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邊陲之地:西巴布亞何以成為印尼的“忤逆子”?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綜合

巴布亞

    2020年3月初,印尼獨立75週年之際,荷蘭王室對印尼進行了訪問。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就當年的殖民進行道歉。其他歐洲國家並沒有對東南亞的殖民地的所作所為進行道歉,形成了強烈對比,把印尼和殖民等話題重新拉回公眾視野。

荷蘭王室道歉

    時間拉回到2019年8月17日,印尼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發生衝突,印尼警方逮捕數十名巴布亞大學生,觸發西巴布亞省民眾上街抗議。

大學生事件,導致激烈的警民對峙。

    拘捕巴布亞學生事件,令該省積壓60年的種族歧視怒火一發不可收拾。巴布亞省9月23日發生新一輪衝突,造成至少27死70傷。

示意圖

    至今未息的巴布亞人示威行動,再次突顯巴布亞人與印尼主流族羣間的衝突。一直以來,西巴布亞的民族抗爭多年未歇,巴布亞與印尼的齷齪持續不合,當中的原因何在?

新幾內亞島

被歧視為“猴子”:被接納的土地,不被接納的人,導致分離主義升温

印尼

    南太平洋上的新幾內亞島是世界第二大島,也是生命物種的樂園。有茂密的熱帶森林,也有高達5000多米的高山,山頂終年積雪,因此是全球生物物種種類最密集的地方,物種的數量也僅次於亞馬遜河流域。此外在種族語言上也同樣豐富,根據語言學家的統計,這個島上有超過1000種以上的語言。因此可説是生命的基因庫,甚至是生命的樂園。

巴布亞

    幾萬年來,巴布亞人與世無爭的活在這個島上,雖然西方的殖民者認為他們是石器時代的人,但那又何妨。

巴布亞

    巴布亞曾經是荷蘭殖民地,種族與文化上與印尼相異。 1969年巴布亞通過公投併入印尼,變成巴布亞省及西巴布亞省。近年,不少民眾對公投結果提出異議,指當時只有極少數巴布亞人能通過篩選投票,希望地區自決。

2019年8月21日,西巴布亞省民眾示威,抗議種族歧視。

    2019年8月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發生的衝突起因是印尼警察衝進大學宿舍,逮捕數十名企圖損毀印尼國旗的巴布亞大學生,過程中警方使用包括“猴子”等涉及種族歧視的言語羞辱。9月的新一輪衝突原因是9月21日有教師以種族歧視言論批評學生而引起。

示意圖

    拘捕行動引發了西巴布亞多個城市騷亂,上千人的示威者上街焚燒市集、堵塞通道。巴布亞省梭隆市的監獄甚至受到破壞,出現囚犯集體越獄事件。為防不穩局勢繼續發酵,政府中斷西巴布亞的網絡通訊。

示意圖

    示威上,巴布亞人一方面高呼“不是猴子”,一方面高舉起荷屬時期的晨星旗,以表民族自決的訴求,也有人舉起標語,要求舉行獨立公投。

不是猴子

    巴布亞人分離威脅到印尼民族意識形態,即“團結統一”的支柱。印尼擔心的是,國際社會對西巴布亞問題的關注可能會鼓動全球對該省爭取自決權的支持,重複東帝汶2002年從印尼獨立事件。印尼根據其“太平洋戰略”忙於與島嶼國家建立聯繫,以試圖停止對西巴布亞獨立的支持。

示意圖

    要了解西巴布亞與印尼的恩怨情仇,自然便要理清印尼及西巴布亞所在的新幾內亞島的近代以來殖民解放過程。

示意圖

殖民禍根:被世界遺忘的抗爭 

三部分

    如同很多殖民大陸一樣,新幾內亞島在殖民時代先後被各歐洲列強瓜分。1884年至1919年一戰結束期間,新幾內亞島分別被三個歐洲國家殖民:英國和德國分別佔領新幾內亞島的東半部,荷蘭則佔領西半部。

示意圖

    二戰後,聯合國委託澳大利亞管理德屬部分。1949年,澳大利亞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並,到了1975年東半部分脱離澳大利亞獨立,成為巴布亞新幾內亞。

新幾內亞島的解殖過程,與印尼獨立後的近代歷史息息相關。有示威者在臉上塗上象徵獨立的晨星旗圖案。

    另一邊,新幾內亞島的西半部,原屬荷蘭,也是荷蘭在南太平洋羣島中一個殖民地。而這片殖民地,便是現在分屬印尼兩個省的西巴布亞。

巴布亞

    同樣在二戰後,荷蘭企圖讓新幾內亞島西半部以“西巴布亞共和國”的身份解放,於是這片荷屬領土在1961年12月1日正式宣佈建國獨立。

巴布亞省

    1962年,西巴布亞共和國獨立後不久,新獨立的印尼就看準時機,主張對西巴布亞佔有主權。之後荷蘭以讓當地人在1969年前進行獨立公投為條件,同意撤出並交予聯合國託管。1963年,聯合國讓印尼接管這片荷屬新幾內亞領土。

2008年荷蘭自由西巴布亞抗議活動

    在聯合國監督之下,1969年印尼在“公投”中取得西巴布亞的正式控制權。而所謂的“公投”,是由印尼政府從約100萬巴布亞人中選出1026人在脅迫下進行投票。這樣的做法顯然未能令民眾信服,使得地方衝突不斷,延綿至今。

示意圖

    美國在西巴布亞的利益,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存在。 60年代初期,蘇聯為了取得西巴布亞的天然資源,支持印尼。直到1965年,美國在印尼站穩腳跟。之後美國公司得到了當地被視為是世界三大礦場之一的格拉斯伯格礦場開採權,讓美國得到大量的礦物資源。

格拉斯伯格礦場

    當時正值越戰,如果印尼轉向蘇聯,會對東南亞戰線構成相當大的壓力,再加上當地利益的考量,美國自然不會對西巴布亞的獨立有興趣。

位置圖

    1997年,美國通過雷希法案,禁止美國援助人權不佳國家的軍隊,並於1999年中止了對印尼的軍事援助,近年來卻與印尼加強軍事合作。

示意圖

    從當地民情來看,格拉斯伯格礦場多年的開採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引起當地人不滿。若協助巴布亞可能讓印尼離心,得不償失。由此來看,美國對西巴布亞的忽視就顯得非常合理。

印尼

邊陲之地:經濟遠落後三大主島,貢獻與利益分配不均

抗爭

    即使西巴布亞併入印尼已成事實,這些年來,當地的民族主義仍然刺激着當地的獨立抗爭,甚至出現武裝叛亂事件。印尼政府多年來對巴布亞人爭取民族自決的運動,都以鐵腕鎮壓。

示意圖

    除了殖民解放過程不順而遺留下來的種族分歧問題之外,經濟發展不均也是西巴布亞持續動盪的原因。

印尼

    印尼國土由1.7萬多個島嶼所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羣島國家,同時有超過300個族羣散落各地。爪哇人作為印尼最大的族羣,在經濟及政治方面占主導地位。而巴布亞人則聚居在新幾內亞島上的西巴布亞,經濟活動較單一,比起爪哇、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等3大主島,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素質都比較落後,且位於遠離首都所在的爪哇島。

印尼各島經濟

    首先從經濟來看,2017年西巴布亞佔印尼GDP的1.9%,雖然當地天然資源豐富,但並沒有反映在當地人對經濟的貢獻。相對而言,印尼自然以比較輕視的眼光看待這片邊陲土地。

示意圖

    其次人口不佔優勢,據2010年印尼的人口普查,巴布亞族人只佔總人口的1.14%,在社會相對影響力較少。問題不太會影響印尼其他種族,同温層比較小,難以得到國內外的認同。

新幾內亞島上現今的部落文化仍根深蒂固,經濟活動也偏單一。

    再者,西巴布亞居民多屬於南島語族“美拉尼西亞人”的一支,近60%信奉基督數,與印尼的歷史、宗教與文化淵源薄弱。衝突的主因是源於巴布亞人感受到不公的對待及對民族自決的渴望。涉嫌種族歧視的言語羞辱,恰好是一條導火線,將新幾內亞島西部的巴布亞自決問題重新放上台面。

爪哇島的優勢

    從這段歷史看來,便可説明為何西巴布亞至今仍是印尼遠方的忤逆子。歸根究底,仍是因為巴布亞人的訴求遲遲未得到回應,人心未歸。

示意圖

    當國內外都不能回應他們的訴求,他們也就難以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