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國外商品又不方便出國,找人代購方便實惠;出門遠行擔心寵物無人照看,請人代養安心省事;朋友聚會喝酒沒法開車,叫個代駕輕鬆解決……不知不覺中,“代經濟”悄然興起,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圖源網絡
“代經濟”的出現,無疑讓日常生活更便捷。對個人來説,花錢找人跑腿能節省精力,把自己從煩瑣的小事中解脱出來,還能滿足當今社會年輕人個性化訴求;於社會而言,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幹,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可以説, “代經濟”已成為新的經濟“風口”,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廣大網民“腦洞大開”,各種千奇百怪的“代服務”也隨之出現:代長胖、代減肥、代相親、代報復、代擼萌寵、代堆雪人……如此種種,層出不窮、花樣繁多,可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似乎所有自己不想幹或不會幹的事情都可以找別人代勞。然而,真的什麼都可以“代”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代經濟”概念的外延中,不應該或不適合包含的,至少有以下幾種。首先,挑戰法律紅線的事情不能“代”。比如“代寫論文”“代考”“代罵”等負面行為,不利於自身成長,又會損害他人利益,甚至會觸犯法律,實在不可取。不論是請求者還是提供方,都需要承擔法律風險。又如,衝擊道德底線的事情不能“代”。像“代追”“代聊”“代相親”等服務,有違公序良俗。交朋友、談戀愛都需要真心付出才能有回報,如果依靠別人的“套路”,只會甜言蜜語,即使真的成功了,又怎會長久?如果自己不願去相親,何必浪費時間去找人代勞?找一個陌生人來敷衍對方,是否也是一種不尊重?另外,一些“代服務”雖未觸犯道德和法律底線,但無實際意義,也不值得提倡。比如“代吃代喝”“代健身”,更多是一種跟風炒作之舉,既缺乏市場需求,也難具實用價值,消費者不應為了蹭網絡熱度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對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對方的評價無法等同於自身的體驗,這樣的“代勞”又有何意義?
此外,即便是“代跑腿”這類剛需服務,消費者也不應過度依賴。如果不論小事大事、不管有閒沒閒,都一味託付於人,依賴別人跑腿,連必要的運動都能免則免,該具備的技能也一扔再扔,久而久之,得到的可能是身體荒廢、精神渙散、辦事能力退化。如此,“代經濟”為社會帶來的價值就沒了,留下的只是一大批不利於社會發展進步的“懶人”。
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代經濟”出現的問題不可避免,監管部門必須做好制度規範和相關保障,引導其良性發展,不偏離正軌,讓“代經濟”這匹黑馬跑得更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