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確證病例高達552萬,美媒頓悟:若無中國,買藥的地方都沒有

文|凌嶽 審|堯蘇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匹脱繮的野馬,持續在美國蔓延,近日美國確診病例超過540萬,而且還遠沒有要停下腳步的跡象。此前爆發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遊行示威活動讓本就走向失控的美國疫情變得更加不可收拾。加州、佛羅里達州等地區由於管控措施不到位,逐漸成為疫情新的爆發地。在美國局勢愈演愈烈的情況下,美國媒體突然發現:離開中國,到哪裏買藥?

美國確證病例高達552萬,美媒頓悟:若無中國,買藥的地方都沒有

甩鍋中國,卻發現沒地方買藥

面對疫情不斷惡化的局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一唱一和,把自己身上的種種責任推脱得一乾二淨,還反咬一口説現在這種局面這都是中國的責任,如果中國早點告訴美國疫情的嚴重性,美國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儘管美政客如此抵賴,美國媒體還是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沒了中國,美國能夠從哪弄到這些救命藥?”

美國確證病例高達552萬,美媒頓悟:若無中國,買藥的地方都沒有

近日,美媒發表題為《疫情暴露美國對華藥品依賴》的文章。闡述了美國抗擊新冠肺炎的藥物短缺問題。僅僅在疫情爆發的最初幾周,美國紐約的護士尼可·伊薩克就無法在當地社區藥店買到對乙酰氨基酚。這是一種治療頭痛的藥,也是一種主要的退燒藥。

利益驅使,製藥工廠悄悄轉移

孟山都、巴斯夫等巨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在美國許多地方種植原料植物,用以生產對乙酰氨基酚,美國上世紀也生產大多數此類藥物。但供應鏈全球化對老舊的供應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許多製藥公司已經將目光對準暢銷專利藥,而對低利潤率的普通常用藥失去了興趣,加之國際藥品市場的激烈競爭,推動了這些工廠對亞洲低成本勞動力的追逐。美國商務部估計,美國目前使用的對乙酰氨基酚大約有70%來源於中國。

美國確證病例高達552萬,美媒頓悟:若無中國,買藥的地方都沒有

在新冠肺炎期間,由於中國工廠關閉和出口中斷,醫藥原材料的流動也有所減少。特朗普政府官員、議員和企業高管對供應鏈中斷暴露出的依賴性以及疫情引發的採購激增感到擔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表示,已經要求製藥商“評估整個供應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確證病例高達552萬,美媒頓悟:若無中國,買藥的地方都沒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