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捨崗位的“釘子交警”

難捨崗位的“釘子交警”

圖為陳茂池在查閲案卷。 通訊員 陳思穎 攝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新建 鄧君

7月24日早高峯時段,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路人流車流如織。南海公安分局交警大隊九江中隊民警陳茂池站在車流中,用標準的手勢,耐心疏導來往車輛和行人。由於天氣炎熱,不一會兒,他的警服後背就被汗水打濕,顯現出深藍色和淺藍色的分界線。

“即使有信號燈,也別忘了打手勢,能多走一兩輛車,車流就會推進得更快一點,堵車的時間就能少一點……”趁着車少的間隙,陳茂池不忘給身邊的徒弟叮囑各項工作細節。頓一頓,他説,“你不要覺得我囉嗦……”

再過3個月,60歲的陳茂池將從警隊光榮退休。從警31年,陳茂池沒有離開過交警崗位,為此,他常自嘲自己是名“釘子交警”。

1989年春,跟隨家人從普寧老家來到佛山打工的陳茂池,無意間看到西樵鎮政府櫥窗裏張貼的招警公告。“以前警察待遇低,又辛苦,很少人想當警察。”然而,懷揣警察夢的陳茂池卻一下子興奮起來,當下毅然決定要加入公安隊伍。

同年4月,陳茂池考入南海警隊,成為西樵交警中隊的一名交警。“當時一穿上警服,一股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回憶起從警第一天的景象,陳茂池仍歷歷在目。這一年,他29歲。

步入新的工作崗位,陳茂池深知,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為了幹好工作,他學習積累了好一段時間。

“以前工作條件艱苦,全憑着民警用眼看、用腦記、用腿跑。”陳茂池還記得,當時自己需要記住轄區各條道路的基本情況,因為不像現在有各種軟件工具作為輔助,一輛警用摩托車陪着他“走南闖北”,成了他最忠實的夥伴,“轉的時間長了,道路在腦子裏就形成了印象。”

很快,陳茂池成了單位同事口中的“活地圖”,不管哪個村居、哪條小馬路發生交通事故,他都能快速、準確趕到事發地處置,這對他來説是一個不小的鼓勵。

“以前每天事故最多的時候就是上下班高峯以及午夜前後,很多時候我們連吃飯都顧不上,晚上值夜班更是幾乎沒得休息,頂多在凌晨三四點之後,與其他值班同事輪流眯上一小會兒。”儘管工作繁忙、壓力大,但陳茂池身上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勁兒,在他眼中,“只要被需要,就不覺得辛苦”。

從最初的西樵大橋、江浦東路,到後來的九江路、儒林路,31年間,陳茂池見證了從人工指揮到智能交通翻天覆地的變化,被守護的街坊也看着交警陳茂池由青絲變成了白頭,然而工作對於他來説,卻一如往常。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陳茂池主動請戰,每天和年輕民警們一起指揮車輛、檢查人員身份和測量體温、耐心解釋説明、錄入信息資料,井井有條,從未出過一次紕漏。

“早上6點多出門,值夜班的時候還要熬到凌晨三四點,看他的樣子比以前憔悴了很多,臉都浮腫了,當時我很怕他身體吃不消。”疫情期間,每天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讓陳茂池的妻子陳其芳有些擔心。

但對於陳茂池的堅守,陳其芳並不感到意外。3年前,陳茂池在一次設卡查車中,面對直面衝過來的無牌摩托車,為保護現場人員和過往車輛,他毫不猶豫站出來攔截。然而,摩托車司機不但沒有減速,還正面撞向陳茂池。受到撞擊的陳茂池跌倒在地,與地面劇烈的摩擦使他的手臂嚴重擦傷。這一年,他已經57歲。

眼看着離退休的日子越來越近,陳茂池卻覺得心裏不太踏實。每天,他比以往更早來到單位,把必備的執勤裝備全都收拾利索,隨時準備出警巡邏,同事都明白他是捨不得。

“雖然茂叔只有高中學歷,但是作為一名交警該盡的責任,他一點不會落下,該學的東西,就算稍慢一些,他也會盡自己的全力。”九江中隊內勤李炳龍與陳茂池共事15年,在他看來,陳茂池最值得學習的就是“水平可以不高,但一定要盡全力”。

起初,李炳龍曾擔心過陳茂池的能力,但一次不經意間他看到陳茂池從衣服兜裏掏出的紙片,才明白陳茂池能在這麼長的時間裏收穫同事和市民認可的原因,“那些紙片全寫滿了交通法律文書的代碼,以及處理交通事故時該注意的要點,密密麻麻的。”

“我這‘釘子户’也該挪位了,但還是希望時間能過得慢一點,讓我再多幹一點。”陳茂池説自己這輩子最自豪的就是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但遺憾的是沒早點當上警察,因為“警服還沒穿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3 字。

轉載請註明: 難捨崗位的“釘子交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