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式扶貧走不遠,農業轉型升級才是正途

作為脱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幫扶單位帶頭參與的消費扶貧切實推動了貧困地區產銷對接,然而,部分扶貧農產品過於依賴幫扶單位“包銷”,自身缺乏市場競爭能力,還可能被無良商家“薅羊毛”。最近《半月談》雜誌披露了這一現象,文章質疑稱:全面脱貧在即,“照顧式”消費扶貧還能走多遠呢?

“喏,500元的慰問金,只買回半斤茶葉,口感還很一般,家人沒一個願意喝的。”中部一高校老師透露,5月份工會為老師採購慰問品,選擇的是學校定點幫扶貧困地區的茶葉,“雖然大家都覺得價格虛高,但也都知道這是為了扶貧嘛”;春節前東部某公司為員工發放慰問套餐,採購自北方某貧困地區。有員工比價發現,套餐總價及其中多款農產品單價比市場價高出不少。例如2斤小米套餐價35元,某電商平台售價19.8元;茶樹菇75元1斤,在網上買只需要35元1斤……

照顧式扶貧走不遠,農業轉型升級才是正途

資料圖。農產品在扶貧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儘管質量不高,價格還不低,在市場上更不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由於是定點幫扶地區的農產品,幫扶單位便只好照單全收。《半月談》雜誌披露的這些案例將“照顧式”消費扶貧的尷尬顯示了出來。

初看上去,效果不錯,鄉親們輕鬆賣出農產品,得到了不錯的收入,也實現了對口幫扶的目標。但從終端環節傳來的消費者抱怨聲可以知道,這種依賴幫扶單位“包銷”的扶貧模式終究無法走遠。因為農產品也是產品,也需要到市場上去直面競爭,選擇權最終都是在消費者的手上,任何一種產品如果不能贏得消費者的歡心,怎麼能夠佔領市場?

總是依賴幫扶單位“包銷”來銷售農產品,會直接產生三種後果。一是讓消費者滋生逆反心理。在對口幫扶期內,消費者往往只有被動接受,但經此一來,他們會對某個地區的某種農產品產生什麼樣的印象?如果這種印象不幸得到擴散,後果則更為嚴重。二是會讓接受“照顧式”消費扶貧的農民產生依賴性。如果自己的產品不愁銷售,而且總能賣出不錯的價格,生產者還有多少改良產品、拓展銷售渠道的動力?三是還可能被無良商家“薅羊毛”。某電商平台相關負責人曾透露,近年來扶貧農產品關注度高,幫扶單位採購量大,還有人專門買扶貧農產品獻愛心,於是一些原本只賣普通農產品的商家也打起扶貧農產品的旗號,藉此把價格定得更高……

“照顧式”消費扶貧註定難以走遠。全面脱貧在即,為了鞏固扶貧的成果,使貧困地區的農民不會因失去對口幫扶而返貧,必須找到一條新路。廣東省近日發佈了《農業農村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廣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0年度工作要點》,其中的一些思路因此而值得特別關注。

工作要點強調,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來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則重在“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嶺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好的輸送渠道,再優質的產品也賣不出去,所以過去説“要想富,先修路”。而在今天這樣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除了公路這樣的硬件設施要跟上,還需要打造現代化的倉儲流通體系和物流能力。廣東計劃通過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專業批發市場、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稻穀烘乾機械化等設施和一批直接服務農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田頭市場推進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建設,顯然抓住了要害。

只有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努力打造嶺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才能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並建立良好的品牌效應。近年來,廣東通過實施科技引領,提升了荔枝生產、加工、銷售、文化研究等標準化、科學化、品牌化水平,塑造了多個著名品牌,為廣東荔枝“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礎。經驗證明,讓粵字號農產品贏得消費者喜愛,農業產業升級必不可少。

照顧式扶貧無法走遠,讓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才是有效扶貧的正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0 字。

轉載請註明: 照顧式扶貧走不遠,農業轉型升級才是正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