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專家:歐洲需團結自強 主權不容美國干涉

  美國是德國長期的北約盟友和主要貿易伙伴,彼此合作素以“大西洋聯盟的基石”著稱。但特朗普上台前後,對德國及其領導人屢屢“出言不遜”,兩國之間齟齬不斷。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表示德美雙方“能夠完全信任對方的時代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過去了”,需“從根本上重新考慮彼此關係 ”,這意味着德美之爭公開化,兩國關係進入新的階段。德美關係緣何變差?正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將如何帶領歐洲調整對美政策?總枱記者為此專訪了德國慕尼黑大學美國問題研究所教授米歇爾・霍赫格施萬德。

德國專家:歐洲需團結自強 主權不容美國干涉

△德國慕尼黑大學美國問題研究所教授米歇爾·霍赫格施萬德

  霍赫格施萬德指出,德美傳統意義上的“親密夥伴關係”始於“二戰”後美、英、法三國佔領西德,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控制東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當時,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西方陣營出於對抗蘇聯的目的團結到了一起。雖然此後,蘇聯在20世紀90年代初解體,但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與美國依舊有着諸多共同的利益,因此聯盟得以繼續維持,且雙方正試圖不斷根據新的世界形勢重新平衡彼此關係。

  不過,在霍赫格施萬德看來,沒有了蘇聯這個共同的“敵人”,歐美的結盟似乎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礎。他説:“外部的壓力驟減讓北約聯盟和歐洲一體化進程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北約,陷入了該如何重新定義自身作用以及調和內部利益的迷茫。美國從特朗普上台之前就有軍費支出過高的問題,如今的軍費支出更是比10個北約成員國的軍費支出總和還要多。不可否認的是,各國防務開支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但歐洲方面始終認為,美國要求的‘份子錢’過高。也正是這種分歧導致了北約內部的緊張關係,而特朗普的執政更是令其雪上加霜。”

  霍赫格施萬德強調,歐洲應該加強內部團結、深化彼此合作,打造不依附他人、擁有真正獨立主權的防務力量:“特朗普要求德國承擔起更多責任的説法其實沒有錯。事實上,哪怕美國不這麼説,我們也應該這麼做,因為歐洲的防務建設必須靠自己實現。這就意味着各國必須加快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比起各自為政、僅憑一己之力,大家團結起來、共享信息、將軍事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才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高效戰略選擇。”

  霍赫格施萬德認為,自“二戰”結束以來,世界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競爭越來越多元、互動關係越來越複雜,全球治理體系和戰略形勢呈現出一系列新特徵和新發展趨勢:“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開始在國際社會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則正逐漸喪失在世界的主導地位。歐洲必須在這種新的力量平衡中找準自己的定位。雖然人們常説歐美擁有相似的文化傳統,但實際上,兩者對自由、民主等價值觀的定義依舊有着本質區別。因此,對於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來説,在制定外交政策時尋求獨立自主至關重要,而不是受華盛頓鉗制、一直圍着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打轉。”

  除了北約軍費的分攤之外,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與美國在伊朗核問題、“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駐德美軍撤離等多個領域不斷出現齟齬,也讓歐美間嫌隙加深。再加上近期美國威脅對歐洲商品加徵關税,雙方貿易領域又起新爭端。對此,霍赫格施萬德分析説,歐美的分歧歸根結底還是兩者利益訴求的衝突。而隨着德國從7月1日起開始擔任為期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如何調整對美戰略也是日程表上的重要議題。他表示,雖然無論德國還是歐洲,都無意與美國對抗,但也不會畏懼在必要時採取強硬態度:“我們選擇和誰開展貿易由不得由美國來指手畫腳,如果(美國)繼續緊逼,不排除實施反制措施的可能。美國的經濟實力是很強,但也極度依賴內需消費。鑑於它們的商品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有市場競爭力,美國對歐洲加徵關税其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與此同時,美國國會通過法案來干涉歐洲國家內政的長臂管轄行為我們絕對不會接受。歐洲不願與美國完全脱鈎,可也必須明確哪些是不容觸碰的底線、哪些是雙方的共通之處。只有這樣,歐美才能就協同行動展開磋商。”

  談及美國近年來頻頻“退羣”,霍赫格施萬德坦言,這實際與特朗普一直自詡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核心施政理念相悖。因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好、世界衞生組織也好,都是展現大國擔當與“軟實力”的重要平台。他告訴記者,無論是維護國際協議、對國際組織進行改革,還是推動歐美關係、全球共同發展向着更均衡合理的方向前進,都離不開談判與妥協:“歐洲已經習慣於不斷探索新的談判可能,但這是特朗普無法接受和做不到的。對於歐洲來説,談判是一個開放式的動態過程,每一次讓步都並非失敗,而是意味着又離成功更近了。未來,歐洲也會繼續致力於在談判桌上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枱記者 阮佳聞 李長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1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國專家:歐洲需團結自強 主權不容美國干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