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虎門炮台位於廣州市南沙區轄內的
珠江出海口的一江兩岸和
江中心的大虎島、上、下橫檔島之上
虎門炮台位於廣州市南沙區轄內的珠江出海口的一江兩岸和江中心的大虎島、上橫檔島、下橫檔島之上。以大虎島為界,以南為穿鼻洋,以北為獅子洋,虎門因此而得名。虎門炮台包括有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建造的南山台、橫檔台(屬南沙)、沙角台、新湧台、蕉門台(屬南沙)、鎮遠台、橫檔月台(屬南沙)、大虎台(屬南沙)、大角台(屬南沙)、威遠月台、永安台(屬南沙)、鞏固台(屬南沙)、靖遠台和兩道攔江鐵排。可見虎門要塞有半數以上的炮台分佈在南沙區境內。
資料圖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虎門炮台。放棄橫檔月台,將橫檔台和永安台聯成一台,為上橫檔炮台;將原鞏固台改建為南北2個台,俗稱南北台;在原不設防的下橫檔島上建設下橫檔炮台。這些炮台在咸豐六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破壞。
光緒十年(1884年)前後,用西洋炮改建虎門炮台,南沙部分是在上橫檔島、下橫檔島、大角山(含蒲洲山)三個地方集中修建西洋後膛炮炮台羣。上橫檔炮台建東台等,安裝8門大炮;下橫檔炮台安裝9門大炮;大角炮台建振威、振定、振陽、安平、安威、安勝、安定、流星、蒲洲9個炮台,安裝11門大炮。這些炮台均在抗日戰爭中遭到破壞。
大虎山素有“粵東王氣,惟此是賴”之美譽。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的傳記中有記載,曾在1899年李鴻章出任兩廣總督時,某次唐隨行,舟過虎門,岩石如畫,李舉目遠眺,頗為感慨。它也是虎門口的北端標誌。
虎門口圖,橫檔炮台中有“虎門税館”字樣(紅圈)。(資料來源:《粵海關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次鴉片戰爭前,關天培在虎門建三道防線,這第三道也就是最後一道是設立在大虎山島上的大虎炮台。炮台就在大虎山腳下,是虎門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這裏失守,侵略者將直接叩響廣州城東十五里的中流沙炮台大門,廣州就岌岌可危了。關天培為其題有“大海綿長通絕域,虎山高聳接層雲”。可見其重要性。
由於大虎山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設立麻風病院,外人難以登島。所以今日島上的情況,很少為外界所知道。1982年2月,虎門炮台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策劃:王劍麟
編輯:Alice
配音:張霞
部分文字來源:《南沙地名故事》
(本文由“廣州南沙發布”原創發佈,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