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 在計算機互聯網迅速普及的時代,人工智能作為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在實際應用領域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檢驗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日前,來自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16支水下機器人代表隊,雲集中國唯一通過世界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認證的海洋牧場獐子島,開啓了國際上首次在真實近海環境的下機器人抓取(海珍品)大賽。
2017首屆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大賽歷時四天,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長海縣人民政府和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在這場別開生面賽事中,各路選手在水下機器人目標識別、定點抓取和自主抓取方面大顯身手,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克服了大風洋流帶來的困難,實現了大賽的預期目標。最終,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代表隊獲得目標識別-離線組一等獎,中國海洋大學代表隊獲得目標識別-在線組一等獎,上海航士海洋裝備公司代表隊獲得定點抓取組一等獎,哈爾濱工程大學代表隊獲得自主抓取組開拓獎。據統計,本次大賽參賽隊伍抓取海蔘19枚、鮑魚28枚、扇貝87枚,共134枚,成績可喜可賀。
閉幕式上,哈爾濱工程大學代表隊代表本屆大賽參賽隊伍宣讀“水下機器人大賽”獐子島宣言。首屆大賽全體參賽隊認為獐子島為本次大賽提供了國際上第一個理想的真實近海環境下的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比賽場地與測評環境,建議將獐子島作為“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大賽”的長期穩定會址,希望大賽能持續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長期支持,共同推動特種機器人領域的發展。參賽隊員代表在獐子島宣言上簽名。
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長海縣副縣長高祥剛、大連理工大學校長助理羅鍾鉉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副主任李建軍分別為獲得不同獎項的大學代表隊頒獎,獐子島集團常務副總裁梁峻代表獐子島集團領取組委會頒發的最佳協作獎。
來自日本的德島大學代表隊隊長石文介紹説,相比其他代表隊,他們的機器人身體很小,但是性能超強,得益於優秀的硬件功效,可以用更低功耗、更小硬件面積,實現龐大複雜的深度神經網絡,在保證識別精度的前提下,高速識別目標。“德島大學周圍就有海,我們做過很多測試,在大連也測試過,所以能很快適應獐子島的海域。”
大連理工大學代表隊在研究和分析了獐子島附近海域水下情況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套適用於水下探測、水下作業、水產養殖作業等需求的機器人設備,可適用於高度危險環境下以及水下長時間作業等多種任務需求。比賽中,該機器人的表現引起了專家、評審以及其他觀看者的陣陣歡呼和掌聲。
李建軍表示,本次大賽的舉辦,體現了基金委對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資助方向和戰略部署,這也是基金委信息科學部重要的優先資助領域。通過此次大賽,對水下敏捷機器人操作進行了展示和演練,積累了經驗,交流了成果,這將促進我國水下敏捷機器人研究的快速推進。
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往往源於迫切的產業需求。目前,我國鮑魚、海蔘、扇貝、海螺、海膽等底播增殖型海洋牧場的採捕生產,依靠的是人工潛水和傳統工具,存在着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生產效率低、採捕成本高等突出問題,給海洋牧場的工業化造成巨大障礙。水下機器人技術的興起和不斷髮展有望逐步改變目前的落後現狀,同時將有效保護海底生態環境,惠及生態監控、海底環境調查、海底資源評估等領域,將全面提升獐子島海洋牧場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促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張麗麗 周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