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20噸1年割6次,80年代種植面積40萬畝,為何現在很少人種植?

近兩年在農村裏搞養殖的朋友不少,因為相比於傳統的種植農作物,養殖行業雖然投入要高一些,風險更高,但是利潤也要高得多。這也是很多的新農人,不斷湧入搞養殖的原因。而在農村裏的養殖行業,一般以養牛、羊、豬、鵝、鴨和雞等項目為主。無論是哪一個養殖行業,一般都要自己種植一些牧草,這樣就能降低養殖的成本。

畝產20噸1年割6次,80年代種植面積40萬畝,為何現在很少人種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近些年也湧現了不少的的牧草品種,比如皇竹草、甜象草、巨菌草、苜蓿等。這些牧草的種植就比較廣,好些地方都有農民種植。不過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另外一種牧草,它就是原產自前蘇聯的俄羅斯飼料菜。人稱“牧草之王”,畝產可以達到20噸以上,一年能收割五六次,在80年代種植面積超40萬畝,但是為何現在卻很少人種植呢?看完大家就明白了了!

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俄羅斯飼料菜應該是比較熟悉,或者是有聽説過。這種牧草原產自前蘇聯。在20世紀的時候,已經在美國、非洲丹麥和英國等國家栽培了。後來傳入了澳大利亞、日本、朝鮮等。而我國也在60年代從澳大利亞、日本和朝鮮引進過。

畝產20噸1年割6次,80年代種植面積40萬畝,為何現在很少人種植?

俄羅斯飼料菜的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它的第一個優勢就是適應能力很強。我們都知道多數的牧草是耐熱不耐寒的,而俄羅斯常年氣温較低,這裏引進的俄羅斯飼料菜耐寒性很強的,它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也能露地越冬。並且耐熱性也很強,即便是在40℃的高温地區也能正常生長。另外俄羅斯飼料菜對生長的土壤要求也不嚴格,無論是貧瘠還是肥沃的土壤,都能生長,所以在我國俄羅斯飼料菜是南北方都可以種植的。

畝產20噸1年割6次,80年代種植面積40萬畝,為何現在很少人種植?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產量很高。俄羅斯飼料菜的產量是苜蓿的十倍,它的畝產可以達到20噸以上,並且再生能力很強,割完以後不久就會再長出來,平均一年能割五六次。正是因為這些優勢,當年引進以後,在80年代的時候我國曾大面積推廣種植,最高的時候種植面積達到了40萬畝。其中栽培面積較大的主要是集中在北方地區,比如吉林、遼寧、農民工、河北、陝西、山西等。不過後來的種植面積逐漸減少了,直到這幾年又因為搞養殖的多了,所以又有一些人開始種植了。那為何俄羅斯飼料菜種植的農民現在不多了呢?

首先是因為在當時的時候,正處於計劃經濟時代,主要是“以糧為綱”,但是當時糧食的產量又不高,所以為了多種糧食,就只能減少牧草的種植面積,而就這樣俄羅斯飼料菜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少,僅有極少數地區保留種植。

畝產20噸1年割6次,80年代種植面積40萬畝,為何現在很少人種植?

其次是俄羅斯飼料菜的適口性差。這種牧草的產量雖高,適應能力葉強,管理比較粗放,但是適口性卻並不是太好,牲口並不是太喜歡吃。因為它的葉表有粗硬的短剛毛,而且生物鹼含量高,是不能一次餵養太多,不然就會影響其生長,甚至嚴重的會導致牲口的死亡。既然牲口不愛吃,那種植也就沒必要了。

最後一點是適應能力太強了,難以清除。俄羅斯飼料菜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基本不挑土壤,並且生長速度很快,繁殖能力也很強,這樣就會影響到其他作物的生長。同時種植以後,難以清除掉,以後的土壤基本就被荒廢了。再加上近些年牧草種類更豐富了,有一些比適口性好,營養更豐富的牧草引進。正是以上幾點原因,所以現在種植俄羅斯飼料菜的不如以前多了。對此,大家怎麼看呢?在你們當地有人種植俄羅斯飼料菜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2 字。

轉載請註明: 畝產20噸1年割6次,80年代種植面積40萬畝,為何現在很少人種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