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暢淋漓的1953年珠江口中英海戰,新中國海軍對外第一戰
酣暢淋漓的1953年珠江口中英海戰,新中國海軍對外第一戰
説起來解放軍和英國軍隊的交手,大家第一印象大都是發生在1949年4月20日的炮擊"紫石英"號事件。此時,中國的解放戰爭已經進行到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階段,發起渡江戰役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在渡江戰役發起前,英國海軍"紫石英"號護衞艦擅自闖入長江,遭我軍炮兵炮擊,"紫石英"號遭重創擱淺,兩次掛起白旗,這是英國海軍艦艇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第一次向中國軍隊掛起白旗。英國海軍隨後接連派出多艘艦隻,企圖搶回"紫石英"號,均被我軍擊退。
傷痕累累的"紫石英"號
7月30日夜,"紫石英"號緊貼一艘順流而下的商輪,一路溜出長江口。"紫石英"號能夠順利逃跑,對外界來説一直是個謎。直到1957年11月8日,老人家在莫斯科期間會見英國客人時,才揭開了謎底。他説:"英國曾派'紫石英'號兵艦到南京去接部隊,被我們打中了一炮。後來它説是跑了,實際上是我們讓它走的。它當時的燃料不足,我們給了一點油。"
炮擊"紫石英"號,給受盡外國人窩囊氣的中國人民出了一口惡氣,讓那些在中國土地上耀武揚威的外國人知道了中國人不是那麼好欺負的。紫石英號事件也終結了從1840年起西方對我的炮艦政策,從此再無外國軍艦敢隨意進入中國內河。
解放軍炮兵陣地
這個是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夜,而且是解放軍陸軍部隊與英國海軍之間的戰鬥,我們的地面部隊也吃了不少的虧。
"紫石英"事件發生沒幾天,我們解放軍也成立了自己的海軍。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裏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
中國海軍成立了,但你知道初生的中國海軍對外第一戰嗎?這就是發生於1953年9月9日, 英國皇家海軍1323號炮艇在珠江口和中國海軍之間的戰鬥。你一定會對這場戰鬥的過程與勝負很關心,我們會在後面慢慢道來。
實際上,這場戰鬥也被稱為"被遺忘的戰鬥",不僅僅是許多外國人不知道,就連許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之所以被"遺忘",推測是因為當時國內外的注意力不在這裏。
那麼這場"被遺忘的戰鬥"又是如何再次進入世人的視線呢?這和一名於2008年去世的戈登·克萊佛的葬禮有關。在這名前英國海軍軍人葬禮公告中,特別提到他是一名"1953年珍珠河事件中的英雄",曾經在中國戰艦的炮火下主動接管指揮權,將座艦帶回香港水域,而此時艦上人員已經陣亡過半了,而他因此被授予一枚不列顛帝國獎章(BEM)。
不列顛帝國獎章
從"接管指揮權"到"把座艦帶回"這樣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英國人吃虧了,而且還是大虧,連主官都掛了,不得不灰溜溜的逃回香港基地。
細心的讀者一定注意到裏面有一個"珍珠河",那麼這個珍珠河是個什麼呢?很簡單,不過是英國人對"珠江"的意譯,把珠江的"珠"當珍珠翻譯了。這很有意思,音譯和意譯差距還是很大的。舉個例子,就像yasser(亞瑟),它是繁榮的意思,按照中國人起名字來意譯的話,相當於牛繁榮、馬繁榮之類的名字,是不是覺得很搞笑?比如,大名鼎鼎的美國作家亞瑟·史密斯,按照意譯,我們可以叫他鐵繁榮。
駐紮在香港的英軍部隊
言歸正傳,雖然這場戰鬥不為人知,但在英國的海軍檔案裏,可是記錄的詳詳實實,甚至還有戰鬥過程的照片。
我們先介紹一些的背景資料。1953年,海南島已經被解放軍佔領,國民黨軍隊退守台灣,平時在華南沿海不斷擾襲的艦隻也不見了蹤影。國民黨軍隊不見了,但英國人的艦隊還在,這就是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中國支隊,他們以香港為基地,不斷到華南沿海一帶活動,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偵查。
英國人為什麼會竄到中國的家門口呢?那是因為我們的海軍還不具備到南沙和西沙巡航的能力,看看當時海軍的噸位就知道了。我們只能在近海活動,英國人自然也就追了過來。
此時,中國海軍還處於初創階段,在華南海域,中國海軍當時是以"中南軍區海軍部隊"的身份在保護祖國的海疆安全。這個"中南軍區海軍部隊",也就是今天的南海艦隊的前身。當時南海艦隊的全部艦隻的噸位加起來,還沒有英軍一艘巡洋艦的噸位大,戰鬥力最強的旗艦,只是一艘排水量不到兩千噸的南寧號護衞艦,就這艘艦,前身還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生產並遭重創的簡化型海防艦"海防第七號"。和英國艦隊比,就像剛剛會蹣跚學步的嬰兒和成人的差距一樣。
所以英國人覺得,就是去你家門口晃悠,你也怎麼不了我,顯然,他們忘了不久前的"紫石英"號事件。
英軍HDML型高速炮艇
由於那時東北亞形勢吃緊,在香港的英軍艦隊主力也被調往熱點地區,這時擔任到中國沿海偵查任務的就落到了香港皇家海軍防衞巡邏隊的頭上。這個巡邏隊採用的偵察船是HDML型高速炮艇,是英國二戰時設計建造的標準型港灣防禦摩托炮艇,非常適合在內河行動。很自然,珠江口成了它常來常往的地方,中英雙方也因此時常摩擦不斷。
這種炮艇採用木質艇身,排水量不足100噸,吃水淺,長22米,寬4.83米,航速12-16節。該艇的駕駛艙艙壁 和舷窗可以嵌入裝甲板,有一定防禦能力,而指揮台則設在駕駛室頂部,是露天的,它的桅杆頗有特色,是單桅但必要時可以改為雙桅杆,據説是為了改善其續航力低的問題,必要時可以掛帆行駛。
該艇艦首設有一門帶裝甲防盾的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俗稱乒乓炮。其後部裝備一門厄利空20毫米機關炮,駕駛台兩側則各佈置有並聯劉易斯式機槍兩挺。此外,在海上行動時還可以攜帶6枚反潛深水炸彈。
HDML型高速炮艇
鴉片戰爭清朝戰敗以後,珠江水道就被迫向列強海軍開放,英國海軍的艦艇在這裏航行自由得如入無人之境,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裏。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和外國列強的自由航行權。但傲慢的英國人並不買賬,認為中國海軍沒有實力和能力,更沒有決心和信心敢來阻止他們的活動。
因此,英軍在這一帶的活動依然肆無忌憚,經常把炮艇開到人民海軍艦艇周圍高速行駛、拍照和挑釁。
實際上,按照英國人和中國人這麼多年打交道的經驗,這樣的思維和行動,理論上是沒問題的,畢竟中國海軍尤其是在華南海域的力量實在是太弱了。
但是,英國人忘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1840年的中國了,他們的傲慢與狂妄,是要付出代價的。早已經對英國人不斷的侵擾怒火沖天的中國海軍,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大餐:"勇敢號"登陸艦。
説起"勇敢號"登陸艦,裏面還是有故事的。該艦原為美軍戰後贈送給國民黨海軍的LCL級步兵登陸艦"聯榮"號。該艦排水量約380噸,原裝20毫米高射機關槍4挺、25毫米雙聯裝高射機關炮一門,13毫米機關槍兩挺。
1949年10月28日"聯榮"號在澳門起義成功,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改名"勇敢"號,編入我廣東省軍區江防司令部,解放軍又為其增加了兩門76.2毫米炮,使其具備了相當強的攻擊能力。
加裝了76.2毫米炮的LCL級"勇敢號"步兵登陸艦
大餐準備好了,就等傲嬌的英國人來品嚐了。
1953年9月9日,駐港英軍炮艇 HDML1323號從大澳錨地出發, 像往常一樣,又前往珠江口方向耀武揚威來了。但想不到的是,等待他們的再不是以前無奈的眼神,而是要命的炮彈。
在此之前,雙方也曾多次近距離接觸,最近只有15米,而且還是黑魆魆的夜晚。雙方常常炮口相對,但並沒有擦槍走火。而且英國方面要開第一槍,必須得到准將以上軍官的批准。中國方面也一定有類似的規定,但英國人侵入到了家門口,將士們肯定是憋了一肚子火,就等着發泄了。
但9月9日這一天,這些規定顯然失效了。因為這天"勇敢"號不但有一羣悍不畏死的中國海軍軍人,更有一位敢於出手的高級指揮官在艦上坐鎮指揮,他就是中南軍區海軍第一艦隊副司令員張羽(1977年9月-1978年3月任海軍南海艦隊榆林保障基地副司令員,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陳偉文將軍的頂頭上司,從這裏也知道陳偉文將軍在對外戰爭中為什麼那麼敢打能打了吧?因為有老領導的榜樣嘛)。
駐港英軍司令的格魯達斯少將一定很後悔這天派軍艦去挑釁,如果他知道張羽副司令員在艦上的話,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只有悔恨的淚水。
同樣,這天英國的1323號炮艇註定也是要出事,因為船上的最高指揮官G·梅里曼中尉,一個南非人,是一個特別喜歡挑釁中國人的傢伙,但如果他知道這次可能會踢到鐵板上,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選擇挑釁,可惜,他沒有機會後悔了。
勇敢號76毫米炮首發命中1323號的大洞,但炮彈沒有爆炸
看到英國的艦艇又來騷擾偵查拍照,"勇敢"號登陸艦立馬向其衝了過去。在確認英國炮艇越過我方水域兩海里以上以後,張羽副司令下達第一道命令:"升國際信號旗,令敵艇停車,接受檢查!"看到我艦的信號以後,英國人並不理會,梅里曼中尉反而命令衝着我艦方向開來。同時,1323號全艇人員都進入了戰位,一聲令下便可進入戰鬥狀態。
此時,梅里曼中尉還用一架帶大號望遠鏡的照相機對着中國軍艦開始猛烈拍照。
面對囂張的英國人,張副司令於是下達第二道命令:"25炮向敵艇上方開炮警告!"我艦隨即向敵艇上方打出三發炮彈。敵艇見我艦真的開炮警告,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掉轉船頭,向大嶼島方向逃跑。
來了還想跑,哪有那麼美的事情。説時遲那時快,張副司令員很快下達第三道命令:"打!"我艦上早就瞄準敵艇的兩門76.2mm大炮立即開火,一顆顆炮彈直飛敵艇。
梅里曼中尉剛下令還擊,一顆炮彈擊中了艦橋,爆炸切斷了他的雙腿和右臂,在歸途中因為流血過多而死亡。
這個善於挑釁中國海軍的艇長梅里曼中尉,帶着他的幾乎半數船員斃命海上,不可一世的1323艇再也囂張不起來。
遭受重創的英1323炮艦
這裏就要説到戈登·克萊佛了,當時他的位置是在前40 毫米炮的防護盾後方,在我艦的攻擊中,防護盾使他倖存了下來,並緊急接管了指揮權。他設法撲滅了在輪機艙燃燒起來的火災,修復了電信線路, 控制住了軍艦,並將這艘傷痕累累的炮艇駛回大澳錨地。
隨後努力試圖與香港當局設在外島上的警署哨所取得了聯繫。戰後克萊佛被授予了這枚含金量很高不列顛帝國獎章,這説明英國官方認為他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這也從反映出1953那場戰爭中,中國海軍對英軍造成的重大打擊。
"康科德"號驅逐艦
當他們撤退到大嶼山的時候,香港英國皇家海軍的驅逐艦"康科德"號和其它炮艇從將軍澳錨地趕支援。兩架正在附近空域進行訓練的英軍"蚊"式戰鬥轟炸機也匆忙趕來支援,但因為沒有攜帶武器,只能反覆作出俯衝轟炸的動作來吸引中方火力,掩護1323號撤離,遭到我軍防空武器的強烈阻擊。此後,雙方脱離,我"勇敢"號登陸艦安全返回黃浦基地。
英軍蚊式戰鬥轟炸機
戰後統計,英艦僅76毫米炮彈就捱了8發,由於其為木質艦身,使一些炮彈沒有爆炸而保住了艦艇。此戰共有6名皇家海軍人員和1名香港皇家防衞部隊臨時抽調上艇的會計高佛上尉被擊斃,其餘5人全部掛彩。從1323號出航到狼狽而回,一共三個小時,真正的戰鬥時間僅僅幾分鐘,但卻讓他們付出了終生難忘的代價。
此戰在兩國的軍史上都不算出名,這也和當時東北亞剛剛緩和的局勢有關,雙方都不想再節外生枝。另外,英國人的的確確是侵入了中國水域,他們也理虧。另一方面,中國海軍的行動,也讓那些依然抱着強權思維的外國列強,看到了中國軍人的意志、決心和戰力,中國已經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了。
這次戰鬥雖然默默無聞,對今天我們所處的國際環境與壓力來説,依然有着強大的現實意義,那就是:歷來強盜要侵入,最終必送命!
中國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