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機槍端在手上進行掃射單,真的可行麼。抗日戰爭影視作品中的常見鏡頭,實際上這種打法是很困難的
捷克造ZB26輕機槍似乎都成為了衝鋒槍,主角們動不動就輕鬆提起來掃射一番。要知道,捷克式輕機槍的全重接近10千克,也就是20斤,重量算是很重的了。一般的衝鋒槍也就是3-4千克,AK47是4.3千克,這樣的重量才是士兵手持射擊的合理範疇。
美軍的勃朗寧BAR自動步槍本來是想讓士兵可以手持射擊的,但因為重量達到了7千克,根本做不到這個效果,只能加上兩腳架充當班用機槍的角色。通過邏輯也可以知道,既然輕機槍端起來掃射那麼簡單,還要研究衝鋒槍和突擊步槍幹啥?
輕機槍更多是起到掩護作用
其次,即使那位機槍手力量驚人,把機槍端起來,抵在腰間進行射擊,命中率也是相當可憐的。輕機槍不是採用彈鏈的重機槍,有限的彈匣容量(捷克造才20發)是經不起這樣猛掃的。另外,輕機槍之所以採用兩腳架的設計,就是因為步槍彈的後坐力太大,需要一個額外的支撐才能保證射擊精度。而端在手上掃射,不僅沒有使用這個穩固的支點,反而連正常的瞄準都無法進行,只能胡亂地把子彈打出去——這樣的效果看看新聞片裏中東和非洲武裝拿AK亂掃的效果就可以知道,只能聽個響壯膽,根本打不到人。
實際上,輕機槍的戰術一般都是機槍手和副射手提着機槍跟着步槍手推進,遭遇戰鬥後迅速尋找陣地掩護,以兩腳架為支撐,以點射和短連發遂行火力支援任務,並經常靈活地轉換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