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秦嶺穿越是中國十大艱險户外線路之一,而“鰲太穿越線”更是秦嶺穿越第一的頂級線路。

  鰲太穿越線是一條縱貫秦嶺鰲山與太白山之間的線路,也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因此,選擇這條線路進行户外登山,被譽為“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峯,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峯。主峯拔仙台在太白縣境內東部,海拔3700多米,圖為太白山高山湖泊大爺海 圖據視覺中國

  鰲太穿越途中,最高海拔為3777米(根據今年最新公佈的測繪數據),兩山之間平均海拔3566米,其中大部分為無人區,共要翻越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然而,就是這樣一條難度、強度如此之大的徒步穿越路線,卻在近年來,逐步成為驢友們心中,僅次於珠峯的“聖地”。

  據《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鰲太線穿越事故的發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2年至今,已累計失蹤、死亡人數多達46人。

  事故頻發,這也引起了國家體育總局登山管理中心和陝西省體育局的高度重視。為了更好地營造登山户外運動安全環境,將“山地户外運動產業規劃”落到實處,中國登山協會和陝西省登山協會組成聯合7人的專家調研團隊,於2017年9月16日進行鰲太穿越線路調研工作,旨在採集有效的鰲太穿越線路數據,分析山難事故頻發的具體原因。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

  天堂和地獄的震撼成致命吸引

  驢友紛紛進山事故頻發

  “鰲太線”是指從太白山拔仙台到鰲山的穿越線路,兩山之間的直線距離為46公里,算上山間起伏,實際徒步穿越距離約為140公里。整個穿越過程中,經太白山樑3523米,最終到太白山主峯拔仙台,最高海拔為3777米,兩山之間平均海拔3566米,其中大部分為無人區,路途共要翻越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

  該線路沿途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草甸、巨石、森林、灌木等環境交叉錯落;山中氣候多變,一天之內,四季縱橫,濃霧、冰雹、豔陽都會出現。

  陝西省登山協會主席陳錚是首批穿越鰲太線的人。也是他,將這條極限穿越之路,第一次帶到大眾的視野中。有人説,是他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陳錚(中)

  陳錚依然記得第一次穿越鰲太線時的那種震撼。“那是2001年10月”,陳錚回憶,當時他與陝西省(東方)登山隊、一些媒體記者一起,穿越鰲太線。

  “一路艱難險阻,當時濃霧襲來時,能見度不超過一米,加上大風呼嘯,站在迷霧中,你看不見你的隊友,也聽不見他們説話,我們就只能用繩子,一個記者穿插一個專業登山隊員排列,相互結組,才能防止團隊走散。”陳錚回憶,當時穿越途中,一面陡壁,一面深淵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最讓他感到震撼的,當屬一天之內“見到天堂和地獄的樣子”。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專家們在穿越途中

  “當時我們走到‘九層石海’下面的山樑,起先還是白霧茫茫一片,像是仙境天堂一般。忽然一陣風吹過,白霧不見,過了一會兒,從山底忽然一陣黑霧打着旋向上升起,彷彿就如地獄一般。”陳錚表示,那次穿越,也讓同行的記者感到相當震撼,回去之後,寫了一篇感染力極強的報道,引起了許多人關注,“從那以後,鰲太線在驢友當中,口口相傳,就這樣火了。”

  根據中國登山協會和陝西省登山協會聯合發佈的《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鰲太線穿越事故的發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2年至今,已累計失蹤、死亡人數多達46人。2017年年初至8月,已死亡3人,失蹤1人。它的危險,在驢友們眼中,已經成為了致命的吸引。

  7名由中國登山隊和陝西省登山隊的專家,歷時7天,每人負重30公斤,以“驢友”的姿態,反向穿越鰲太線,為的就是找出鰲太線事故頻出的原因,以及整條線路上,究竟哪些點位最容易遇險,然後做出一份事故調研報告,為提高鰲太線穿越的安全性,做好鋪墊。

  調研關鍵詞一:裝備

  驢友缺乏敬畏無準備進山

  “幾乎觸碰了極限運動的所有紅線”

  “從鰲太線上穿越下來後,當晚,我一整夜都沒有睡好,很擔心那位驢友,想知道他後來有沒有成功下山。”這次鰲太線徒步穿越專家調研組成員之一、中國登山隊教練李富慶剛穿越鰲太線回到西安,顧不得身體的疲憊,就向紅星新聞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

  “鰲太線強度大,驢友對自身實力認識不清晰,是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富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我們已經基本完成穿越,即將下山時,碰到了一位要進山的驢友,他獨自一人進山,穿着牛仔褲、棉T恤、夾克衫外套、普通旅遊鞋,沒有帶帳篷、睡袋,甚至沒有一個專業登山包,多餘的裝備就用塑料口袋裝起來,掛在腰間……”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專家們在登山途中

  李富慶表示,這位驢友的行徑,幾乎觸碰了極限登山運動的所有紅線——獨自一人、沒有專業裝備以及沒有任何防寒保暖設備在身。即使是李富慶這樣的專業登山者,也絕不敢帶着那樣的裝備去徒步穿越鰲太線。

  對大自然的敬畏,是驢友最應該攜帶的“必需品”。

  “當時我們一直勸誡他,希望他放棄,並告知他這樣進山,如果遇到下雨等情況,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讓李富慶遺憾的是,這位驢友並沒有聽從他們的勸阻,執意上山。

  “當晚我住在山腳下,夜裏山腳下起了雨,我想山裏的天氣一定更糟,以我的經驗,當晚山裏温度肯定已經零下,他連帳篷都沒有,我非常擔心他。”

  除了這位驢友,陳錚還説,“在這7天的徒步穿越過程中,我們勸服了7組不專業的驢友放棄登山。”

  調研關鍵詞二:環境

  垃圾袋、泡麪桶隨處丟

  營地水源還被人扔進鞋墊

  本次穿越歷時7天,7名專業登山專家,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這條“行走在中華龍脊”的探險線路。對於該線路現狀,他們一致認為“不容樂觀、亟待改善”。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專家登山隊在當地村民家中調研

  “驢友們的熱情,早已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陳錚表示,這次專門開展的針對鰲太線的調研,情況讓專家們驚訝,“我們本以為,只有假期,穿越鰲太線的人,才會比較多,結果這次實地調研發現,原來一年四季,都有不少人來穿越鰲太線。”陳錚舉例表示,端午節時,僅一位山下村民記錄的,前來穿越鰲太線的驢友,就有500人之多,“這只是他一人的記錄,還有很多驢友,在此範圍之外”。

  驢友井噴式地湧向鰲太線,也給這裏的環境造成污染。李富慶表示,在穿越過程中,隨處可見煙頭、飲料瓶等垃圾……他向紅星新聞記者展示了幾張他拍攝的鰲太線營地裏的照片,照片上,隨處可見丟棄的氧氣罐,方便麪桶等,“在營地的水源處,我們甚至看見了有人把鞋墊丟在裏面。”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驢友在營地丟棄的各種垃圾

  李富慶分析,在穿越過程中,對體力消耗極大,很多驢友為了減輕負擔,會一路上隨手丟棄廢棄物,“他們這樣的行為,會給生態保護區帶來非常大的負擔。”

  除了環境污染外,某些人為因素,也給驢友的穿越,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李富慶説,在穿越過程中,為防止驢友迷路,相關部門在沿途設置了指示路牌。然而,有些指路牌,被人惡意塗抹、修改了指路方向,“這種行為非常惡劣,如果驢友按照修改後的路線走下去,很有可能迷路,遭遇不測。”

  事故探因

  線路強度大氣候多變

  驢友準備不充分裝備不全

  經過調研,專家們在《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中初步給出了鰲太線穿越事故多發的幾個原因:

  線路強度大,地形複雜、氣候多變,尤其是交替的第四紀冰川。

  事故中心地帶是穿越者第一個身體透支極限距離,在此區域若得不到良好的補充,遇到惡劣氣候,則是事故的巨大誘因。

  登山愛好者穿越前自身準備不充足、身體狀況評估不足、裝備不齊全。

  外力因素導致事故發生,如:錯誤的標識、污染的水源、不可使用的宿營地等等。

  此外,陳錚還列舉出在線路上容易出事的地點,有西塬、東塬、藥王廟、惑人坪、及靠近鰲山的青峯峽等地。“通過調研我們瞭解到,其中最容易出事的點位,是藥王廟附近,70%的事故,都發生在這裏。”

  據陳錚分析,此處最容易出事的原因主要來自氣候變化和驢友身體素質兩方面:“此處佔整個行程的三分之一,驢友的體力在這裏幾乎接近透支,很容易產生高原反應。此時,驢友都需要得到良好的休息,但這裏恰好又是線路上天氣變化最快的地方,海拔3320米,一旦找不到適合的休息區域,很有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對策

  鰲太線“安全穿越手冊”預計明年發佈

  今年國慶將盡快增設巡山員

  陳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也曾多次指揮參與到鰲太線失蹤驢友的救援工作中,在他看來,鰲太線管理和救援難度在於:

  第一,在管理方面,整條鰲太線,呈魚刺狀,即一條主線,兩邊都有道路可以進入穿越地帶,因此在管理方面,難度較大,無法統一;

  第二,在救援方面,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和設備,才能開展有效救援,但當地公安幹警,這方面資源還比較缺失。雖然當地村民,也是救援的主力軍,在救援中有很多優勢,但卻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培訓。

  陳錚回憶,曾有一次,當地公安幹警參與救援時,山裏氣温在零度以下,他看見幹警們,穿着最普通的綠色膠鞋,徒步穿越,尋找失蹤者,“這些幹警都是娃娃呀,我看了很心疼,後來就捐了一些專業登山鞋給他們。”

  9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陝西省體育局、陝西省登山協會邀請林業、公安、當地政府等多20多個部門,就此次專家登山組調研情況,在西安進行了研討。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研討現場

  “這樣高規格、多部門、跨區域聯動,只為針對一條線路的設置安全規劃,在國內是很少見的。”陳錚説。

  在會上,中國登山協會培訓專業委員會主任馬欣祥博士提出建議,希望培養一批巡山員,在當地健全“巡山”制度。按照計劃,全國各地登山户外相關專家將在10月7日再次組成調研組再走鰲太線,就第一次調研成果進行實地檢驗。

  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續川表示,一份針對鰲太線的“安全手冊”,預計在明年推出。今年國慶,面對呈“井噴”趨勢的鰲太線驢友數量,續川表示,將盡快推動巡山制度的建立,以保證驢友安全穿越鰲太。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61 字。

轉載請註明: "鰲太"登山線事故頻發 專家調研7天找到致命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