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經濟快速復甦,2億人的錢包都靠它撐起
你有沒有想過,開一家小店?
自己打理,有自己的風格,賣自己喜歡的東西,交自己喜歡的朋友。哪怕成不了一個優秀的商人,也要做一個暖心的店主。
小店活,則民生興。7月,商務部聯合多部門發佈的《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提出小店建設的願景,5年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的目標。
小店裏的“人間煙火”和“人間理想”
“其實對於我來説,沒有文憑也沒有其他手藝,開小店的目的就是賺點生活費養家餬口。”在北京西單明珠八樓賣安徽阜陽卷饃的張姐,來北京已經十年了,在商場做過導購,在朋友圈做過微商。兩年前,她在西單這一繁華地界租下了一個小小的檔口,賣自己家鄉的特產卷饃。
“其實這在我們老家就是路邊小吃,大家都是推個三輪車練攤的,我也從來不敢説有做得多麼好。”張姐對自己的手藝很謙虛,但她的卷饃經過不少美食博主的推薦,已經成了“網紅”,“熱情、量足、好吃、實在”是他們最多的評價。
説起自己開小店的經驗,張姐覺得就是要能吃苦。她的鬧鐘常年定在早上4點,起牀做餅、做菜,忙忙碌碌到晚上10多點才能到家。
“剛開業幾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早上四點多天還很黑,我從出租房的樓梯上摔下來了,膝蓋和腳腕都摔破了皮。摔下來的那一刻我在想,可千萬別摔死,我還有兒子要養。”張姐笑着提起了這段經歷,她説當時冷靜下來後,自己一秒鐘爬起來趕去店裏。
商務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註冊小店8000多萬户,帶動就業約2億人。這8000萬家小店裏,藏着2億平凡人的汗水和努力。它可能會澆灌出一位母親的期待,一雙兒女的夢想,一個家庭的富足,一座城市的和諧。
8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在國新辦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鼓勵個體經營發展,引導勞動者創辦小規模經濟實體,支持發展各類特色小店。
説到特色,在大眾點評北京雜貨禮品熱門榜排名第一的“小協奏曲雜貨鋪”,不同於張姐卷饃店的煙火氣,是一家個性十足的“理想”小店。
“店只是想展示一些思想上、經營上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想讓大家知道,還有這樣的一家與社會大眾普遍觀念仍格格不入,同時思路也是清晰又不矯揉造作的小小店鋪。”店主老曹告訴中新網。
老曹的雜貨店真的很“雜”,有二手的經典音響、十六軌機、插頭、錘子、扳手、自己改裝的二手汽車音響、M65衝鋒衣、戰靴、面膜……以及各種奇奇怪怪、叫不上名字的東西,還有他自己設計的“concertino(小協奏曲)”品牌筆記本、明信片、書籤、貼紙。
面對電商平台對雜貨小店的影響,老曹的經營很“佛系”:“我們賣的是一種服務。有些貨品我們也是從淘寶進的,賣的是你能看到摸到的東西,還有逛店的一種樂趣,多加的售價等於佈置了一塊兒可供娛樂場地的門票錢。”
在張姐和老曹看來,雖然現在的外賣和網購都很發達,但線下門店面對面交流的體驗是網店不能替代的,這或許也是小店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穿過疫情風暴,小店經濟快速復甦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張姐和老曹的生意都遭受打擊。
“我們檔口一年租金10來萬元,因為東西都是自己加工的,還租了專門的廚房。疫情期間每天早上一睜眼不進錢,幾百塊錢房租還不見了,這是主要困難。”張姐告訴中新網。
“我們也在所難免,在疫情第一波時停業了半個多月。不過事事總有運氣,我們經營的不是餐飲,另外也沒有在疫情高發區域,所以稍緩和些時也就繼續營業了。”老曹説。
商務部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有近6000萬家小店遭遇經營困難,佔到全國8000多萬家註冊小店的七成多。然而,正是因為小和靈活的特性,在國家陸續出台的各項政策扶持下,小店經濟迅速恢復了活力。
4月3日,張姐的卷饃店恢復營業。“現在,我家應該説能恢復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流量了吧,但顧客還是沒有像以前那麼固定,每天大概能賣出100多份。”
張姐説,疫情期間不少人都憋壞饞壞了,所以最近,她家在網上被“種草”了,遠道而來吃卷饃的人也多了很多。
美團大數據顯示,6月,全國服務業小店的消費復甦率實現穩步增長,相較於疫情較為嚴重的2月份增長3.3倍;7月,全國小店消費復甦率超90%,小店交易金額較上月增長23%。
“疫情期間光顧店面的人少了能有一半,生意肯定受到嚴重影響。”但即使賠着錢,老曹也沒有耽誤員工的工資以及此前承諾的員工餐。
“房東提過降房租的事兒,我拒絕了,只是交租時間延後有個緩和。不給自已弄得那麼可憐,多想辦法多努力,不行再説唄!”老曹笑着説。
同樣的,張姐也沒有解僱店裏的幫手。兩個人忙忙碌碌,繼續在逐漸恢復生機的城市裏奮鬥。
“快速復甦的‘小店經濟’,側面反映出受疫情影響的中國經濟正逐步迴歸正軌,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經濟潛力和韌性。”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分析。
“百城千區億店”激活城市“毛細血管”
小店,通常指面向居民消費的批發、零售、餐飲、美容美髮、維修、配送服務等行業的個體工商户,僱員10人以下或年營業額100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及年營業額1500萬元以下的網店。
“小店經濟只有跟老百姓的需求結合起來,才具有人氣和煙火氣。”北京西城區商務局副局長馬佩鴻日前表示。
小店就像“毛細血管”,分佈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小店的崛起不僅能給周邊居民帶來便利,還養活一個個家庭;而且,數量眾多的小店還牽動着就業的增長,間接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的恢復發展。
7月,商務部、銀保監會等七部門印發《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提出要促進小店經濟健康繁榮發展。至2025年,培育小店經濟試點城市(區)100個,賦能服務企業100家,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小店集聚區1000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
現實中,不可避免的是小店也有其天然的缺陷。除了抗風險能力較弱,還存在公共衞生及安全隱患等。
對此,通知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要求各地要落實好現行扶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的減税降費、金融支持、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
“在財政政策方面,要對小店提供税費優惠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要鼓勵創新服務小店的金融產品,提高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在社保政策方面,對小店招用人既要規範其繳納社保,也要考慮其承受能力,適當予以補貼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
如何把小店做好,考驗着每一個小店經營者,也同樣考驗着城市治理者的耐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