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機正在進行機械化插秧。
半島記者 華敬方 通訊員 徐寧
一長條一長條帶着泥土的綠油油的秧苗被放到機械後面的斜板上,插秧機轟鳴着駛過,伴隨着農機手熟練的操作,一株株秧苗從插秧機苗盤上依次滑落,整齊有序地插入水田裏。
6月9日下午,在位於青島市即墨區藍村鎮的千畝鹽鹼地稻田裏,經過前期育苗、整地、施肥、除草等一系列步驟後,機械化插秧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過去人工插秧需要一個月才能插完,實行機械化插秧,一台插秧機一天能插200畝,一週就能完成全部稻田的插秧工作,而且機械插秧成活率更高。” 青島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股東孫巖祥介紹,今年水稻種植主要還是以稻花香、長粒香和香貢等品種為主,播種面積穩定在1200畝左右。受氣候影響,今年插秧的時間要比往年推遲近一週的時間,但是以他多年的種植經驗看,水稻畝產量不會低於往年。
種植户正將水稻苗放入插秧機。
這邊合作社的農民忙着水稻插秧,那邊地頭二里村黨支部書記孫友玉、鎮經管審計中心負責人孫君和合作社理事長孫海祥商量着由黨支部牽頭進一步發動村民土地入股,擴大種植規模的事。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也深入田間提供技術指導,幫助種植户提高作業標準,科學插秧。針對馬上到來的汛期,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建議廣大農户做好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稻瘟病。
藍村大米興盛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即墨區藍村鎮的特產。由於當地特有的鹼性黑土地,加上日照充足,口感上佳,為此藍村大米廣受歡迎。近幾年,藍村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堅持以黨建為統領,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推動資源集約利用和適度規模經營,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以合作社為抓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據瞭解,青島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採取“合作社 基地 農户”的模式,目前已有127名當地村民入股合作社,村集體、合作社、農户都增加了可觀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