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要使中日關係克服目前困難,取得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安倍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三個問題:其一,如何端正歷史認識;其二,如何對待中國的發展;其三,如何對待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
安倍
45年前,以中國為重要成員的第三世界在國際舞台上崛起;蘇聯軍事力量擴展,對美國構成日益增強的壓力;美國在越南戰場久陷不拔,導致戰略失調,這促使尼克松萌發並實施了改善中美關係的計劃。長期敵視新中國、缺乏戰略遠見的佐藤首相,遭遇“越頂外交”打擊,被迫下台。田中出任首相後,頂住內外壓力,成功訪華。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政府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
今天,國際秩序處於新的重大變動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入,要求國際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呼聲日益強烈。
45年來,中日關係有了重要發展。1972年到2016年間,雙方貿易額從11億美元增長到3016億美元,增長約270倍。展望未來,中日可以進一步推進諸多領域的合作,例如:資源、能源和環境合作;生產效率提高帶來的高成本社會的應對;老齡化社會、人口減少社會的應對等等。中日關係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令人遺憾的是在出現上述積極變動的今天,現任日本首相安倍卻在相當程度上推行起逆潮流而動的政策:歷史認識上倒退,力主修改和平憲法;安全上以中國為假想敵,提升軍事力量,強化日美同盟,以維持在亞太區域的主導權。
安倍首次執政時,曾與中國達成建立“戰略互惠關係”協議,打破前任小泉與中國形成的外交僵局。為何再次執政其政策會發生重大倒退?就內因而言,在於安倍的保守史觀;就外因而言,可謂時勢使然。安倍再次出任首相時,東亞形勢發生了兩大變化: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美國將亞太作為戰略重點,宣佈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
在上述內外因素作用下,安倍原來有所壓抑的要求出現,給中日關係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要使中日關係克服目前困難,取得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安倍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三個問題:其一,如何端正歷史認識;其二,如何對待中國的發展;其三,如何對待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
關於第一點,日本有識之士早在給安倍上課。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針對安倍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倒退,尖鋭指出:“日本對韓國和中國進行的殖民統治和侵略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 “日本要想獲得亞洲人民的信賴,必須進行歷史清算”。
具有村山這樣認識的人,在日本並非個別。今年8月13日晚,日本敗戰日前夕,NHK電視台播出了專題節目《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者與人體實驗》,有力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當年的侵略罪行。日本前國會議員户冢進也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出現的動向讓人擔心戰爭會重演,NHK選擇在這個時候播放這部紀錄片可以説非常有勇氣”。
關於第二點,簡單回顧一下中國與亞洲的變化歷程,不難得出正確答案。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但在近代中國落伍了,這不但使中國陷入悲慘境地,也使亞洲陷入長期動盪與戰亂之中。1949年中國獲得新生,經過半個多世紀努力,走上崛起道路。曾經飽受帝國主義侵略之苦的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中國與亞洲各國共同努力下,亞洲GDP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國佔比近50%。
面對中國與亞洲的變化歷程,安倍如果能聽一下日本政治家的明智勸告,不無益處。
日本前內閣官房副長官柳澤協二指出:“如果與中國搞軍備競賽,日本遲早會吃不消。”“日本應該將與亞洲各國的政治合作當做基本問題來考慮。行使集體自衞權的想法是以存在敵人為前提的,反而會加劇敵對關係。這對亞洲對日本都不是好事。”
關於第三點,要建立正確的認識,必須對日美軍事同盟的作用和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
日美軍事同盟關係並非平等的互助關係。在戰勝日本法西斯以及推動日本製定和平憲法的過程中,美國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後不久,世界進入冷戰時期,美國力求將日本納入其冷戰軌道。在簽訂《日美安全條約》前,美國軍方負責人表示:美國安全利益要求“授權美國利用日本為在遠東的作戰基地”。還提出,發生敵對時,日軍應置於美指定的最高統帥統一指揮下等。這些要求雖未完全寫入條約,但實際貫徹於日美安保關係。日本是作為一枚棋子,被置於美國的戰略棋盤。
當今世界潮流和國際秩序的變化,使美國的戰略謀劃、外交方針在發生重要變化。中國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要求,並將這種關係歸結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國的要求曾受到質疑,但由於中美共同利益的擴大、中國保衞和平力量的增強,美國方面的態度在轉變。基辛格在其《世界秩序》一書中表示:美中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是避免重蹈昔日曆史悲劇覆轍的唯一出路”。今年初,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訪華時表示:中美關係是以“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為指導的。美國學者在評論特朗普對華政策時説:“中國在很多對外政策問題上都是強大的利益攸關方,特朗普重視這一點,並認識到他必須和中國合作”。
安倍以中國為假想敵,努力加強日美同盟關係時,應該認真想一想這種作法會給日本帶來什麼。
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55年體制”瓦解,在野黨對自民黨的監督能力削弱。民主黨曾取得政權,但開始時過於激進,後又倒向自民黨立場,失去選民信任而垮台,強化了自民黨獨大的局面。但這不等於民眾就完全支持自民黨。安倍內閣最近改組後,據媒體調查,受訪者中45.5%“予以肯定”,39.6%“不予肯定”。不予肯定的理由,56%因“首相不可信賴”;予以肯定的理由,44%因“沒有其他合適的人”。反映了選民對目前日本政局的不滿但又無奈的態度。
據説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不久前約見小澤一郎,對其説:“安倍君雖然很努力,但是任他這樣下去,日本的民主體制將會崩潰,你應該重新站出來拯救日本”。中曾根的號召,在短期內難以發生重要影響。但是,其觀點確擊中了日本政壇目前的要害。安倍如不改弦易轍,上述觀點不僅會在日本逐步擴大影響,在美歐等國也會喚起對日本目前政壇狀況的相應警惕。
中日兩國人民歷經艱難曲折,終於在45年前將中日關係引上了正途,給中日兩國帶來巨大的戰略利益,也有力促進了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今天,我們有信心説,開歷史倒車的行為終將被中日兩國人民所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