋在一樓貼出了一張紅底白字的公開信,寫道:"本棟 1-7 樓房主、租户:你們好!我是盧爹,九十一歲,老伴八十七歲,1990 年元月入住本樓棟即義務管理安全衞生今三十年,近年多病每年住幾次醫院,從 2020 年元月起我不再管理樓道安全衞生事務,以後樓棟有關安全衞生問題概與盧爹無關,特以公開信告知。"
由於患有心臟房顫,盧雲橋常常覺得胸悶頭暈,連上下樓梯都很是吃力。從兩年前開始,他就在打算將樓棟長的工作轉交他人,但是整棟樓共 14 户中,除了他們一家,只剩下一户同樣身體不好的鄰居是老住户,其餘全是租户。盧雲橋只好向社區和街道尋求幫助,但他還是有許多不放心,除了張貼公開信之外,他特意還貼了一張温馨提示,告訴住户們若出現門鎖、門鈴、對講機故障,應該找誰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