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161年—223年),字玄德,東漢時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國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蜀漢王朝的建立者。劉備出生於沒落的漢朝皇室世家,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論輩分是漢獻帝的族叔。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劉備集團的力量相對較弱,又無穩定的根據地,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境地。曾經一度寄居大軍閥曹操、袁紹、劉表之下。但劉備為人的品質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處均深受禮遇和尊敬。
188年,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地方武裝,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軍的戰爭,史料記載他:“數有戰功”、“有武勇”。戰爭結束後,劉備建立了其軍事集團的正規武裝力量,任職東漢王朝的平原相(縣令)。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呂布攻佔後改任豫州牧。
207年,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任軍師。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佔荊州、聯孫吳、退曹兵、入四川。
221年於成都稱帝建立蜀漢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一帶。成為三國時期的其中一國。先後娶妻甘氏、麋氏、孫氏和吳氏。子劉禪繼位。
223年,在為關羽報仇而發動的對吳戰爭中失敗,退兵回到蜀國。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病逝,諡號為“昭烈”。劉備在中國有兩個墳墓。一個是成都市武侯祠內的“惠陵”;另一處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歷史上劉備有幾個老婆?分別是誰?
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的霸主劉備有多少老婆?劉備的老婆有多少,史無記載。但是劉備的名言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見老婆不少,劉備似乎命中克妻,老婆都死的很早,後來取了一個寡婦,結果不知道怎麼樣。
劉備的老婆中比較有名的有四個,一個是甘夫人,一個是糜夫人。後來有了孫夫人,吳夫人。先來説説劉備的這幾個老婆。
劉備的老婆:甘夫人
劉備的老婆甘夫人封號為昭烈皇后,地方誌中説她名“梅”。沛人,劉備的愛妾,賢內助,劉禪的生母。也是當時有名的美人。曾於長坂坡被困,幸得趙雲解救。據説劉備命中克妻,他在老家曾“數喪嫡室”。劉備起兵後,於沛城娶甘氏為夫人。後來,劉備的老婆甘夫人隨劉備到荊州,生了劉禪。208年,曹操進攻荊州,劉備拋卻妻小突圍。劉備的老婆糜夫人為了他人能逃出去,自己投井自盡。趙雲保護着幼主劉禪和劉備的老婆甘夫人,殺出重圍,才使劉備的老婆和當時唯一的兒子倖免於難。甘夫人後病死,諡皇思夫人,後再追諡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
劉備的老婆:糜夫人
糜竺的妹妹,劉備在徐州落難時,糜竺將她嫁給劉備。生卒年不詳。
劉備的老婆:穆皇后吳氏
吳夙之女,吳懿的妹妹,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后。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后,住長樂宮。劉備的老婆吳氏生劉永,劉理二子。延熙八年(公元245年)病死,與劉備合葬。
劉備的老婆:孫夫人
孫權的妹妹,史書中並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古典戲曲中則言劉備的老婆孫夫人名孫尚香或者孫安。曾與劉備結成政治婚姻。劉備入蜀後兩人離異,孫權接她回到東吳。生卒年不詳。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意思是説劉備在耍賴,借東西不還。千百年來,人們都錯認為他借的是整個荊州,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他所借荊州的部分地方,早已經加倍償還給東吳了
東漢末年,劉表佔據荊州,下轄南陽、襄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八個郡。荊州地處長江中游,這裏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和文化都比較發達,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進取益州(成都),向東可以進擊江東
赤壁之戰後,荊州八郡被魏、蜀、吳三家瓜分:曹操雖然吃了敗仗,但仍然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孫權出力最大,但得益最少,只得了南郡、江夏郡;當時劉備的實力最弱,出力也最少,但在諸葛亮的謀劃下,收穫卻是最多的,得了除荊州城之外,還有江南四郡,即武陵、長沙、零陵和桂陽。
不管怎麼樣,劉備所得的,你説是巧取豪奪也好,明搶暗偷也罷,總之,是他該得到的。劉備到荊州後,屯兵公安,不利於發展,便兩次向孫權提出借南郡,東吳魯肅很有戰略眼光,他竭力勸説孫權將東吳佔據的部分荊州“借”給劉備,好讓劉備站穩腳跟,與東吳一起抵禦曹操。孫權想想也對,就把荊州的南郡“借”給了劉備,一則讓劉備充當抗曹的戰略前哨,二則以此向劉備表示友好。
所以“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荊州的南郡。
以後,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就派人去討還南郡,雙方為此劍拔弩張,關係緊張。後來,曹操進軍,劉備擔心丟掉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也擔心自己難以打勝,於是兩家重新劃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屬於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於劉備,劉備和孫權個佔三郡。這樣,劉備不僅“還”掉了一郡,還多還了一郡。
所以説,劉備借荊州,實屬千古奇冤。
史載四子:
劉封,劉備養子。本姓寇,後因不援助關羽而令他被擒殺,劉備將他問罪,賜死。
劉禪,劉備長子,字公嗣,甘夫人所生,後登上皇位。蜀滅亡後,成為魏的俘虜。
劉永,劉備次子,字公壽,穆皇后所生。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後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劉理,劉備三子,字奉孝,穆皇后所生。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早卒,諡為悼王。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用死。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可未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郭嘉
劉備長厚似偽
1 桃園三結義 忠義可嘉
2 三英戰呂布 勇武
3 北海救孔融 仁義
4 青梅煮酒論英雄 韜光養晦,機智勇敢,小心謹慎
5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善於籠絡人心
6 定三分隆中決策 謙恭真誠,惜才愛才
7 攜民渡江 仁政,愛民,仁義
8 託孤 虛偽陰險
9 火燒連營 以怒興師,恃強冒進
在長坂坡上,劉備怒摔阿斗,是真心生氣還是隻是為收買人心?試想想,一個忠心耿耿的大將跟隨劉備十數年,危難相持,為了阿斗身陷敵軍之中。七進七出,把阿斗穩穩地摟在懷中,常人也難免感動,何況以仁義立身的劉備。所以劉備得做點表示,總不能讓別人冷眼。
書中描述:子龍來到劉備面前時,戰袍沾滿了曹軍的血,而阿斗居然在他的懷裏安靜的睡着了,這間接的就暗示趙子龍的高超武功,使阿斗毫髮未傷。其實,當時戰馬顛簸,刀槍碰撞,想必那阿斗不過是被暫時震得昏過去了。可小命雖保,腦子從此被震壞,估計得了腦震盪。後人説阿斗天生愚笨、孱弱,我估計那就是腦震盪的後遺症!當然,這不過是我個人的觀點。
劉備見兒子平安,本因表現出興奮和感激的樣子,但不幸的是,糜夫人因身負重傷,不願拖累趙子龍救孤,投枯井而死,使劉備突然中年喪妻,好象不方便有興奮的表情。但人家救了你兒子的命,總應該有所表示,按我們老百姓的方式,最起碼要飽含熱淚,拉住恩人的手許諾些什麼。在中國,救兒子的命勝於救自己,如果有錢肯定少不了重金籌謝,是個人都知道要欠他一輩子的人情了。
然而,劉備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突然將接過的阿斗高高舉起,作準備扔死算了的架勢,嘴裏還喃喃地指責尚聽不懂人話的阿斗,意思是為了你,我險些損傷愛將等等,看得周圍的將士目瞪口呆,趙子龍更是覺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本能的伸臂準備去接扔下來的阿斗。
劉備出乎尋常的動作,在今天看來,確實有違常理,人家拼着命把你兒子救出,你不準備謝倒也罷了,親手要摔死他,早有此心,何必去救?其實,這正是劉備高明的地方,如何感謝趙子龍的救命之恩,不僅是關係到他自己的身份,表態時要有個度的問題,而且它還應該對日後產生積極的作用。
劉備的難處是,首先,趙子龍是他的部下,部下為上級辦事,何謝之有,如果此風一開,恐怕以後人人皆是他的恩人,將無法再去指揮他們了,其次,如沒有任何表示,將有違中國的傳統禮節,三軍看在眼裏,今後誰還會為他賣命呢?
當時他或許可以選擇當眾宣佈嘉獎趙子龍,但獎多少銀子卻不好把握,多了他沒有,少了顯得自己兒子太不值錢,而且一個武將也未必對錢感興趣,戰爭年代有錢也不知道往哪花呢,那麼給趙子龍升官,可他是打仗的料,讓他統領三軍,恐怕關羽張飛不答應,獎他個女人,古有英雄愛美人,他一定喜歡,可劉備自己剛剛喪妻,另一個嫡妻甘夫人又受驚已神志不清了,自己的事情都沒搞定呢。所以,獎趙子龍什麼東西都不太合適。
那麼讓趙子龍做阿斗的義父,這個在中國古代可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情況下,這個人應該是個德高望重的長者,趙子龍不夠輩分,若他真的成了阿斗的義父,那麼他的地位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如當年董卓之呂布,前車之鑑劉備不得不考慮,更何況這等於讓諸葛亮降了一級,那知識分子心眼窄,一生氣跑了怎麼辦?(諸葛亮曾經就跑過)。再説,以後若有人直接救了他本人的命,做誰的義父好呢?顯然這樣做會令天下人恥笑。
所以,劉備採取的是“反被動為主動”的策略,就是説,趙子龍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是明擺的事實,但如果高度肯定了他的功績,趙子龍必然會飄飄然,今後養成目空一切的脾氣,凌駕於眾將之上,從而與關張二弟發生衝突自亂陣腳。因此他必須採取主動,向三軍表明他是個重愛將而輕骨肉的人,從而淡化趙子龍救孤的重要價值。
綜觀劉備的用意,我們不難看出他在處理這件事上的精明(奸啊)。他扔阿斗的舉動雖然做作,但效果卻非常的好,既有感激趙子龍的含義,給三軍有了個交代,又顯示他是個愛才的主公,讓趙子龍反而還要感謝他的知遇之恩,收買了人心,可謂一箭雙鵰。至於有人擔心,那阿斗會不會因此真的被他摔死,劉備自己手上的活,自然是心中有分寸,他那條猿臂別看他舉得高,放下來也就是膝蓋的高度,明知道摔不死,不過是裝裝蒜而已。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卧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卧龍崗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説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説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着。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説:“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
219年,江陵一戰孫吳取得荊州並殺死關羽。劉備一怒之下,傾全力出兵攻吳。他輕敵冒進,222年吳蜀彝陵之戰中劉備為吳將陸遜打敗,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劉備因伐吳失敗,加上戰陣疲勞,於223年6月10日(蜀漢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北),享年六十三,諡號昭烈帝。60多歲患病而死,也是一種運氣。
曾有多人多次想殺他都讓它安全躲避。早年他遇曹操,曹操就想殺他。曹操叫來一位謀士徵求意見,謀士説殺了吧,以絕後患;曹操又叫來一位謀士徵求意見,謀士説不能殺,亂殺則無人跟隨;曹操又叫來一位謀士徵求意見,謀士説先用後殺,現在為時過早。曹操笑了:不殺不殺。
《三國志》裏説章武“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裏中,廣數十丈。後十餘日,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秋八月,收兵還巫。司徒許靖卒。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冬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不豫,舉兵拒守。”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説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三國時期的劉備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為人謙遜,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頗,是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劉備在諸葛亮、關羽等賢臣良將的大力輔助下,在成都建立了蜀漢政權,成為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公元223年,劉備病重,託孤於諸葛亮。後來,劉備死於重慶奉節的白帝城,享年63歲溢號昭烈帝,史家習慣稱其為先主.
劉備病逝於奉節,那他的墓冢是否就位於此地呢?還是被安葬在了別處?近年來,對於劉備墓的爭論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真可謂是眾説紛紜。
西晉著名歷史學家、原蜀國舊吏陳壽在《三國志》中寫道,公元223年,昭烈帝(即劉備)的遺體被人從奉節運回了成都,葬在了惠陵。北宋熙寧年間的《太平寰宇記》也曾記載説,惠陵就是蜀漢先主劉備的陵墓.由於陳壽曾經從事過檔案管理工作,想必他不是憑空猜測、空穴來風,所以後人很重視他的説法。
第一,帝王的墳墓自古以來就是盜墓者最大的目標,帝王墓家被盜之事時有發生,可是從歷史記載來看,惠陵從未有被盜的跡象。為什麼劉備之墓會躲過此劫呢?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劉備的遺體根本就沒有葬於此地,惠陵只是一個衣冠冢而已。
第二,劉備病逝時正值四月,下葬時間在八月。而奉節這段時間正是氣候炎熱之時,屍體一定很難保存。況且奉節距離成都有千里之遙.按當時的交通條件計算的話,浩浩蕩蕩的護送大軍扶靈前行,至少也要走一個月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又是怎樣對屍體做防腐工作的呢?根據當時的科學水平,在炎熱的夏季,要想做到讓屍體一個月不腐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劉備的遺體很可能是就地埋葬了,也就是埋在了奉節。
1985年,奉節縣縣誌辦一個叫作陳劍的人曾發表過一篇名為(劉備葬在哪裏》)文章,他明確支持劉備墓在奉節的觀點。其原因主要有三條:第一,奉節四月份後天氣炎熱,要想將屍體運到成都且保持其不腐爛發臭,實屬不易;第二,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是與甘皇后(劉備的妻子)合葬的,而一些史料記載説甘皇后沒有葬在惠陵,而是葬於奉節,可見劉備也是葬在奉節的;第三,近年來,在奉節城裏發現了多處人工道口,經初步辨認是墓道,而且這些道還引向了原府署。經文物探測隊用超聲波勘測,發現大院地底下埋藏有兩個建築物,一個長18米,另一個長15米,高度都為5米.有專家認為這很可能就是劉備和甘皇后的真正合葬墓。
當然,支持惠陵説的人也毫不示弱,他們又對奉節説提出了反對意見。
三國史專家譚良嘯等人堅持認為劉備葬於惠陵,他們對陳劍的説法作出了反駁。一是惠陵之説有足夠的史志記載,劉備雖然死於奉節白帝城,但確實是被運回了成都安葬。記載此事的陳壽生長在蜀地,曾經是蜀國的史官,劉備去世10年後陳壽就出生了,他記事時想必當年埋葬劉備的人還有活看的,他的老師it周也是蜀漢的史學家,因此怎麼可能會記錯本朝君主的墓地呢?二是我國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屍體防腐的技術,在炎熱的夏季保持屍體幾個月不腐爛是完全有可能的:三是在《三國志.先主甘皇后傳》中有記載,甘夫人死後葬在了南郡(湖北江陵),劉備於公元222年,才追溢她為皇后,並且將其墓葬遷於成都,劉備死後便與她一起葬在了惠陵。
這時,支持陳劍觀點的人又找到了新的證據。在《劉氏族譜與劉備》一文中,一共有16種(劉氏族譜》及初步研究情況,其中10種族譜都記載説,劉備葬在了夔府城內府衙門的後花園中。
在支持惠陵説和支持奉節説這兩派“唇槍舌劍“之時,又有一個新的觀點引起了考古學者的注意。在世紀之交,成都、新津和彭山等地流傳了一句民間諺語:要看劉備墓,西出新津三十五.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據説有人在新津的蓮花壩發現一座墓冢,當地人稱之為“皇墳山“。人們説“皇墳山“就是劉備之墓,並且還有許多離奇的故事。
劉備墓究竟在哪裏? 竟然比秦始皇陵還神秘?
這幾處不知真偽的劉備墓可真令考古學者傷透了腦筋。為此,武侯祠博物館便召集了省內一些考古專家,舉行了一個關於劉備墓的研討會。此會在細緻的研究和討論後,否定了劉備葬於奉節和新津的説法。但是,也沒有人敢肯定劉備就一定葬在成都的武侯祠。
真正的劉備墓到底在哪裏,至今仍然是個謎,也許他是在故意給我們出難題吧,因為他希望死後能永遠安息,不被人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