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一座城市的歷史,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沉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牽繫着無數遊子的心,時時勾起他們的思念與回味。
廣東大西關,地級雲浮市,市政府駐地雲城。雲城是雲浮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明萬曆五年(1577年)建置東安縣以後,一直是縣治所在地。雲城老街核心部分在西街,即解放中路、解放西路從城中路口到聞鶯路口的這一段,街道兩側一水兒廣式騎樓,在短短不到500米的距離排列着數百家各式店鋪。
踏入西街,心中充滿了新奇感。街道兩旁,灰白色的洋樓林立,雖然有些滄桑,但非常整齊、乾淨。與內地城市迥然不同的是,基於地理氣候的獨特和中西文化的浸潤,這裏臨街樓房的一樓都建有寬闊的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二樓仿如“騎”在一樓之上,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騎樓”。一樓前廊後店,用於開鋪經商,二樓以上則居家住人。家家樓房緊挨,廊柱相接,立面統一,連續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
通街而望,廊道軒敞綿長,街面平整寬闊,樓房洋氣美觀。這種建築結構和佈局樣式既可防雨防曬,又便於展示櫥窗,招來生意,實在是一舉多得,皆大歡喜。這些帶有西式風格的建築,顯然已經年深日久,牆面變得斑駁,樓上的窗欞、浮雕和女兒牆的脊線也已經有些破損,唯有雄渾厚重的古羅馬方形廊柱和樓頂的巴洛克裝飾依舊訴説着昔日的繁華與時尚。
與內地很多中小城市商販佔道為市,行人和店家矛盾衝突頻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裏的騎樓街,店家通過讓渡自己的物業空間,為行人為顧客提供了通行遊覽之便、遮陽避雨之惠,而暢順的人流又反過來為店家帶來了更旺的人氣、更火的生意,真正實現了店家與顧客的共生共贏、互敬互惠。行走在騎樓街,感受到的不只是濃濃的商業氣息,還有自在閒適、温馨親切的人際氛圍。閒暇時光,街坊們一方小桌,兩把竹椅,飲茶、聊天、納涼、會客,其樂融融!
西街居民都是廣府人,白話是西街人的通用語,頗有些中原古味。
對於我這個中文出身,多少有點文言文功底的“北方人”(據説在廣東人眼中,國人只分兩種,一種是廣東人,其他外省人統稱為北方人)來説,半猜半蒙的,也大概能夠聽明白七八分。“北人”的耳朵,習慣了“媽”“麻”“馬”“罵”的簡單變化,乍一來到有九個音調的白話世界,耳畔就多了幾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韻味。
每天和街坊們一照面,打頭一句必定是:“老細(靚仔、靚女),有咩嘢可以幫到你?”心中便騰漾起一種自滿、自足、自豪,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富比陶朱、貌若潘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離開時,必定滿面春風,笑意盈盈,送上一句“多謝幫襯”,似乎不管什麼生意,不是他們為你提供了什麼貨品與服務,而是作為顧客的你給了他們天大的恩惠與照拂。即便無意達成任何交易和協議,你只需輕輕一句“隨便睇下”,或者“睇下先啦”,也決不會怪你耽誤了他們的時間和生意,而是熱情地叮囑你“慢慢睇,唔使急”。臨別時,總會熱情地提醒你:“慢慢行啊,得閒來飲茶!”
“北方人”最介意的,無非是“撈仔”“撈妹”之類的詞,似乎對你構成了莫大的污辱。可是,平心靜氣想一想,“撈”只不過是一種描述,一種形容,和“揾工”“揾食”的“揾”一樣,都只不過是一種表達習慣,並沒有刻意貶低的意思。而且,街坊們似乎也察知“北方人”這種敏感的心思,決不會當你的面以第二人稱方式使用這個詞語。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基本都可以在西街搞掂。
早起,自然是正宗的河口石磨腸粉。觀看腸粉師傅的操作無疑是一種藝術享受。只見師傅從米漿桶裏舀出一勺米漿,輕輕往方形蒸版裏一倒,拎起蒸版左右搖晃一下以便讓米漿均勻分佈,然後迅速將蒸版插進抽屜式蒸籠,不消一支煙工夫,取出蒸版,熟透的米漿白如雪花、薄如蟬翼、晶瑩剔透,用刮鏟刮攏成條,狀如豬腸,故名腸粉。截段裝盤,撒上葱花,澆上生抽、花生油,那份鮮香、細膩、爽滑,還有一點點韌勁的感覺,連乾隆爺嚐了都讚不絕口啊!這還只是齋腸,要是配上雞蛋、肉沫、蝦仁、牛腩,佐以沙茶醬、芝麻醬,再來幾筷子醃青椒圈圈,那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啊!
正餐呢,燒臘滷水是不錯的享受。正對城基路口的位置就有一家燒臘檔,是典型的夫妻檔,老公高大帥氣,老婆漂亮賢惠,夫唱婦隨,相敬如賓,我在西街10年,從來沒見過他們拌嘴吵架。每次去他們檔口買燒鴨,總是見他們帶着白布頭套、薄膜手套,笑眯眯地問要開好邊的還是要整隻的,選定之後會細心地幫你剁成小塊,用快餐盒裝好,再用膠袋為你配上一些酸梅醬之類的調料。買單的時候,小心翼翼地用一個長夾子接了鈔票送進錢箱,再夾出找零遞迴給你。
嶺南炎熱燥濕,難免火氣上升,不怕,西街隔不了幾步就有一間涼茶鋪,從鄧老涼茶到徐其修涼茶到黃振龍涼茶到潘高壽涼茶,那是應有盡有,凡有個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濕熱積滯、口乾尿黃什麼的,喝上一大杯涼茶,包你神清氣爽,生猛如初。四季果蔬,輪番在西街登台亮相,番石榴熟透後有一股榴蓮味兒,荔枝賣相越難看説不定越甜越好吃,黃皮帶皮吃對小孩子脾胃不佳有奇效……
從2001年來到雲浮,至2011年調往深圳,和西街的情緣持續了整整10年,是她用她的慈愛與豁達、開放與包容、執中與調合,給我啓蒙了粵文化與粵生活,可以説,雲城老街是我嶺南生活的第一部教科書。
後來,我去過梧州的騎樓城,去過江門的33墟街,去過廣州的上、下九,去過香港的尖沙咀,恍然發現,那些都只不過是一個放大版或者升級版的雲城老街!
而云城老街,則是嶺南建築、嶺南文化、嶺南生活的一個最普通、最具有代表性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