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過分寵溺孩子真的好嗎?“寵兒如殺兒”,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父母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綜合

小時候奶奶就經常説這樣一句話:天下老的,偏向小的。長大後才慢慢明白這裏的小,並非是年齡的小,而是弱小的意思。與一個年長的阿姨聊天時聽到這樣一句話:父母是條龍,偏向誰家誰家窮。回到家以後,因為這句話而陷入沉思。

大家都知道,五個指頭伸出來也是有長短的,作為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們肯定有親疏之分,可能這種感觸只有60後至80後的人們會更為深刻。

招娣在一個農民家庭出生,在家裏排行老三,因為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開始計劃生育,所以父母因為傳統觀念,在她剛滿兩歲的時候,又生了弟弟阿寶。雖然他們家生活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困難的,但阿寶的降臨,使每天愁眉苦臉的爸爸有了生活的幹勁。

大家都知道,對於農民來説,家裏的生計全靠田裏的收成來維持,雖然父母每天非常努力的幹活,但要養活四個孩子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阿寶出生以後,家裏所有好吃的東西,小零食,水果……幾乎都成了阿寶的。大姐和二姐還好,畢竟比弟弟大很多,可是阿寶和招娣僅相差兩歲,導致她童年的記憶裏全是家人對弟弟的寵愛和對自己的不在意。

轉眼間,孩子們都一個個長大了,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三個女兒的生活過得都還可以,但只有小兒子阿寶生活一團糟。早已習慣在父母面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阿寶,婚後洗衣做飯,刷鍋洗碗,任何家務從來不碰。

出門找工作也是挑肥揀瘦,一直沒有長久的工作,導致阿寶每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沒有錢花時就伸手跟父母要,作為農民的父母自從給阿寶辦完婚禮後,已是負債累累,僅依靠地裏的收成還債,哪裏還有錢給阿寶花?這個時候,父母才意識到過於溺愛孩子的後果,但卻為時已晚。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一個8歲孩子的媽媽向醫生求助,請求醫生幫忙給孩子斷奶。當醫生告知孩子媽媽如果不斷奶會對孩子身心造成嚴重損害時她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一時心軟闖下的大禍。

其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寵兒如殺兒的道理人人都懂,但當人們真正為人父母后卻又很難做到不溺愛孩子。再加上這幾年二胎政策開放後不少家長中年得子,這個年齡的父母不論財力還是耐心都會比年輕父母多很多,所以這類父母更要注意切勿過分溺愛孩子。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身為父母,疼愛孩子是必然的,但是過於溺愛只會物極必反。要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將來在社會上可以擁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在把握好孩子學業的同時,更要注重的是道德情商方面的教育。

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溺愛孩子,最終孩子不僅有可能喪失健全的人格,甚至步入社會後,自己正常的生活都會出現問題。從小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家長必須做好榜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