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居民投”為“上門收” 海淀農村地區這樣推行垃圾分類

農村地區如何開展垃圾分類?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海淀區上莊鎮瞭解到,經過近一個月的實踐探索,西閘村的垃圾分類工作由“居民投”變為“上門收”,每天早、晚兩個時間段挨家挨户收取生活垃圾,遇到有分類錯誤或者是投放錯誤的情況,現場予以糾正,垃圾分類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

變“居民投”為“上門收” 海淀農村地區這樣推行垃圾分類

上莊鎮西閘村相關負責人介紹,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時,西閘村最先採用的是“居民投”的辦法。在村委會的宣傳引導下,多數村民積極響應,自覺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並投放到指定點位。但是,工作人員也發現兩個問題。“一是部分村民對垃圾分類知識掌握得不是很清楚,經常有錯誤分類、錯誤投放的現象,二是少數村民對垃圾分類的必要性不是很理解,不是十分配合垃圾分類工作。”

針對存在的問題,村委會馬上召開會議商討解決方案。最終決定,垃圾分類工作由“居民投”變為“上門收”,成立垃圾分類勸導隊,一邊上門收垃圾,一邊進行勸導和指導,真正把工作做細、把服務做實,村民一定會支持我們的工作。

變“居民投”為“上門收” 海淀農村地區這樣推行垃圾分類

從5月15日開始,西閘村組織村民志願者成立了垃圾分類勸導隊,勸導隊的隊員們與保潔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起,使用電動三輪垃圾清運車每天早、晚兩個時間段挨家挨户收取生活垃圾,遇到有分類錯誤或者是投放錯誤的情況,就現場進行講解糾正錯誤。

通過“勸導引導 上門收集”模式的實行,村民們明白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如何進行分類。電瓶車一進衚衕大家就紛紛拿着自家的垃圾出來,在勸導員的指導下紛紛將生活垃圾正確投放到不同的桶中。

“工作人員這麼辛苦地上門收垃圾,我們就應該自覺分好,不給工作人員添麻煩。現在國家提倡垃圾分類,我們堅決支持,垃圾分類讓環境變好了,村莊更美了,我們村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村民呂先生説。

據瞭解,西閘村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時,全村共有10個垃圾投放點位,即2個四桶垃圾分類驛站和8個基本組合(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點位。實施上門收垃圾後,採用“撤桶設站”的方法,在村委會門前保留了1個分類驛站,其他點位的基本組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核減。

據上莊鎮垃圾分類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上莊鎮垃圾分類投放各村都是採取固定點位投放,設立垃圾分類驛站,廚餘垃圾分時段投放、廚餘垃圾專車收集的形式。西閘村垃圾分類驛站與上門收集垃圾相結合的方式,垃圾分類效果明顯提升。下一步,上莊鎮將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一村一策,採取固定點位和上門收集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落到實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袁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2 字。

轉載請註明: 變“居民投”為“上門收” 海淀農村地區這樣推行垃圾分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