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的身影展現團結力量

逆行的身影展現團結力量

逆行的身影展現團結力量

7月10日,藍天救援隊和綠舟救援隊在鄱陽縣昌洲鄉合力將被洪水圍困的羣眾轉移到安置點。 記者 朱文標攝

本報記者 餘紅舉 洪懷峯 徐黎明

防汛抗洪,一股股力量匯聚成災區保護家園和百姓的“堤壩”;搶險救災,一支支隊伍挺進災區成為災民的“暖心人”。災難來臨,遠在他鄉的兒郎,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趕赴災區,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到羣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災後,一支支社會組織和民間救援救災力量又活躍在我省災區,凝心聚力,仍然以戰時狀態打好災後重建、恢復生產的攻堅戰,他們逆行的身影展現團結的力量,温暖着災區羣眾。

勠力同心,築起保家護民堡壘

在防汛救災鬥爭中,社會各方積極響應,與災區人民同舟共濟,發揮專業優勢,援助災區,成為我省抗洪救災中的一股澎湃力量。

南昌市新建區贛西聯圩鐵河段,活躍着一支剛帶領學生參加完高考的教師隊伍,他們除了是新建一中的高三老師,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民進南昌市新建區總支會員。7月10日以來,他們吃住在圩堤、盡責值守,與其他隊伍共同守護家園。

鄒璐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7月9日,高考一結束,作為高三年級的班主任,他主動報名加入抗洪突擊隊。在防汛抗洪過程中,他始終衝鋒在前,記錄水情,巡查大堤,清理堤身、堤腳的雜草和灌木,並組織人員處置險情4處。

民革新建總支負責人姚衞金,從7月10日起,頂風雨、冒酷暑,一直奮戰在抗洪一線,帶領大家調運護堤所需片石,並及時送到大堤上。民革黨員餘建崗、塗傳軍在昌邑堤壩坂山段巡堤,成功處置一處泡泉,消除堤壩安全隱患。

鄱陽縣三廟前鄉龍豐村村民餘國新是一名退伍老兵,得知家鄉遭了水災,他放下在廣東東莞的生意,連夜趕回老家,與鄉親們日夜守着圩堤,保一方平安。

7月14日清晨,餘國新在饒河圩堤和村幹部巡堤時,發現水面有漩渦,小漩渦瞬間變大,圩堤下方立刻塌陷,並出現1米寬的坑洞。危急關頭,餘國新沒有絲毫猶豫第一個跳到水中。榜樣的力量瞬間化作迅速的行動,同去的村幹部有的跳到洪水中,有的傳沙包,有的向上級彙報請求支援……共同努力下,險情得到控制和穩定。據鄱陽縣初步統計,在這次洪災中,全縣有860餘名退役軍人火線戰洪,他們衝在抗洪搶險第一線,拼在關鍵時刻,贏得了鄉親們的誇讚。

九江市啓動防汛應急響應以來,柴桑區非公經濟人士紛紛表達捐資捐物願望。“今天先送來20多台烘乾機,雨天抗洪,官兵和幹羣的衣服常常是濕的,所以特意捐了一些烘乾機。”江西沃藍農業公司黃良茂董事長在慰問抗洪一線人員時這樣説。

洪水帶不走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盼,更凝聚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與洪災搏擊的一股股力量。在都昌縣,傅強洲、柳前等村民,心繫家鄉安危,毅然丟下外地生意,回鄉抗洪救災;在湖口縣,從事餐飲生意的羣眾,把熱氣騰騰的飯菜免費送給防汛抗災一線的幹羣,為防汛抗洪盡一份心、出一份力;在永修縣,村民自發組成拖拉機運輸隊,日夜奮戰在抗洪一線……

他們都是普通人,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默默付出。洪水壓境,他們舍小家、保大家,舍小利、取大義。在這場抗洪搶險救災鬥爭中,贛鄱兒女心手相連、並肩作戰。

愛相隨,心相通,風雨共同擔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四面八方馳援我省災區的一個個公益組織,在救災、醫療、教育、心理諮詢、災區重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熱心、愛心、公益心和責任心,還有專業的技能素養。

7月20日,上饒饒商聯合總會、上饒市青年聯合會、上饒市慈善總會等,聯合發起了一場全球上饒人抗洪救災雲助力直播活動。活動在新華社現場雲、抖音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到313萬人,現場募集資金和物品折款總計589萬餘元。

連日來,南昌市新建區各民主黨派、知聯會、新聯會,僑界、宗教界等代表人士選擇以捐款捐物、志願服務的方式,到災區走訪慰問、捐贈救助,僅在7月16日,他們就為象山鎮、聯圩鎮、昌邑鄉等地災民送去15萬元慰問物資。

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災後重建迅速凝聚起的社會各方力量,讓災區羣眾感受到真愛和温暖。而彰顯大愛的不僅有羣體,也有奉獻綿薄之力的個人。7月28日,羅德斌和江雨林兩名江西財經大學的學子代表,向江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獻了1.6萬元。

“這筆錢屬於獲得‘挑戰杯’全國特等獎、全國三等獎和省級三等獎團隊的40名同學所有。”羅德斌説,同學們通過報紙與網絡,得知我省遭遇洪澇災害,紛紛表示把獎金捐給遭受洪災的貧困學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曾德強是新百倫領跑集團董事長,7月11日,得知上饒、景德鎮等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後,他再也坐不住了。

“當時,他找到我們,希望為防洪救災出份力。”省希望工程服務中心主任、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負責人毛鴻山,談及曾德強當時捐贈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

毛鴻山説,當曾德強在瞭解到災區羣眾急需衣服和鞋子的情況後,立即彙集集團旗下20118件運動鞋和服裝,價值1000萬元的物品捐給災區。這也是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目前接收到的最大單筆物資捐贈,現已全部用於保障九江、上饒、贛州等受災嚴重地區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

7月11日起,江西省紅十字基金會陸續在騰訊公益、新浪微公益、水滴公益、輕鬆公益等4個平台發起“水災無情·贛紅有情”專項抗洪救災線上募捐。截至7月29日,共有12.4萬人次的網友參與捐贈,共募集善款140.9萬元。

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省工商聯動員商會、企業為抗洪搶險救災捐款捐物累計達2383.24萬元;全省團組織、青基會共接收抗洪搶險救災捐款捐物2627.74萬元;省紅十字會本級接收抗洪搶險救災捐贈款物1309.53萬元;省慈善總會共接收並下撥抗洪搶險救災捐款捐物807.5萬元。

這一組組數字,詮釋了社會各界人士與災區人民愛相隨、心相連、災同擔。

同舟共濟,各揚優勢,攜手災後重建

集中降雨期趨於結束,對於我省災區而言,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復產重建工作已然開始。在這場救災工作主動戰中,政府部門引導協調,民間救援隊伍、志願服務組織、行業協會、商會等各類社會組織自發抗洪救災,發揮各自優勢,各顯身手,成為災後重建的一股暖心力量。

在彭澤縣鹿鳴小學和馬當中心完小臨時安置點,九江中瀚集團愛心捐贈的30多萬元慰問品送到被安置的羣眾面前。這個安置點有600餘名羣眾,3天前,湖南長沙消防救援支隊保障分隊的淋浴車和洗滌車開進了安置點,為避險羣眾提供淋浴、洗滌支援。

與此同時,為讓更多受災羣眾科學應對災後心理問題,來自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華東交通大學的心理專家,對轉移安置在此的羣眾開展思想疏導、心理問題諮詢和精神安撫。這樣的心理疏導志願組織,在鄱陽、彭澤、柴桑、都昌等災區羣眾安置點均有分佈,併發揮了良好作用。

“災區羣眾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住有房、吃有糧、學有教、病有醫,只等退水後,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投身家園重建、生產補損的工作。”彭澤縣芙蓉墩鎮鎮長榮光奇説。

在鄱陽縣昌洲鄉中洲圩,供電工人正在架設總量達20台的變壓器,以幫助當地農民搶種晚稻。為保障農業恢復生產,鄱陽縣電力部門緊急搶修電力設施,目前該縣受損線路九成以上恢復供電。昌洲鄉馬湖村委會負責人説,目前該村還有2米深的積水,該縣紅十字會、商會無償提供了100台水泵,正加大馬力排水。照這樣的進度,村民預計一週內可全部返回家園,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在永修縣三角鄉三角聯圩段,不少村莊農田還浸泡在水中。堤上,由中國安能公司提供的4台吊車伸展裝有排水泵的手臂進行作業,每小時最大排水量達2萬立方米。旁邊的小型排澇抗洪機器人也一展身手,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加緊抽水。

據介紹,經大力協調,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兄弟省市和社會各界向我省調集了300多台套專業排澇設備。這些排澇設備全部安裝到位後,每日排水能力將達到1400萬立方米。

洪水漸退,高温高濕天氣給中晚稻帶來較為嚴重的病蟲害,一場“蟲口奪糧”保豐收大戰也在鄱陽湖濱湖地區迅速展開。鄱陽縣種糧大户朱盛才承包了500畝農田種水稻,其中300畝因災減產或絕收,沒有被淹的稻子大面積染上稻飛蝨蟲害。目前,當地農業部門正幫助農户引進無人機噴藥,全力防控病蟲害,並幫助受災户聯繫保險公司理賠,為種糧大户申請救助資金等。朱盛才也因此拿到了政府免費提供的種子,並投入生產自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科學統籌、周密安排的救援體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我省災區早稻搶收基本完成,已經栽插的晚稻面積突破2000萬畝。

“感覺災後重建、恢復生產體系就在身邊,就在眼前,隨時能用,我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朱盛才對記者感慨道。

正是社會各界人士與災區人民同舟共濟、攜手同行,奉獻一份份愛心,送去一份份温暖,點燃了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希望,向陽而生的力量正蓄勢待發。(餘紅舉 洪懷峯 徐黎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53 字。

轉載請註明: 逆行的身影展現團結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