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學堂、通村道、蓋廁所 晉江落後小山村華麗轉身

  晉江9月21日電 (牛效禮)晉江市被譽為福建經濟“第一縣”,但這裏也有還未“富裕”的山村。遠離晉江市區的磁灶鎮蘇村是革命基點村,2010年被晉江市確定為第三輪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過去的七年時間裏,蘇村將“窮帽子”甩在腦後,一躍成為晉江市的美麗鄉村和泉州市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

  蘇華麗轉身的背後,村民都稱讚他們的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陳樹森。

  “2009年8月我被推選為村主任,剛接手的時候,村財不僅為零而且還欠20多萬的外債。一幢破舊的石頭房裏,村委會、老人會等全部都擠在一起。”陳樹森説,上任後幾個月,2010年,蘇村又被晉江市確定為第三輪不適應村和經濟欠發達村。“那時真有點不想幹了,但,看到鄉親們期盼的目光,我決定一定要讓蘇村大變樣”。

  甫一上任,學校的危房改造成為全體村民最為關注的大事,也考量着這位新上任村主任的智慧。

  “如果我們不改造,全村的學生就會到外村去上學,村民的意見和情緒可想而知。”陳樹森深知一所功能健全學校對於整座山村的意義。面對空虛的村財,早年經商的陳樹森自己帶頭捐資,村民紛紛跟進捐款。

  “那時,我們村還沒有會議室,春節過後的正月初一,我們就在學校的操場上開鄉賢春節座談會。後來,全村人共捐了300多萬元。”陳樹森説。

  有了啓動資金,學校危房改建馬上啓動。錢不夠,陳樹森和班子成員到處去“化緣”。學校擴建地不夠,他們就開始向村民“徵”,新徵地1萬多平方米,老校區就地綠化。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一棟五層、建築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的蘇小學教學樓拔地而起。

  陳樹森和班子成員務實的作風贏得了羣眾信任,也正是這份信任為陳樹森施展才華改變全村面貌,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一鼓作氣,他們在全村開展“廁所革命”,拆除各家各户的旱廁;為全村鋪通了管道,家家户户像城裏人一樣吃上自來水;還組建了巡邏隊、環衞隊,全球眼覆蓋全村,村子的衞生和治安得到根本改善。

起學堂、通村道、蓋廁所 晉江落後小山村華麗轉身

  整潔的河道邊,蓋起了村裏的公園。 牛效禮 攝

  幾年間,蘇村先後建起了村委會辦公樓、老人會大樓,還新建了籃球場、門球場、健身廣場、公園、沿溪公園棧道。村裏還組建起舞蹈隊、老年太極拳隊、老年人門球隊、南音社。

  2012年,陳樹森已是村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面對信任與責任,陳樹森更是勇於闖大膽做。

  環境髒、亂、差是村裏的老大難問題。陳樹森和班子成員及老協會劃片包乾,從衞生清理整頓、拆除豬圈、鴨欄、雞窩、臭水溝等開始;同時,對全村進行植樹綠化,村子的“顏值”直線上升。

  針對羣眾賣菜難買菜難的現狀,村裏又多方努力建起了農貿市場綜合樓,徹底解決了晴雨天羣眾賣菜難和買菜難的問題。

  公共設施基本完善後,蘇村又將目光投向村裏住房困難羣體。現在,經蘇大道進入蘇村,一幢17層的高樓格外顯眼。住房困難户老陳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盼望已久的安居樓,現在大樓正在裝修,再過三個多月,他就要搬進去了。

  晉江市農業局副局長許建林告訴記者,蘇村有2800多人,村裏創造條件,鼓勵村裏人外出經商,目前長期在外經商人口近600餘人。

  現在,村人均年收入15800元。村裏還幫助外來企業在村裏落户辦廠,現擁有建材、石化、紙箱包裝等企業9家。村財也由過去的欠外債,發展成為年收入有20多萬元。

  七年彈指一揮間,蘇人卻用實際行動,將一個破舊落後的小山村,打造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3 字。

轉載請註明: 起學堂、通村道、蓋廁所 晉江落後小山村華麗轉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