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出行變化:過半受訪者減少搭乘公交地鐵,部分地鐵口單車積聚

隨着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向好,繼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後,各級學校也陸續按年級分批開學,公眾的日常生活逐漸恢復。但疫情帶來的出行變化似乎已被大家逐漸適應,成為新的生活習慣。

南都民調中心廣州公共服務監測榜課題組於5月12日至5月22日面向廣州市民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疫情發生以來,有過半數受訪者減少了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次數,更多地選擇步行、騎車等方式出行。另一方面,課題組實地走訪發現,市內不少路段的共享單車亂停放問題已有所改善,但隨着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騎車作為從家門到地鐵站這“最後一公里”的出行解決方案,部分地鐵站周邊的共享單車積聚情況似乎較以往更加嚴重。

過半受訪者減少搭乘公交地鐵,步行及騎車漸受歡迎

本次調查中,問及疫情發生以來首選的出行方式時,有38.18%的受訪者選擇搭乘公交車,33.18%搭乘地鐵,27.95%會自己開車,21.82%選擇自己步行,騎自家單車/電動車的則佔16.36%,也有13.86%會首選共享單車。

雖然從整體結果來看,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仍是不少受訪者首選的出行方式。但問到與疫情前相比是否有變化時,有過半數受訪者表示自己搭乘公交和地鐵的次數有所減少,還有近四成受訪者表示減少了搭乘出租車/網約車的次數。其中,通勤時間較短的受訪者表示減少乘坐公交及地鐵的比例相對較高。單程通勤時間在30分鐘以內的受訪者中,有58.58%表示自己乘坐公交的次數有所減少,52.61%表示乘坐地鐵的次數有所減少;通勤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受訪者中,減少乘坐公交及地鐵的比例則分別為51.15%和54.96%;通勤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受訪者,這兩個比例則分別再降至41.46%和43.90%。

另一方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次數減少後,不少人會傾向於選擇步行或騎車外出。全體受訪者中,有63.86%表示自己步行外出的次數有所增加,33.18%表示自己會更常騎自家單車/電動車,30.23%表示較以往更常騎共享單車,另外也有32.27%的受訪者表示自駕車的次數有增加。數據分析結果也顯示,單程通勤時間在30分鐘以內的受訪者,其選擇步行或騎車出門的比例略高於其他受訪者。

有受訪者表示,日常通勤時公共交通工具還是首選,但如果節假日外出,就會首選騎車或者步行等方式:“不趕時間的話會更多考慮騎車或者直接步行,一來不用人擠人,二來綠色環保”。也有受訪者表示,以往出門會先坐兩三個站的公交,再換乘地鐵;現在則會選擇提早一些出門,騎車或步行前往地鐵站。

車廂人多擁擠擔憂通風不暢是受訪者選擇調整出行方式的主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有87.5%的受訪者在疫情發生以來調整了自己的出行方式。問及他們調整出行方式的原因時,公共交通工具的病毒傳播風險是主要考慮因素。有70.45%的受訪者擔憂車廂人多擁擠,難與他人保持距離;69.77%則認為車廂屬於密閉空間,擔心通風問題;也有43.18%由於不清楚車廂消毒情況而選擇調整出行方式。

此外,在疫情形勢較嚴峻的時期,市內部分公交及地鐵線路曾一度採取限流等措施避免乘客聚集。這也是部分受訪者調整出行方式的原因之一。調查中有25.23%的受訪者表示因公交限制乘坐人數或地鐵限流而調整出行方式;22.50%表示公交班次被取消或減少,所以只能選擇其他交通工具。

七成受訪者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四成半考慮提早出門避開出行高峯

疫情發生後,與他人保持距離、做好個人衞生防護是不少人外出時的關注重點。本次調查中,有72.50%的受訪者表示會盡量與車廂內的其他人保持距離;48.64%會優先挑選窗邊位置就座;47.27%在下車後會用洗手液或濕巾清潔手部;42.27%表示外出時會盡量考慮自駕、騎車或步行。

隨着復工復學的持續推進,近期公共交通客流量也日漸提升。調查中,有超八成受訪者表示會考慮再調整自己的出行方式。其中,44.32%的受訪者表示會提前出門,避免人羣扎堆;34.09%的受訪者表示會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有5%的受訪者稱會考慮買車,自駕出行。

成受訪者認為共享單車投放已可滿足通勤所需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不少市民出於健康及環保等因素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選擇步行或騎車出門。為此,本次調查也問及受訪者對共享單車的看法,其中有86.89%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市內共享單車的投放數量和運營範圍已可滿足通勤所需。

目前,受訪者對共享單車的關注點主要在於車輛衞生上,有68.85%表示在使用路面單車時會擔心其未經清潔或消毒處理。另外有57.38%的受訪者擔心騎行時因車輛損壞引發意外;50.82%擔心騎車出行後,回程時找不到可用的單車;還有47.54%擔心在不知情下騎入禁停區域,無辜多付一筆違停費用。

共享單車亂停放現象較去年有明顯改善,但地鐵站周邊仍是重災區

此外,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市內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似乎已有較明顯的改善。課題組曾在去年10月發起過共享單車停放亂象調查,當時有63.8%的受訪者認為共享單車亂停放現象普遍,31.9%認為亂停放比較常見,僅4.3%表示偶爾出現亂停放現象。時隔半年,本次調查中認為共享單車亂停放情況普遍的受訪者僅有25%,認為比較常見的受訪者則有32.73%,認為偶爾出現的上升至30.45%,還有11.82%表示幾乎沒有亂停放現象,可以看出公眾評價有了較大改善。

課題組為此也實地走訪了市內部分路段,與去年相比,市內不少路段的共享單車亂停放問題確實有所改善。但由於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單車 地鐵”的出行方式,部分地鐵站周邊的共享單車積聚情況似乎較以往更加嚴重。

在課題組去年的走訪觀察中,興國路、北京路商圈等路段均曾被發現存在單車積聚、長時間停放卻無人使用等情況。5月13日中午時分,研究員再次走訪興國路體育東路小學附近,看到有兩名某共享單車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投放單車。現場可見工作人員的投放地點均選擇在已劃線的停放區域內,且擺放整齊。有前來歸還青桔單車的市民本想在路邊隨意停放,也被工作人員提醒按要求停放在指定區域。

而在北京路商圈一帶,研究員看到共享單車停放數量已經大幅減少,路邊單車擺放也整齊有序,未出現單車積聚而影響行人通行的情況。

天河區興國路,共享單車擺放整齊。南都研究員 謝小清 攝

但在部分地鐵站周邊,研究員卻發現共享單車佔據的空間越來越大,過往市民幾乎無路可走。5月12日8時許,正值上班高峯期,研究員在地鐵5號線西場站A出口外看到大批共享單車積聚在地鐵站出口外,幾乎佔據了整條人行道,僅餘下一條窄窄的通道供市民進出地鐵站。

地鐵西場站,共享單車佔據了幾乎整條人行道。南都研究員 李偉鋒 攝

同樣地,在地鐵5號線文衝站B出口外,研究員看到有大批某品牌共享單車停放在路邊,本來寬敞的人行道被佔據了一大半,盲道等無障礙設施也被佔用,嚴重影響周邊市民通行。

地鐵文衝站,人行道上某品牌共享單車大量積聚。實習生 宋曉倩 攝

疫後出行有了新需求,共享單車服務仍有優化空間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市民在出行選擇上有了新的要求,大家對出行所搭乘的交通工具衞生情況越來越重視,也希望能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步行、騎車等綠色出行方式,這無疑值得鼓勵和支持。

同時,隨着運營企業不斷優化服務以及職能部門的監督治理,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在部分路段已有明顯改善。接下來,相關部門或需再進一步加強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與改造,提供相應的停放場所及指引;共享單車企業也需要繼續優化車輛調度工作,在滿足市民出行新需求的同時,保障公共場所的通行秩序。

調查對象概述:

南都民調中心於5月12日至5月22日面向廣州市民開展本次問卷調查,共計回收440份有效問卷。受訪者中男性佔41.82%,女性佔58.18%;從年齡段來看,80後佔21.36%,90後佔55.45%,00後佔11.59%,年輕人佔比較高。此外,受訪者中單程通勤時間在15分鐘以內的佔19.55%,30分鐘內的佔41.36%,1小時內的佔29.77%,1小時以上的佔9.32%。

廣州公共服務監測榜第34期

項目出品:南都民調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89 字。

轉載請註明: 疫後出行變化:過半受訪者減少搭乘公交地鐵,部分地鐵口單車積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