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特色“地達菜”打造舌尖上的扶貧新模式

近年來,純天然無污染的地達菜深受大眾青睞,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會寧縣郭城驛鎮搶抓市場商機,因地制宜讓地達菜入駐扶貧車間,精心打造舌尖上的扶貧新模式,努力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讓貧困户和邊緣户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穩定增收,進一步鞏固脱貧攻堅成果。

脱貧致富,發展產業是根本。坐落在會寧縣郭城驛鎮新堡子村北大街的甘肅會寧天一土特產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是一家集地達菜原料採集、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品企業。已經有着十年工作經驗的郭城驛鎮葉家灘村村民劉曉霞告訴記者,這裏的每一朵地達菜在她和工友們眼中不僅是帶有濃郁故鄉情的特色美食,更是讓她們“進的來、留得住、穩就業、保增收”的“鐵飯碗”。“我撿的這個地達菜是小貨,是用來蒸包子的。我在這兒上班已經十年了,上班也方便,來去自由,工資也高。”郭城驛鎮紅堡子村村民任翠萍説,“我到這個廠已經四年了,這個廠子待遇特別好,一個月不僅能掙到兩、三千塊錢,還能照顧到孩子,供孩子讀書,每天過的特別開心也特別充實。”

曾經,平凡的地達菜,是上天賜給會寧最美的鄉野禮物,温暖着幾代人心靈深處的縷縷鄉愁。而如今的會寧地達菜更是以自己天然無污染的獨特香味,帶着全縣人民脱貧致富的小康夢和靚麗的身價銷往全國各地,成了餐桌上的“搶手貨”,山區羣眾眼中的“香餑餑”,龍頭企業、扶貧車間、中間商的“明星”選擇。隴南市武都縣蒲池鄉溝底裏村村民王林全告訴記者,“我是隴南武都人,我原來是(做生意)着呢,換頭髮換手機,這個現在也不能養家餬口了,後來接觸了這個地達菜,這個地達菜好,是天然性的,市場又大,能賺錢能養家餬口,這山跑那山,那山跑這山,收上以後交到這個車間,一斤能掙28塊錢。”

車間是載體,扶貧是要義,核心是實現貧困人口就業增收。甘肅會寧天一土特產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充分挖掘縣域內特色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扶貧帶貧作用,精心打造舌尖上的扶貧新模式,有效帶動貧困羣眾及留守婦女靈活就業穩定增收,有力助推了會寧高質量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會寧天一土特產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彩霞説,“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的方式,將咱們的會寧地達菜銷往全國各地,以‘扶貧車間 農户’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貧困婦女以及閒置的勞動力靈活就業,為響應全縣脱貧攻堅工作貢獻巾幗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7 字。

轉載請註明: 會寧:特色“地達菜”打造舌尖上的扶貧新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