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之本教育—父母吵架比離婚更可怕

父母吵架比離婚更可怕

最新調查表明,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有些家長口口聲聲説為了孩子才不離婚,卻終日'硝煙'不斷。殊不知這種行為帶給孩子的傷害更難消除。"主持此項調查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授王麗敏説,經常面對家庭"戰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際交往障礙,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對婚姻產生恐懼感,有些孩子為此表示,"不想重複父母的悲劇,長大堅決不結婚"。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與離婚相比,孩子對父母吵架的心理體驗更為明顯,受到的直接傷害更大。建議夫妻間如有矛盾需要解決,應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要隨意發泄。如果非吵不可,也應避開子女。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夫妻之間相互攻擊、謾罵,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終生難以彌補。

吵架:夫妻間的表達藝術

美國一項歷時17年的心理研究發現:夫妻鬧矛盾時,吵架可能更有益身心健康,壓抑憤怒的夫妻日後的死亡率是表達憤怒的夫婦的5倍。吵架是夫妻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對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的探索,而吵架是一種藝術,夫妻雙方都需要掌握吵架的目的和表達的規律。

聽清楚配偶的信息

吵架之中,你首先需要理解對方語言的三個層次:

1.聽清對方話語的表面意思。

2.意識到"言外之意"或"潛台詞"。

3.探索吵架內容背後對方的內心需求。

輪到自己開口該慎重

你需要想清楚哪些話可以講,哪些話不可以講,講什麼才有助於增進彼此的瞭解,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儘量避免矛盾激化。情緒激動之下,指責、蔑視、翻舊賬,甚至升級到謾罵、揭傷疤、侮辱人格,吵架就會破壞彼此的感情了。吵架時切記被情緒控制,例如被配偶罵"你很討厭!很煩人!"的時候,你的內心要是被激出憤怒,馬上要展開報復,你就是被情緒所控制了,如果你的內心自信而有力量,就不會認為配偶的評價是客觀真實的,憤怒也激發不出來。

吵架不是為了打敗對方

吵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要改變甚至打敗對方,所以不要強迫對方贊同自己,若加上強迫的行為只能適得其反。如果懂得運用吵架的表達藝術,那麼吵架將成為夫妻生活的調劑,而吵架應該遵循如下規則:

1.充分表達內心的感受,例如:"你這樣做,令我很受傷、很難過";"我感到很憤怒";"我很傷心",等等。

2.聲音聲調儘量保持在中音和低音。

3.語氣柔和。

4.目光平視,不要斜視或不屑一顧。

5.眼神温和,不要眼露殺氣。 (作者: 伍君儀 心理專家 皓藝女性心理諮詢研究中心主任佟梅梅 文字整理 記者伍君儀)

如何減少夫妻吵架給孩子的傷害?

當然,最好別讓孩子知道你們吵架了,如果不幸讓孩子看見了,聽見了,請切記,你的觀點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兩性觀和對人際關係的態度。讓孩子在你的口中學到對不同性別的尊重,以及面對衝突的理智吧,這樣能確保孩子心靈的健康。

千萬別對着孩子訴苦

有些爸爸媽媽吵了架後會對着孩子訴説爸爸怎麼樣怎麼樣,媽媽如何如何。這種做法讓孩子過早面對了成人世界的煩惱,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添加了許多負擔。孩子是單純的,這種重負可能導致孩子長大成人後不由自主地想從工作、配偶或其他人際關係中彌補當年的遺憾。這樣不健全的心態還可能造就另一個不健康的家庭。所以,還是儘量找自己的朋友訴苦去吧,留給孩子一片單純的天空。

不要在孩子面前評斷另一方

在孩子面前説批評對方的話,有很多負作用。一種情況,孩子愛着爸爸媽媽,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為了討好父母,他會養成內外不一致的態度,在不同的人面前講不同的話。還有一種情況,孩子比較偏愛其中的一方,大多數情況是母親,這樣就會造成父親的孤立,夫妻關係更加惡化。切記,父愛不同於母愛,父愛、母愛都不可少。

對事不對人

在你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後,你可以對孩子説説你們吵架的事,記住:只説事!把爭吵的起因簡單告訴孩子,儘可能不加入自己的意見。你可以試着這樣説:"爸爸媽媽因為某事的意見不同在吵架。""媽媽因為爸爸做了什麼事而生氣。"

看完本文家長有什麼啓發嗎?爸爸媽媽有沒有做到儘可能在孩子面前少吵架呢?有什麼矛盾還是心平氣和解決吧。吵架是毫無意義的喲。想説的話請給我們留言吧。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回覆的。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幸福滿滿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2 字。

轉載請註明: 學之本教育—父母吵架比離婚更可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