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單身達2億或損害經濟 缺乏為家庭創造更多財富的壓力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綜合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0日報道,內地單身人口數量增長是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也反映了人們對於保持單身這一現象的看法發生了深刻變化。根據民政部的數據,中國內地的“未婚”人口(傳統上在前幾代人來説應當已經結婚的羣體)到2015年底已經達到2億人。

  報道認為,當今的單身人士擁有更強的購買力和更強的消費意願,卻未必一定能夠轉化成積極的經濟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的張寧博士説:“人們想當然的認為,單身的城市職業人士正在改變整體消費模式,令娛樂和個人護理等行業獲益,但是我認為,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士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大於其正面影響。”張寧説:“以日本為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通過不婚來躲避家庭責任。日本的高未婚率對經濟有負面影響。有些單身人士認為只需要養活自己,所以沒有較大的為家庭創造更多財富的壓力。”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信陽用户66xxxx658”:能結婚誰不願結婚,一個現象性的問題,就不單是個人的問題了,國家也應該反思社會存在的問題

  網友“斷罪小學總扛把子”:已閲


  今年七夕節是8月20日,90後年輕人打算怎麼過?

  8月1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一家社交網站獲悉,該網站進行的七夕調查顯示,被調查的90後“單身汪”有40.6%打算在七夕節當天表白。在諸多表白方式中,考慮當面表白的人最多,達53.1%;其次是通過社交軟件表白,達43.8%;28.1%的人考慮短信表白,12.5%的人考慮通過電話告白。除此之外,還有90後考慮寫情書、匿名告白等方式。

  至於“有主”的90後,53.1%的90後選擇看電影、吃飯度過情人節,18.8%的90後會逛街購物,21.9%會煲電話粥,9.4%會利用週末進行一次短途旅行。

  本次調查還顯示,喜歡七夕節的90後比喜歡情人節的90後多。37.5%的90後更喜歡七夕節,25%的90後偏愛情人節,37.5%的90後則表示無所謂。

  過七夕節要不要在網上秀恩愛?

  16.7%的90後表示,“我也要曬一曬”;33.3%的90後表示,這種做法對單身的人打擊太大;38.9%的90後則認為,這種做法很無聊,還是低調一些好;11.1%的90後表示無所謂。

  要不要送禮物?

  31.2%的90後表示,送禮物是形式主義,不會送;68.8%的90後會在七夕節為另一半送禮物。對於送禮物的預算,30.3%的年輕人選擇100元以下的禮物,61.6%的年輕人選擇500元以下的禮物,5%的年輕人選擇1000元以下的禮物,3.1%的年輕人選擇1000元以上的禮物。

  本次調查還顯示,58.1%的90後在七夕節總花銷在500元以下,21.8%的90後認為自己七夕節花費在1000元以內,11.7%的90後選擇花1000元以上,不花費的佔8.4%。

  對於網上熱傳的“租情侶”過節活動,25%的單身90後表示聽説過,可以嘗試一下;68.8%的單身90後表示聽説過,覺得不靠譜;還有6.2%的單身90後表示沒聽説過。此外,87.5%的單身90後都表示,不會在七夕節參加類似相親的脱單活動,12.5%的90後則願意試試。

  本次調查共有2536名90後參與,其中,男生1221人,女生1315人。73.9%的90後處於單身狀態,26.1%的90後出於戀愛狀態。在單身的90後中,有33.3%的90後表示會過七夕節,66.7%的90後表示不會過七夕節。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澎友的噴”:七夕定為夫妻節更合適

  網友“爛蘋果炒香蕉”:2月14日太冷,不適合做不穿衣運動,還是七夕温度比較好……

  網友“致-莉香”:明天高能預警

  網友“跳橡皮筋的小兔”:中國原味的情人節應該是農曆的正月十五,不過大家保持好心態,每天都是情人節、

  網友“‮Ъㄞ”:七夕過個情人節也有噴子

  網友“Joshpelica”:七夕是燒袱包的日子,盂蘭盆節的前奏!和愛情半毛錢關係沒有

  網友“Jialei”:中國人除了清明節,其他的節日都可以過成情人節

  網友“阿宇”:但是他們應該百分百過情人節

  網友“矜持的狗”:這是迄今為止見過的,把原意歪的最厲害的節日了。。。

  網友“A夢”:七夕是古代男女一年見一次的。有啥好慶祝的?慶祝和愛人一年見一次?慶祝節日前可以先了解下節日的含義好嗎?

  (1970-01-01)


  上海市第八屆婚戀博覽會(公益萬人相親會)將於11月26日舉行。

  10月31日,萬人相親會主辦方發佈了《上海市單身青年婚戀調查報告》。戀愛經驗方面,59.6 %的男性不能接受對方是“戀愛老司機”,而女性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則是肯定與否定各佔一半;情商方面,72.41%的男性和88.2%的女性不能接受對方情商過低。

  女性更關注婚戀話題

  此次調查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進行,共發放了1800份問卷,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數量為1512份,有效率為84%。調查樣本中非滬籍人口占41.2%、本地人口占58.8%。

  本次調查線上發佈是全公開的,而線下渠道面對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問卷發放上儘量做到男女均衡,調查樣本回收上沒有一味追求男女比例平衡,而是順其自然,使男女青年對戀愛婚姻的態度得到一個自然的顯現。

  在回收的問卷中,男性回答的問卷佔29.96%,女性回答的問卷佔70.04%,男女比例大致為3:7。據此調查人員得出一個初步判斷:男性對婚戀話題的關注遠遠低於女性,線下訪問也同樣表明,男性並不熱衷於婚戀話題,女性對婚戀話題更加關注。

  調查顯示,59.6 %的男性不能接受對方是“戀愛老司機”,而女性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則是肯定與否定各佔一半。能接受對方毫無戀愛經驗嗎?超過72.77%的男性表示不介意,女性的回答則又是肯定與否定各佔一半。

  不過,72.41%的男性和88.2%的女性都表示不能接受情商過低的另一半。

  “郎才女貌”觀念影響大

  調查發現,上海單身青年除了“缺平台”——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沒有更多時間拓寬婚戀社交圈,較高的職場壓力,沒有更多精力拓展婚戀社交,導致婚戀的“硬件”缺失;還“缺能力”——單身青年男女或多或少自身存在着婚戀態度消極被動、婚戀定位不清晰、婚戀知識技能缺失以及其他婚戀心理問題等。

  調查顯示,職業背景、戀愛情商、男性和女性在婚戀觀上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的差異以及“門當户對、郎才女貌”等傳統婚戀觀念,對現代青年人的影響仍然較大。

  此外,職業背景等對婚戀關係形成的羈絆也非常明顯。從事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職業的青年,人際圈廣,戀愛經歷普遍比較豐富;從事與工具技術打交道的職業的青年,人際圈窄,戀愛經歷普遍較少。調查顯示,技術/研發人員這一羣體戀愛經歷為1次及以下的佔60.83%,其中15.83%表示自己目前還沒有任何戀愛經歷。而顧問/諮詢這一羣體中,80.96%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有2次以上的戀愛經歷,其中有4次及以上戀愛經歷的也佔了14.29%。

  調查還顯示,男性在戀愛中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外貌>性格>年齡>生活習慣>家庭背景;女性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性格>外貌>經濟條件>能力潛力>生活習慣。男性更關注女性作為一個物理人的屬性,希望她是“年輕貌美”的;女性則更關注男性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屬性,希望他是“能幹多金”的。

  萬人相親會繼續在青浦區舉行

  “讓單身節再不孤單——上海市第八屆婚戀博覽會(公益萬人相親會)”將於2016年11月26、27日(週六、週日)繼續在青浦趙巷舉行。

  上海市婚姻介紹機構管理協會負責人周珏珉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透露,本屆萬人相親會參會對象為40歲以下的單身青年男女。其中,上海市婚介機構管理協會成員單位在冊入會會員優先免費參會;上海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組織發動的各系統單身青年免費集體報名參會;社會各界40歲以下適婚單身男女可自願報名免費參會;單身人士的“老爸老媽、親朋好友相親後援團”採取領票參會方式(入場券50元)。

  11月1日至11月20日,上海市婚介協會指定40家誠信婚介機構同時接受社會單身人士公開報名,單身人士報名登記時必須進行身份認證,提供身份證、單身證明(户口本、離婚、喪偶證明)、學歷證明等,並填寫《真實信息承諾書》後,方可發放免費的“入場券”和“編號卡”,入場券和編號卡需配對使用,只限單身人士本人佩號進場。

  (1970-01-01)


  獨居者的福音來了!最近登於《家庭問題雜誌》一月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從體脂指數上來看,單身獨居的成年人要更為健康。

  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作者:來源:cnn.com

  這份報告發現,那些沒有伴侶的獨居者往往體重較輕。另一方面,同居者或是夫妻,無論男女,其體脂指數都要更高一些。體脂指數是關於身高和體重的一項計算,這一數值越高,説明一個人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某些癌症的幾率越大。

  西華盛頓大學的社會學家Jay Teachman利用了來自“國民縱向研究”中自1979年起20年的數據,並採集了超過3000名志願者的體重、婚姻狀態以及是否經歷過分手的信息。

  他在追蹤人們從青春期到中年的體脂指數後發現,人們在離婚後往往會經歷短暫的體重下降,在他看來,壓力是導致體重下降的誘因。Teachman認為,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之所以更胖,是因為他們往往會一起烹飪、一起吃飯。

  Teachman説,隨着時間的推移,離婚所帶來的減重效果會逐漸減弱,但是數據表明,這些人從外貌上看起來,依然要更瘦一些。單身的人們之所以更瘦,也許是因為他們需要不斷地同他人約會,而這迫使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體重。

  他的研究與某些傳統觀念背道而馳,這些觀念認為,共同居住的夫妻往往更健康。與此同時,有關婚姻與健康之間存在大量聯繫的理論也受到了他的質疑。不過,Teachman也承認,自己的研究還缺乏足夠的説服力,畢竟,一位已婚人士和一條單身狗的體重在很多時候不過相差三磅而已。

  不過,在體脂指數較高的情況下,僅僅三磅的肉也會將一個人推入肥胖的範圍。何況,這項研究中的受訪者大多都是青年,最大也不過42歲。隨着年齡的上升,人們的體重還有很大的增長餘地。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XiaoBei900612”:因為不會老是一直出去吃飯

  網友“Honig”:可我還是胖了

  網友“Tiger”:可我還是胖了

  (1970-01-01)


  伊麗莎白一世25歲登上王位,身為“白富美”的她成為當時歐洲單身貴族們夢寐以求的對象,然而終其一生,她並沒有踏入婚姻殿堂。箇中原因,眾説紛紜,傳統歷史學家給出的答案多是政治性的——婚姻問題是她鞏固權力的政治工具,獨身是她的外交砝碼;文學家則飽含浪漫的民族主義色彩,將她的獨身歸因結於民族情感——她嫁給了英國,將一生獻給了英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一歷史上最著名“剩女”的出現呢?

  政治漩渦中的成長

  早在伊麗莎白還在母腹中時,就已深深地捲入了一場重大的政治事件。由於王后阿拉岡的凱瑟琳沒能生出健康的男性繼承人,亨利八世決定與其離婚,並戀上了凱瑟琳的侍女——安妮·博琳。安妮的懷孕使得求子心切的亨利八世不顧政治和外交上的風險,強行與凱瑟琳離了婚。這場離婚案揭開了英國宗教改革的大幕,使得英國從此走上新教道路。作為“第三者”的安妮“挾腹以令天子”,終於登上王后的寶座,而凱瑟琳隨後被軟禁,在冷宮中抑鬱而終。

  伊麗莎白的母親安妮·博琳(Anne Boleyn,?—1536)

  安妮的成功“上位”並非幸事,她賴以戰勝凱瑟琳的肚子產下的並不是亨利八世夢寐以求的兒子。伊麗莎白的誕生對安妮的打擊是致命的,正如史家尼爾所説:“博琳所生的這個女孩,好像是出現了一塊烏雲,這烏雲最後終於把她遮蔽掉”。不久後,安妮又懷了孕,但在1536年1月29日,為前王后凱瑟琳舉行葬禮的日子,安妮像受了“詛咒”一樣意外流產,這的確是一名男嬰,一個本可以使她大位永固的兒子。失望透頂的亨利八世很快將心思轉移到新情人、安妮的侍女——簡·西摩身上。因果循環,曾作為凱瑟琳王后侍女的安妮又被自己的侍女取而代之。不久之後,安妮被亨利八世以通姦罪關進倫敦塔。她的罪名非常離奇:她和包括親哥哥在內的五個男人通姦。1536年5月19日,這位絕代豔后被處死。亨利八世還算唸了一點舊情,僱傭歐洲最快的劍客用最鋒利的劍行刑,以減輕她的痛苦。在母親橫死之時,伊麗莎白只有兩歲零八個月。

  與凱瑟琳王后所生的姐姐瑪麗一樣,伊麗莎白也失去合法身份,從高貴的公主淪為新王后簡·西摩所生的弟弟愛德華的侍女。在西摩難產死後,亨利八世又迎娶過三任王后,宮廷中不斷上演“宮鬥戲”。在這種起伏的命運中逐漸長大,伊麗莎白也鍛造了自己早慧而謹慎的品性。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將王位傳給愛德華,由愛德華舅舅薩莫塞特公爵攝政。儘管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對伊麗莎白並無敵意,但在1553年,未滿16歲的愛德華六世一命嗚呼前,竟留下一份頗令人費解的政治遺囑——剝奪兩位姐姐的王位繼承權。這份遺囑在當時受到普遍的質疑,最終,經過一番激烈鬥爭,瑪麗戰勝諾森伯蘭公爵支持下的簡·格雷郡主,登上英國王位。

  伊麗莎白的弟弟——愛德華六世(Edward VI,1537—1553)

  伊麗莎白的姐姐——瑪麗一世女王(Mary I, 1516—1558)

  隱忍多年的瑪麗終於揚眉吐氣,在她統治時期,英國在宗教和政治上改弦更張。整個王國籠罩在天主教復辟的巨大陰影之下。伊麗莎白由於宗教和王族血統,受到瑪麗的猜忌。據説早在瑪麗加冕時,就發生了一件引發猜忌的事:伊麗莎白向法國大使抱怨她戴的冠太重,法國大使不無深意地説道:“忍耐一下吧,你很快就會有另外一頂更好的。”這件事被西班牙大使聽到,並轉述給了瑪麗。在此後的五年間,多起叛亂都打着擁立伊麗莎白的旗號,伊麗莎白是否真的參與,我們不得而知,但傳言足以引起瑪麗的警惕。伊麗莎白後來在“懷亞特叛亂”中被瑪麗關進倫敦塔,幾乎陷入絕境。在宗教上,伊麗莎白也不得不迎合姐姐,並選擇離開宮廷這片是非之地。據説,為了向瑪麗表明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她在離開時耍了一個小計謀:在啓程10英里後,她故意派人到宮廷中找瑪麗要轎輿,順便向她的這位姐姐要一身斗篷式長袍和神父舉行彌撒時穿的無袖長袍。伊麗莎白看似無意的舉動,卻在有意向瑪麗表明自己對天主教的信仰。這是年輕的伊麗莎白政治智慧的體現,也多少反映了伊麗莎白委曲求全的艱辛。

  在險象環生的政治漩渦中,伊麗莎白深刻地認識到——權力遠比婚姻可靠。

  婚姻與王位的衝突

  1558年11月17日清晨,瑪麗去世。這一年,伊麗莎白25歲,她青春陽光、智慧高貴的個人形象給她的統治加了不少分。伊麗莎白從小接受的是人文主義教育,身邊多是具有開明思想的新教徒,這使她養成了區別於傳統女性的智識與文藝氣質。此外,她身材高挑,五官清晰,儘管沒有遺傳母親的美豔,但繼承了亨利八世的威嚴和才略。不平凡的身世和險象環生的早年經歷使她很早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身份。無論是病痛還是逆境,她總是在人前彬彬有禮,滿懷真誠地傾聽每個人説話,時刻不忘自己的公主身份,這些滿足了普通老百姓對王族成員的美好想象。

  然而,初登王位的伊麗莎白麪對的國內外政治環境並不樂觀。在國內,敵對和反叛勢力正伺機而動。一方面,作為一名眾望所歸的新教國王,她除了恢復英國的新教信仰,別無選擇,但國內天主教徒在瑪麗時期勢力大大擴張,天主教極端分子試圖保衞天主教復辟成果,推翻伊麗莎白的陰謀從未休止過。另一方面,瑪麗的婚姻給英國民眾留下無法抹去的惡劣印象,他們對於女性擔任國王的憂慮也更加深刻。新教改革家約翰·諾克斯發表於1558年的《反對邪惡女性統治的第一聲號角》,尖鋭地提出:“女性統治王國是違背上帝意志和與自然本性衝突的事情”。諾克斯的觀點代表了時人對女性國王的基本看法。

  國外的威脅更加嚴重。首先,蘇格蘭女王瑪麗在伊麗莎白即位當年嫁給法國王太子,宿敵法國與蘇格蘭的聯姻,使英國腹背受敵。更令伊麗莎白擔憂的是,蘇格蘭瑪麗作為亨利七世的重外孫女,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法國與蘇格蘭正伺機發動聯合軍事行動。其次,作為天主教勢力的急先鋒和大西洋上的霸主,西班牙對英國的動向虎視眈眈。儘管伊麗莎白在恢復新教體制的改革中,採取了保守政策,但當英國重新回到新教道路後,英西之間的衝突也就不可避免,同時,西班牙還得到教皇的有力支持。

  蘇格蘭女王瑪麗(Mary Stuart, 1542.12.8-1587)

  嚴峻的政治形勢使她不得不將鞏固王位作為首要任務,個人的感情和婚姻問題也就拋置一邊。雖然還是一位青年,但早年生涯的跌宕已將她磨鍊成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她懂得適度的隱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並知道如何保住權力。單身不是她的首要目的,但卻可以成為她達到首要目的——鞏固王權的工具。作為一個政治家,她是毫不吝惜使用自己“單身處女”身份的。

  在她的追求者中,曾經的姐夫、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是行動最早的一個。早在伊麗莎白加冕之前,他就派大使菲里亞表達心機,伊麗莎白並未拒絕,卻也沒有答應,她以一種曖昧的態度使菲利普始終抱有幻想。這樣,瑪麗時代英西之間的聯盟在伊麗莎白即位初期得以維繫,這對於制衡法國與蘇格蘭聯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班牙與法國握手言和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子查理大公和瑞典王儲埃裏克的求婚又使伊麗莎白得以在大國夾縫中保全英國。自1569年起,伊麗莎白又一改對法國王室求婚的冷漠態度,通過與安茹公爵、阿朗松公爵等曠日持久的婚姻談判,有效地制衡了西班牙與教皇聯盟咄咄逼人的進攻。正如有學者指出的“伊麗莎白利用自己未婚處女的身份周旋於眾多求婚者之間,從不明確表態,只要讓他們心存希望又相互提防,英格蘭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事實上,周旋於眾多強有力的求婚者中間,伊麗莎白有許多機會可以找到一個能夠鞏固王位的丈夫,但她並不願意這樣做,她對權力的貪戀遠比婚姻本身大的多。她不僅要鞏固自己的王位,而且不願與別人分享王位,這才是關鍵。

  她的愛情與婚姻觀

  早年的經歷對伊麗莎白的愛情和婚姻觀產生了深刻影響。她的母親安妮·博琳從侍女到王后,又從王后走上斷頭台,深刻見證了政治漩渦中女性的悲劇性角色。姐姐瑪麗在舉國反對下嫁給了西班牙王儲菲利普(後來的菲利普二世),英國因此被綁上西班牙對外擴張的戰車,而瑪麗並未因此得到丈夫的愛,反而失去了人民的愛戴。這兩場婚姻直接影響了伊麗莎白對婚姻的看法,而少女時代的一段情感經歷,又使她對婚姻產生了終生陰影。

  伊麗莎白情竇初開的對象是繼母凱瑟琳·帕爾(亨利八世的第六任王后)的丈夫托馬斯·西摩。伊麗莎白在14歲前後,曾遭到托馬斯的百般挑逗,她也曾對托馬斯動過心。二人的曖昧關係導致伊麗莎白與繼母關係的破裂。1548年,帕爾死後,托馬斯·西摩向伊麗莎白求婚,但志大才疏的托馬斯卻因一場倉促的叛亂而受戮。伊麗莎白也因與托馬斯的曖昧關係受到牽連,幾乎身陷絕境。

  恐懼婚姻的伊麗莎白並不排斥愛情,豐富的愛情經歷彌補了婚姻造成的情感缺失。羅伯特·達德利是伊麗莎白最重要的伴侶。在瑪麗統治時期,伊麗莎白經歷了人生最危險黑暗的時期,一度被關進倫敦塔。正是在這段時間裏,她認識了達德利。達德利是諾森伯蘭公爵之子,相貌堂堂,也因牽涉叛亂被關進倫敦塔,兩人在這一時期擦出愛情火花。在伊麗莎白繼位後,曾考慮過與達德利結婚,但適逢國內外政治危機重重,伊麗莎白的理智戰勝了情感。達德利後來雖然結了婚,但兩人仍保持親密關係,備受恩寵的達德利還被封為萊斯特伯爵。當然,圍繞在女王身邊的男性並不只有達德利一人。伊麗莎白很好地處理了王權與感情的關係,這使得伊麗莎白一邊享受婚姻之外的愛情與情愛,一邊收穫着人民對她的愛戴。她還因為獨身而獲得“童貞女王”的美名。

  羅伯特·達德利(Robert Dudley,1532—1588)

  “剩女”的代價

  伊麗莎白統治最大的秘訣是她把自己視為初生的英吉利民族的代表和象徵。與她的先輩一樣,她深知“權力的基礎是民族,沒有民族做後盾,王朝就沒有立身之處”。她也在各種場合拉近自己與人民的距離。有史家寫道:“如果説曾有人具有一種天賦和風采能贏得民心的話,這人就是伊麗莎白女王。她把温和與尊嚴結合在一起,莊嚴地俯身向最卑微的臣民致意。她的所有官能都在活動,而一舉一動都似乎受到思想感情很好的支配:她的眼睛望着一個臣民,她的耳朵在傾聽另一個臣民的聲音,她心裏又在對第三個人的意見做出判斷,而她卻正在和第四個人交談;她的精神似乎無所不在,但又都像是全神貫注,並未分心似的。她對有的人表示同情,對有的人加以稱讚,對有的人表示感謝,而對另一些人卻詼諧機智地予以戲謔嘲弄。她不責備任何人,她不忽略任何禮儀,她故意向眾人微笑,展示自己的優雅儀態……” 她還曾當眾鄭重地説:使她獲得王位的是她的臣民。在她對臣民的柔情攻勢下,她也成為人民尊重和愛戴的偉大“聖女”。

  作為民眾崇拜的“童貞聖女”,從1570年起,伊麗莎白即位的日子就成為國家的法定節日,而她越來越陶醉於這種榮光。1578年,達德利病死,在這一重大打擊下,伊麗莎白可能已經堅定了獨身的信念。1583年,50歲的伊麗莎白明確拒絕了法國阿朗松公爵的求婚,這是她最後一次走進婚姻的機會,所有人都認清了伊麗莎白將要終生獨身的事實。至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伊麗莎白在民眾心中的威望達到巔峯,而婚姻卻離她越來越遙遠。

  當然,伊麗莎白也為她的獨身付出了“代價”。在1588年以前,都鐸家族的所有直系後嗣都已去世。凱瑟琳·格雷死於1568年,瑪麗·格雷死於1578年,蘇格蘭瑪麗死於1587年。1603年,伊麗莎白度過漫長的統治期後,英格蘭的王位不得不交給了外姓人,蘇格蘭瑪麗的兒子、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南下繼承了王位。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由此開端。

  總之,伊麗莎白特殊的身世、早年形成的婚姻觀、在權力與婚姻衝突中的取捨、豐富的婚外感情生活以及“童貞聖女”榮耀的光環都成為她最終獨身的因素。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看到,伊麗莎白並不是一位中世紀式的傳統女性,正如尼爾所説:人們之所以對她的獨身感到驚奇,是因為“沒有任何人認真對待統治英國的是一位‘現代化的女人’這一現象”。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Elizabeth I,1533-1603)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奧巴牛”:典型的中國式思維。多去了解英國政治和歷史。

  網友“山中浮雲cat”:無論她嫁給誰,她的陪嫁都是整個英格蘭,那還不如不嫁。

  網友“Excho”:英國羋月,尤其是人生前半段

  網友“暖雪520”:有意思的女人

  網友“山中浮雲cat”:無論她嫁給誰,她的陪嫁都是整個英格蘭,那還不如不嫁。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