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蘇兩國的對抗升級,U-2偵察機事件,差點讓世界走向戰爭邊緣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綜合

20世紀50年代,美蘇兩國因為柏林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為了緩解兩國緊張的氣氛,1956年9月15日,美蘇兩國在戴維營舉行了兩次私下會談,會談上兩國對一些雙方所關心的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在許多問題上也達到了和解。當時的國際上普遍將"戴維營會談"視為美蘇緩和的起點。

正當雙方對兩國關係的走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時,一次突發的意外讓這次會談的成果瞬間化為烏有。美蘇雙方的關係也在此進入了一個冰點,這就是震驚世界的"U-2偵察機擊落事件"。

一、翱翔天空的"蛟龍夫人"

文章開始,我們首先聊聊該事件的主角——U-2高空偵察機,它出自於美國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是一款冷戰時期研發的一款單座單發偵察機。

它的最大特點是可以24小時執行高空偵察任務,為部隊提供可靠的情報與數據來源,人送外號"蛟龍夫人"。

U-2的研發,與老對手蘇聯的空中防禦不無關係:

早期由於蘇聯防空能力偏弱,美軍使用RB-47和B-29改裝的偵察機對蘇聯高價值目標進行拍照偵查。

蘇聯為了反制,開始使用MIG-17等截擊機對美軍進行攔截,因此美軍決定研發一款新式高空偵察機,用於對蘇聯的偵查活動。

1954年,洛克希德公司向軍方提供了原型機CL-282,最初這一設計因為外形怪異和佈局特殊而落選;之後由於防空能力提升,美軍又再次將CL-282重新提到桌面上來,經過多方的討論與研判,CL-282從眾多備選方案中脱穎而出,成為美軍新款偵察機。

次年7月,美國空軍為其選擇一個新的代號"U-2"作為該偵察機的新名字。

早期的U-2偵察機

U-2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540公里,有着極強的續航能力,因為高度比一般戰鬥機和地空導彈還要高,因此它在空中幾乎難遇敵手。

為了掩人耳目,美軍還高調宣稱U-2只是用於氣象情報收集,但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想必讀者們都已經心知肚明。

與此同時美軍還宣佈駕駛員都是平民百姓負責,但實際上,駕駛員全是從空軍飛行員中精心挑選出來、經過嚴格培訓的軍人。

他們同CIA簽訂合同,為後者提供詳實和準確的情報內容。一切準備就緒後,從1956年7月4日開始,美國開始頻繁派遣U-2飛機入侵蘇聯領空進行偵查活動。

駕駛U-2的駕駛員,身上穿着類似航天服的裝備

雖然美國一直矢口否認,但蘇聯方面早就發現了"白頭鷹"的企圖,雖然蘇聯政府經常對美國提出抗議,但最後的結果都是石沉大海。與此同時蘇聯暫時還沒有可以反制U-2的武器,這使得美國人更加有恃無恐。

根據歷史資料披露,從1956年到1960年,美軍駕駛"蛟龍夫人"從北歐、日本和美國等地對蘇聯大量的軍事敏感地區和裝備進行偵查。

不分晝夜的情報收集使得蘇軍對這位"蛟龍夫人"頭疼不已。這樣的偵查活動,也為後來爆發了"U-2偵察機事件"埋下了導火索。

二、獵捕"蛟龍夫人"

1960年5月1日凌晨2點30分,巴基斯坦白沙瓦機場此時一片燈火通明,一次例行的U-2偵查任務即將展開,美軍飛行員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此時已經穿戴整齊,等待着起飛的命令。

4個多小時後,鮑爾斯接到塔台指令,隨即駕機升空,向預定的蘇聯目標飛去。

意氣風發的鮑爾斯

幾個小時後,鮑爾斯的座機成功抵達蘇聯領空,同時蘇軍也在雷達上看到了這位"蛟龍夫人"。時任蘇聯國防部長將這一情況告知了赫魯曉夫,後者聽聞該消息頓時怒不可遏,原因就是兩國即將再次會談的時候,美方依然我行我素,對蘇聯的警告置若罔聞。

本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後者隨即下令:不計任何代價,將這架U-2偵察機打下來!

一聲令下,早就準備就緒的蘇聯國土防空軍展開了行動:首先派一架SU-9攔截機在高空進行撞擊攔截,但以失敗而告終;隨後地空導彈部隊向戰機發射了14枚S-75導彈進行攔截,其中的1枚成功擊傷了U-2的尾翼。

為了保命,鮑爾斯成功彈射出駕駛艙,而他並沒有試圖自殺或反抗,最終在一處農場空地被蘇軍和當地百姓所抓獲。

U-2的對手:SA-75地空導彈

據鮑爾斯自己回憶,飛機在一陣劇烈震動後,出現了機翼斷裂和瞬間失速的情況,他只能被迫離開駕駛艙,中途彈射裝置差一點失靈未能成功;彈射出艙後,另一枚S-75導彈擊中了機身,如果再晚一點脱離,鮑爾斯肯定會屍骨無存。他駕駛的U-2最終墜毀在葉卡捷琳堡郊區,隨後被蘇聯方面所尋獲。

鮑爾斯座機的殘骸

被捕後不久,鮑爾斯就承認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拍攝蘇聯烏拉爾山脈以及保密區域奧焦爾斯克的核基地設施。

蘇聯方面也在殘骸中發現了拍攝裝置和照片底片,證實了鮑爾斯口供的真實性,之後經過法庭審判,鮑爾斯被判處了10年徒刑。在被關押了17個月後,鮑爾斯與被美方逮捕蘇聯情報人員魯道夫·艾貝爾相互交換,回到美國本土。

披露出的鮑爾斯飛行路線圖

而鮑爾斯飛機殘骸等一系列物件,後來被送往蘇聯各地進行展覽,來向民眾宣傳美國的侵犯蘇聯領空的憤怒行徑。

這些東西包括膠片、航空圖、盧布、金幣、手錶等一系列個人物品等,這也在後來成了蘇方與美方對證的主要證據之一。

剛開始,蘇聯宣傳部門對擊落U-2飛機一事都進行冷處理,外界根本就不知道鮑爾斯和他的U-2座機到底怎樣。直到5月5日,赫魯曉夫在一次蘇聯內部會議上向與會人員宣佈:

一架入侵蘇聯領空的美軍偵察機被蘇軍防空部隊擊落,但對飛行員鮑爾斯的情況卻隻字未提。

三、美蘇對峙的加劇

當美方情報部門得知鮑爾斯被擊落的消息後,官方先是表達了驚訝,但在對外宣傳上卻矢口否認。只是説一架美軍軍機因為技術故障在蘇聯領空失蹤,絕口不提鮑爾斯和U-2飛機的下落。

對於蘇聯的抗議,美方發言人也當眾表示:"美國軍方絕對沒有蓄意侵犯蘇聯領空的意圖,也從來沒有這種意圖"。

不過就在美方表示此事不存在時,蘇聯官方卻在幾天狠狠打了美方的臉:赫魯曉夫在一次最高會議上,明確地對記者和媒體宣佈,美軍飛行員鮑爾斯被蘇聯方面抓獲,承認了一切罪行,現已被蘇聯方面關押。

蘇聯法庭上,等待宣判的鮑爾斯

蘇聯的一番話,瞬間引爆了全世界的媒體,各方開始對美軍這一行為展開報道,最開始美軍和美國官方還竭力否認,認為這是蘇聯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

隨後蘇聯拿出了繳獲的物品和照片,還向媒體公佈了鮑爾斯經過審訊的證詞,證明後者不是在威脅下作出的偽證。

鮑爾斯與座機殘骸的合影

最終美國政府在人證與物證俱在的情況下,只得承認向國民和世界媒體説了謊話,並承認在蘇聯拒絕"開放天空"的建議後,美軍的監視與偵查便開始暗中進行,之後蘇聯政府對美國這種"入侵行為"提出了嚴正抗議,美蘇兩國關係也最終降到了二戰後的最低點。

另一方面,由於U-2是從巴基斯坦的軍事基地中起飛,這一舉動也引起了巴基斯坦與蘇聯的外交關係。

後者開始逐漸疏遠巴基斯坦,並向其死對頭印度提供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有鑑於此,美國被迫於1970年初取消了當地的情報據點,來換取巴方的原諒。

1960年5月16日,美蘇兩方在巴黎就此事展開會晤,會上赫魯曉夫開始強烈抨擊美方的入侵行為,並對撤銷了美國總統訪問蘇聯的邀請;而美國方面卻始終對蘇聯扣留鮑爾斯的行為感到不滿,並對蘇聯的粗暴要求提出了批評,最終兩方會談在一片口水聲中不歡而散。

結語

"U-2飛機擊落事件"後,美蘇兩國在兩國國防、經濟、科技等領域的對抗提升了一個新高度。自此兩國彼此之間的明爭暗鬥開始不斷,火藥味也逐漸變濃,可以説這次意外事件,對於冷戰的進一步加劇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使得兩個超級大國的矛盾變得越發不可調和起來。

參考資料

1.《冷戰編年史:1945-1991》

2.《U-2的50年:洛克希德的傳奇》

3.《蛟龍夫人:U-2偵察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