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8月23日電 (記者 鍾旖)消防員,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職業之一。不論前方烈火熊熊,還是殘垣廢墟,橙黃色的身影總會出現在搶險救援第一線,他們被人們尊稱為“烈火中的最美逆行者”。
在山城重慶,始建於1920年的重慶市公安消防總隊渝中區支隊較場口中隊是經受過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炮火洗禮,參加過中越邊境自衞反擊戰、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的消防隊伍,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4次。他們負責重慶渝中半島滅火救援、搶險救災和消防安保任務。近日,該中隊被公安部記集體一等功。記者隨即進行了探訪。
與電視劇《士兵突擊》中鋼七連“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指引相似,較場口中隊用“紅巖精神”影響着每一位成員。紅巖,是重慶的一個地名。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就坐落在此,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
圖為較場口中隊官兵看望轄區老人。受訪者供圖
較場口中隊前任中隊長譚鑫告訴記者,幾十年來,較場口中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年新兵下隊和官兵調入時,中隊都要開展“七個一”教育活動,即聆聽一遍紅巖故事、品讀一本紅巖書籍、學唱一首紅巖歌曲、觀看一部紅巖影片、遊覽一次紅巖勝地、緬懷一次紅巖英烈、暢談一次紅巖體會,讓官兵們全感官體驗學習“紅巖精神”。
作為一支百年老隊,較場口中隊駐紮在繁華鬧市。中隊管轄區域是重慶核心商圈解放碑CBD,坐落着解放碑、洪崖洞等重慶地標建築,共有535棟高層建築、37棟超高層建築、72處地下建築、43.7萬平方米的地下商業體、100餘萬平方米的棚户區和錯綜複雜的地下軌道交通網。
“我們面臨的是全國罕見的立體式消防格局。”較場口中隊現任中隊長杜東告訴記者,“針對這種情況,中隊採取的辦法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轄區所有重點高層建築,根據其建築結構、設施分佈、消防水源分佈等要素,逐一制定消防救援預案。”
“解放碑商圈有535幢高樓,我們就有535套預案。”杜東隨手拿出一份預案,上面大到建築層數、高度,小到各樓層消火栓數量與位置等上百項數據均在列。
為了訓練部隊官兵,該中隊把訓練場放到營區外,因地制宜破解高樓林立、場地缺乏的先天不足,數年如一日地規定官兵圍繞坡度近50度、高差達200米的“十八梯”小道,每天早中晚“三跑”(綁沙袋跑、提水帶跑、背氣瓶跑),風雨無阻,每週濱江路10公里長跑,每月無預案實戰演練雷打不動。
對於較場口中隊管轄區內的羣眾來説,中隊官兵是發生火災時的“保護神”,也是日常生活中遇到難事時來到身邊關心幫助的人。
2017年1月27日正是除夕。當日凌晨3時,一棟10層樓高的居民樓一層天然氣管道爆裂起火,大火躥到了4層樓高,封住了唯一的逃生通道。
“當兵11年來,我從未見到這種情況,究竟有多少人被困,誰也不知道。”譚鑫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心有餘悸。濃煙,烈火,爆炸……官兵們隨時都可能有去無回,但是他們毅然向上,挨家搜救。遇到嬰兒、老人被困,他們讓出空氣呼吸器,抱起嬰兒、背起老人拼命衝上樓頂,再下樓救人。這樣往返5次,直到將45名被困羣眾全部疏散到樓頂,通過雲梯車轉移出去。
特困老人唐曉軍年老多病,女兒智力二級殘疾,生活難以自理。較場口中隊官兵多年如一日地照顧他,經常幫老人打掃衞生、做家務,與老人嘮家常,逢年過節還為老人送去大米、食油等慰問品,使他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懷。
記者瞭解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隊官兵自發建立了“紅巖基金”,先後捐款資助貧困學生300餘名,幫扶特困老人150餘名,累計為困難羣眾捐款35萬餘元。與駐地羣眾結下了深厚的魚水情。
數據顯示,半個多世紀以來,較場口中隊累計完成重大消防保衞任務300餘起,接警出動5.3萬餘次,出動車輛16萬輛次,出動警力9萬餘人次,搶救和疏散被困人員20餘萬名,保護財產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