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紐約唐人街“老炮兒”一起守護Chinatown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華人團體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疫情而引發的歧視現象、對病毒的誤解讓居住着幾代華人的唐人街成為了輿論的“暴風眼”。

紐約曼哈頓唐人街,目前是西半球海外華人最大的居住地和商業區,近期因為疫情滋生的針對華裔不公正待遇事件頻頻發生,為此,有着40年曆史的民間組織 “守護天使(GuardianAngels)”開始在華埠區域展開巡邏,保障華人的安全,並用中文印發傳單,號召更多華人加入該隊伍。

而在這羣“天使“中,有一位年輕的中國女孩兒,叫王小綠。王小綠是生活在紐約的自由製片人,在她看到“守護天使”的宣傳之後便決定參加,並記錄他們的故事。而就是這次跟隨拍攝的機會,她結識了另一個唐人街華人組織——“社區守望者(Chinatown Block Watch)”的成員:老陳(Karlin Chan)。

兩個組織,同一個目的,這才有了王小綠的短紀錄片《守護Chinatown》。而在紀錄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老陳和他的“社區守望者”的故事。

老陳和他的唐人街

在紐約曼哈頓唐人街,老陳的名字可以説是家喻户曉。不管誰家有什麼問題,找他總能解決。

今年5月初,唐人街的一個海鮮市場因為只在門口張貼了中文“戴口罩入店”的標識而引發一場巨大的誤會。一對男女進入海鮮市場內的時候並沒有看懂中文標識,所以沒有佩戴口罩進入店內,店員因此跟他們發生了言語衝突,以至最後升級為肢體衝突。

老陳因為受到這件事兒的刺激,創立了“社區守望者(Chinatown Block Watch)”團隊,決定親自上陣,守護自己的街道……

疫情期間,老陳帶着他的隊伍走街串巷,為唐人街的住户發放雙語防疫政策宣傳單,還為商户發放雙語的“請佩戴口罩入內”標識。除此之外,紐約市逐步“解封”後,餐館被允許提供户外用餐,唐人街哪家需要向政府申請户外用餐,老陳都會幫忙。

為了改善街道環境,吸引更多人來唐人街户外用餐,老陳和志願者們每週六一大早就起來,打開消防栓,用水沖刷街道,給之後開門的商户提供更好的經營環境。

此次疫情導致唐人街許多商家的生意都受到了影響,老陳和他的隊伍盡全力收集各類經濟幫扶政策,翻譯成中文,發放給唐人街的商户們。

老陳説,住在唐人街附近的部分成員手裏都會有一個對講機,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很快的把大家聚集起來。6月初,因為唐人街發生了火災,他們還收到了50個匿名捐贈的滅火器,分發到各個商家手中。

對於生活在唐人街的華人來説,有老陳這樣一個熟悉的面孔存在,就彷彿是身邊多了一個“守護神”,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感。

老陳説,“社區守望者”是由唐人街的街坊鄰居組成的,對於生活在這裏的老人和商户來説,有熟悉的面孔照應能讓他們更加安心。

中國姑娘和唐人街“老炮兒”

在王小綠眼裏,老陳就像唐人街的“老炮兒”。通過拍攝期間與老陳的相處,王小綠不僅瞭解到唐人街的歷史,也意識到保護中國城,不只是安全問題,還要守住這裏的歷史和文化。

在跟隨拍攝的這段時間,王小綠還結識了一位叫Sara的華裔女性隊員。Sara不僅參加了“守護天使”,還參加了“社區守望者”。王小綠説,每次跟隨隊伍去發放傳單的時候,Sara都會很細心的跟店家交流,張貼海報時也不會錯過任何一個電線杆。對於Sara來説,守護唐人街,就是自己“片兒內”的事情……

王小綠説,在“社區守望者”和“守護天使”的隊伍裏,年輕人佔極小一部分,隊伍中大多都是老一輩華人。對於年輕一代的移民來説,華裔移民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為對這段歷史瞭解甚少,唐人街在他們心中也就僅僅成為了一個座標。

拍攝《守護Chinatown》,王小綠最希望的就是能夠呼籲新一代移民去了解歷史,並守護這段歷史。王小綠説:“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老陳他們身上這種守護家園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想要讓更多的年輕華人看到唐人街的重要性,並加入到守護它的隊伍中來。”

紐約的唐人街載滿了華人的奮鬥歷史,但如今卻面臨紳士化的危機。作為每一代移民的落腳點,紐約唐人街從最初的貧民窟,發展到如今充滿生氣的社區。

今年開年以來,唐人街經歷了疫情、歧視、經濟危機的連環打擊。紀錄片中,王小綠説:“從老陳等幾位‘老炮兒’的身上,我瞭解到,其實,公共安全遠不止是人身安全,更多的是社區的保障,儘管前路艱辛,我們還是要捍衞我們的社區。”

影片的結尾,老陳坐在唐人街的路口説道:“我們來這裏不僅僅是為了巡街,我們更想鼓勵大家主動舉報犯罪,我們不是城市別處來的人,跑到其他社區巡邏,我們關心的是自己的居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2 字。

轉載請註明: 跟着紐約唐人街“老炮兒”一起守護Chinatown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