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4月29日綜合報道】據中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網站消息,2020年4月28日,法國主流媒體《言論報》刊登對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的專訪。盧大使圍繞中國抗疫及國際合作、中法關係、中國外交等介紹情況,闡述觀點。採訪實錄如下: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似乎沒有促進各方走近,反而加劇了國際分裂,您怎麼看?
盧大使:這要看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在這場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世界上有很多團結的信號。比如説,中國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醫療物資和設備的援助,與150多個國家分享了抗疫經驗,當然也包括法國,這都涉及國際團結。當然確實也存在着分裂,甚至是衝突,尤其是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但這並不是中國挑起的,主要因為西方國家以各種藉口指責中國。
回顧去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4個月來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國陷入疫情危機,中國全力投入到這場前所未有的抗疫鬥爭中,於1月23日封鎖了武漢。在這個時期,儘管西方媒體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不能很好地應對疫情,疫情可能會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中國政府在疫情之後甚至要倒台--這些都是西方媒體當時的主要論調--但此時沒有人指責中國不透明、隱瞞疫情、延誤抗疫。沒有人,甚至西方國家領導人也沒有指責。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1-2月間,他先後15次讚揚中國的抗疫行動,稱讚中國政府反應快速,採取了嚴格、全面的措施來控制疫情,美國與中國就防疫開展了很好的合作。事實上,中國政府去年12月30日就首次公佈了有關病例信息,第一時間通報了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組織則告知了全球各國。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份報道,法國衞生總局局長薩洛蒙昨天在國民議會表示,法國衞生部早在1月10日就向各大區通報了疫情情況。也就是説,法國從一開始就是知情的。
第二階段是從2月底到3月中旬,美國和歐洲的疫情大爆發,感染和死亡病例數迅速攀升。西方媒體的報道重點開始轉向本國,它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關注中國發生的事情,這是一段短暫的平靜期。
第三階段是3月中旬以來,西方媒體各種針對中國的指責鋪天蓋地而來,如延誤論、欺騙論、隱瞞論、不透明論等。
這説明什麼?這説明西方媒體的對華指責是隨着疫情的發展而不斷翻新的。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西方國家很好地控制住了疫情,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態度可能不像現在這樣。儘管西方對中國的所有指責都不明確、不現實、毫無根據,中國政府仍對此高度重視,多次進行了認真澄清。
記者:您剛才提到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之間出現了平靜期,如何解釋這一情況?為什麼在第一階段西方稱讚中國的行動、信息透明以及發現和分享病毒基因組序列等,但很快又指責中國缺乏透明,甚至還有一些陰謀論?您認為這一態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盧大使:在第一階段,稱讚中國政府的是西方國家政府,西方媒體始終對中國持批評態度。這説明西方國家政府收到了中方關於疫情的通報,在這一階段表現客觀。我不知道為什麼它們現在出爾反爾,換説法了。這需要西方國家政府來解釋。
記者:您如何評價疫情中的法中關係?您認為法方是否正確地看待中方應對疫情舉措?
盧大使:中法雙邊關係總體上非常好,法國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疫情爆發以來,兩國元首先後三次通話,並互致信件,兩國外長通話次數就更多了。兩國領導人就疫情防控保持着密切溝通,馬克龍總統和勒德里昂外長均高度評價中國的抗疫舉措和兩國的團結互助精神。正如您所知,當中國發生嚴重疫情時,法國政府向中方提供了援助物資。當法國面對疫情的嚴重衝擊時,中國政府也給予法方物質和精神支持。這些都是兩國在共同抗擊疫情中守望相助的例證。
問題主要在一些媒體。因為我發現儘管我希望法國媒體是獨立的,但事實上它們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並不獨立,它們總是跟風美國媒體。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我印象中,法國媒體是獨立的,但這次法媒卻緊跟美國。每當美國拋出一個針對中國的指責後,法媒肯定會在一、兩天後報道,跟着起鬨,大肆炒作針對中國的謊言和謠言。
它們的所作所為不利於兩國民眾的相互瞭解,因為法國民眾無法獲取關於中國的真實客觀的信息。我並不是説法媒的涉華報道全是謊言,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失實的。法國媒體的駐華記者總是隻看到中國的陰暗面,而這不代表中國的主流。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比方説,在法國抗擊疫情過程中,法媒總會報道一些積極向上、鼓舞人心的消息,能夠提振士氣,顯示團結一致。而法媒駐華記者涉華報道卻正相反。這就給法國民眾造成一種印象,認為中國是一個很壞的國家,在中國發生的一切都是不人道的、沒有人權和自由。如果中國真像這些駐華記者描繪的那樣,中國今天的情況會截然不同,不是嗎?我認為媒體應該在增進兩國交流和民眾相互瞭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記者:有一個問題甚至法國政府層面也持保留態度,那就是法國、歐洲在中國疫情最嚴重時提供了幫助,中國也向歐洲提供了援助,但是不少歐洲人批評中國對自己的援助大量宣傳,而要求歐洲低調宣傳歐方援助。對此您怎麼回應?
盧大使:事實上,中國並沒有刻意宣傳對歐洲的援助。中國對歐洲的援助可能超過歐洲對中國的援助。這並非誇大其詞。中國並未刻意宣傳,但因為中國援助量大,而媒體進行了報道,所以大家都知道了。比方説,如果一批中國政府援助法國政府的物資抵達巴黎,媒體就會報道,不是嗎?這很正常。由於這類援助越來越多,所以報道也越來越多。
我看到有人批評中方在援助物資包裝上貼標語,這不是我們的創意。在法國政府援助中國政府的抗疫物資上,法國外交部就貼了標語,是一首中國古詩。在我看來,這展現團結互助。同樣的,中方也想通過貼標語表達對法國人民的支持。這不是宣傳,是為了展現團結。至於所謂“口罩外交”或“宣傳外交”,這不是我們説的,而是一些媒體説的。它們覺得有這種印象。為什麼它們會有這種印象?可能因為它們感覺中國的影響力在提升或擴大。這是客觀現象,不是嗎?採訪開頭時我提到過自歐洲、美國爆發疫情以來,中國已向140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這些援助規模很大。即使中國想隱藏這些行為也不可能。
記者:是的,完全正確。近日,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當我説很多國家時,我想的主要是西方國家--要求中國政府更加透明。剛才,您提到法中關係非常好,但法國政府也要求中國更透明。比如,上週馬克龍總統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言下之意是中國還是隱瞞了很多事情。您對此如何回應?
盧大使:西方國家始終以透明論找藉口。關於馬克龍總統的有關言論,我上週已經表達了看法。我不認為他是想指責中國,他的確説“不瞭解中國發生的所有事情,應該由中國政府來説”,但這句話要結合上下文語境看。事實上,近期西方媒體開始將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和中國體制進行對比,它們給中國的政治體制貼上了專制、獨裁的標籤。我認為馬克龍總統是有意避開這種論戰,他説“不應將不同政治體制進行對比,雖然中國人做得很好,法國人和歐洲人可以做得一樣好”。我認為這很正常。因為政治體制不同,我們不可能知道在對方國家發生的一切,正如中國也不知道在法國發生的一切。這是我的感受。我認為不應該曲解馬克龍總統的言論。
記者:一些人批評自疫情開始,特別是疫情在中國境外擴散後,中國外交更具“進攻性”,甚至“侵略性”。您認為這種評價對嗎?還是不符合事實?您對此想説什麼?
盧大使:更確切説是一種積極外交。中國人從不具有進攻性。可能外界感受到中國外交官越來越多地回應西方媒體。我認為這是正常的。正如我剛才所説,西方媒體越來越密集攻擊中國,而且這些攻擊毫無依據。如果任由這些抹黑和攻擊在西方輿論界擴散,非常不利於西方民眾理解和了解中國。這是為什麼中國在歐洲的外交官,當然也包括中國駐法國使館,認為有必要予以回應,向公眾介紹中國真相,澄清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抹黑。因為過去中國從不回應西方媒體攻擊,這次媒體發現中國居然反擊了,感到震驚,所以認為中國外交更具“進攻性”,甚至“侵略性”。也許這是他們的感受。説實話,中國駐歐洲使館作出的回應為歐洲輿論界提供了另一種聲音,民眾可以自行判斷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如果對中國、對中國現狀只有一種聲音,這不利於歐洲民眾真正瞭解中國。
記者:完全贊同您的解釋。正如您剛才所説,過去西方批評中國十分常見,多年來對中國當局貼了“專制”的標籤,但中國外交、中國駐外大使和外交官很少象現在這樣回應。現在進入了另一個時期,不應仍原地踏步。那麼中國外交突然改變的動因是什麼?
盧大使:我們發現應該注意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裏,中國人總是説,做好自己的事,甭管別人怎麼説。但當今世界這樣行不通。即使你在各個方面做得再好,架不住別人潑髒水,把你所做的破壞殆盡。在世界上,中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即使中國經過幾十年艱苦奮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幾億人口脱貧,但由於西方媒體的誣衊抹黑,中國在西方國家的形象總是很壞,是不是?西方總是抨擊中國“專制”、“獨裁”、沒有人權、沒有自由。但如果中國人民不享受人權和自由,中國怎麼可能發展得如此好?比大多數實行西式自由民主制度的國家都要好得多?這是實情。這説明西方媒體的敍事不符合中國的現實。西方媒體描繪的中國形象和中國實際形象完全相反。這個現象很嚴重。因此我們加強了同外國的溝通。但為什麼是中國外交官衝在前面?説實話,中國媒體在國際上,尤其在西方國家,比西方媒體弱太多了。他們沒有話語權。如果中國媒體與西方媒體一樣強大,中國外交官就不必衝在前面對外溝通。中國外交官所做的是維護中國形象,維護中國國家利益。
記者:這麼説來應該加強中國媒體的工作。幾天前,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疫情後世界可能比之前更糟。您是否同意他這種悲觀看法?如何避免這一情況發生?中國將如何為這個脆弱的世界帶來一些和諧?
盧大使:中國人比較樂觀。當然,疫情後的世界肯定與疫情前不同了。這取決於我們怎麼做。我們應該努力使疫情後的世界變得比之前更好。我認為需要世界各國團結一致,而不是象現在這樣的攻擊和衝突。您知道中國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是一句口號,是我們的理念和期望。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唯一途徑。在這個理念裏,我們倡導團結合作、相互尊重,當然還有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和多邊主義。這些是對人類和全世界都很寶貴的價值,是普世價值。法國對其中大部分也是贊同的。但我認為不是所有國家都願意如此行事。有些國家固守冷戰思維,擔心失去權力、失去霸權,懷疑中國想取代它的世界霸權。説實話,中國對此不感興趣。我們所做的並不是尋求霸權,而是推動國際合作。比如“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促進共同發展,為缺乏資源、手段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發展基礎設施,創造就業。中國提出這個倡議,也希望歐洲發達國家一起參與。一起做會更有效。我認為這場疫情帶來的教訓是,應該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國際合作,堅持多邊主義。
記者:最後一個問題。您剛才提到法國贊同中國堅持的大部分主張。中法有個共同努力的領域,可能就是非洲。非洲正逐漸受到疫情侵襲,而這個大陸比世界其它地方都更脆弱。疫情會使非洲對華債務問題變得更困難,因為非洲國家經濟脆弱,債務負擔重,同時還要抗擊疫情。中國、法國或者歐洲應如何共同努力,為非洲發展提供新的解決辦法?
盧大使:正如您所知,非洲是中國的好朋友和戰略伙伴。您應該很瞭解中非關係。中國在剛控制住疫情後,就開始幫助非洲防控和抗擊疫情。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向所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提供了醫療物資援助,並派出了5支醫療隊,幫助他們強化醫療衞生體系,提升抗擊疫情的能力。中國的醫療專家、傳染病學家也與他們的非洲同行分享了經驗。您可能記得,2014-2015年間,中國在幫助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分別建設了實驗室。這次也一樣,中國第一時間向非洲伸出了援手。
非洲債務問題也很重要。這個問題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並非今天才出現,可以上溯到非洲國家獨立初期,上世紀80年代時開始變得突出。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建立以來,我們就開始減免非洲對華債務。中非合作論壇每三年召開一次部長級會議,每次部長級會議上,中國政府都會出台減債措施。此外,中國在非洲大量投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這些基礎設施改善了非洲的投資環境,是可以營利的,有利於非洲國家償還債務。即使非洲國家無力還債,中國也從不逼債,而是通過雙邊協商達成債務安排。
根據西方智庫的研究數據,中國並不是非洲的主要債權國,中國大約佔非洲債務的10%左右,有些國家高一些,有些國家低一些。非洲的主要借貸方是發達國家、多邊金融機構和私營銀行,基本上是非洲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借貸的。近日,G20財長會做出了暫緩非洲國家債務償付的決定,馬克龍總統也提出了減免非洲債務的倡議,我覺得非常好,我們確實應該減輕非洲的債務負擔。不過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幫助非洲國家強化醫療衞生體系,幫助它們更好地應對可能出現的疫情大爆發。雖然非洲的確診病例目前並不多,但並不意味着未來不多,我們應該保持警惕,做好準備。
記者:非常感謝您接受採訪。
盧大使:謝謝,我們這次談話非常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