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幸怎麼解?國家幫忙來上課,網友:為提高結婚率操碎了心
近日,民政部、全國婦聯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將採取措施幫助新人更好地進入婚姻狀態,加強登記流程的儀式感,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藴含的責任擔當。
此外,還要深化婚姻家庭關係的調適和離婚輔導,探索離婚冷靜期內對當事人開展婚姻危機干預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要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婚姻家庭文化,推廣體現優秀中華文化的傳統婚禮,組織舉辦集體婚禮,意在倡導健康文明、簡約適度的婚俗文化。
政府這樣做是有着現實的社會背景的。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結婚率僅為7.2‰,創造了近10年來的歷史新低。生育率更是持續低迷,給未來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無疑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婚姻家庭不止事關個人,也是一個社會範疇的概念,相關部門給予一定建設性的引導無可厚非,也是為了年輕人的婚姻操碎了心。
然而話説回來,婚姻説到底是兩個人自己的事情,社會不宜干涉過多,統一格式無論如何是不合適的。也許相關部門的初衷意在於提高結婚意願和生育率,可是如果只一味為數據服務,顯然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道而馳。
個人的感情生活無法量化,官方單方面好心的上課、引導,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夫妻感情問題是否要通過心理或情感諮詢去挽救,是夫妻雙方的問題,也應該尊重他們的共同決定,不該由第三方強制介入其中。
再者,當夫妻發生糾紛時,所謂的中華優秀傳統婚姻家庭文化的輔導內容是什麼?相夫教子?三從四德?倡導女性迴歸家庭?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女德課”?家庭糾紛和兩性矛盾是性別平等和性教育缺失造成的,不抓基礎教育卻搞婚前培訓難道不是本末倒置?
目前,根據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無一例外地偏低。當相關部門想方設法地去阻止離婚,離婚就越難,民眾越不願意結婚,倒不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用於形式主義上的撥款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比如醫療、教育、貧困、只高不降的房價。
不同的人相處模式不同,比起一味追求儀式感,不如建立比儀式感實用百倍的婚前信息庫,政府探索開發婚前背景資料調查,心理評估團隊,雙方在婚前可以全面瞭解對方的徵信、健康狀況、有無犯罪史、暴力傾向之類的信息,從根源上去避免不幸婚姻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