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如今,很多家長都沒有給孩子傳遞內在心理的正能量,讓大部分兒童都成為了有父母的“孤兒”。

  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揹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陪伴子女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孩子的人生就像是一部幾十集的電視連續劇,並不會因為家長的忙碌而停止,而一旦錯過了劇情,就無法再插手後續的情節。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成都某小學對孩子們“放學後做什麼?”發放了4000多份的問卷調查:

  數據顯示:有74%的孩子認為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自己,還有22%的孩子認為父母幾乎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玩耍。

  調查中孩子這樣説:

  “放學回家後就做作業,然後練琴,寫毛筆字,經常都是爺爺奶奶陪着我,或者我一個人自己玩。”

  “我經常一個人在家,爸爸媽媽回來的很晚,因為他們去打麻將了。”

  “我很少見到爸爸,因為他總是加班,應酬,每天應該在我睡覺後才會回來。早上還沒醒就又去上班了。”

  “爸爸經常加班,而媽媽喜歡看電視劇,天天在家抱着手機,我就經常一個人在家玩玩具。”

  ......

  在這些調查中,可以明顯看到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孤獨。人們將這類兒童稱之為“新型孤兒”。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為何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留守兒童更孤獨?

  1、父母工作忙碌,明明在身邊卻沒時間陪孩子

  如今,年輕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生計一般都會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撫養,再加上工作沉重,沒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

  2、父母把育兒重點放在物質支持上,忘了情感輸入

  生活中,經常看見孩子因為受到父母的冷漠、忽視而產生的一些社會問題。

  很多父母情願花大量的金錢僱傭保姆,上最好的興趣班、託兒所,也不肯擠出一點點的時間花費在孩子身上,他們認為自己只要提供經濟支持就可以了,自以為給了最好的,殊不知,卻丟了孩子的心。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3、敷衍式陪伴

  2017年針對中國家庭親子陪伴問題對18歲以下孩子的2000户家庭進行了調查。

  調查顯示:97.2%的家長心理上都很願意陪伴孩子,但在實際過程中,他們並非全情投入,而是時常開小差。

  有這樣一種現象,父母帶着孩子走在路上,或者在公園玩耍,家裏看娃時,家長的注意力並不在孩子的身上,也許是忙於自己的事,也許是打電話、刷視頻、玩遊戲......這種看似陪伴在身邊,實則這種忽視給孩子造成了更深的傷害。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沒有機會可以重來,只要父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灌溉,孩子就會茁壯成長。

  父母應該怎麼做?

  1、固定時間安排一次全時間段陪伴

  父母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比如每天花半個小時、一週花一天時間,如果真的工作忙,那也要一個月花一天時間,去全程陪伴孩子。

  哪怕兩個人在家裏一起高高興興的聊聊天,回答孩子的疑惑問題,或者一起窩在沙發上,在一張桌子吃點飯,都會讓他們無比開心,能感受到有了家人的陪伴,也會讓孩子感受到全心被父母愛着。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2、陪孩子去他喜歡的地方遊玩

  生活中,經常聽見父母説一句話,“你自己去玩吧”,而這時,孩子並沒有立馬奔向目的地,而是粘在家長身邊,央求父母一起去。

  或許,遊玩並不是最大的樂趣,而是在爸媽的陪伴下一起去喜歡的地方玩耍才是最大的樂趣。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3、陪孩子做手工

  父母陪着孩子做學校佈置下來的手工,可以很好的促進爸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在做手工的過程中,能帶寶貝一起體會到動手、思考的能力,從中還能體會到父母與孩子合作之間的樂趣和獲得成就的滿足感。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4、放下手機

  由於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佔據了父母的大部分時間,偶爾放鬆也會通過手機看劇、玩遊戲等來休閒一下。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那孩子在身邊的時候也要稍微克制一下,放下手機,親近親近寶貝,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幸孕姐總結】教育沒有捷徑,親子攜手同行的路上,彼此才能感受到愛的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型孤兒”正流行,明明父母皆在,孩子卻比留守兒童更孤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