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化身奶爸帶娃,有被這樣的“父親”粉到嗎?
在《天天向上》六一特輯節目中,王一博首次體驗帶娃,他的帶娃模式獲贊無數。
王一博帶娃和其他兄弟的畫風不同,簡直是一股清流。
帶6歲的小男孩卷卷,玩遊戲,做飯,騎小摩托,下樓遛狗,教卷卷玩滑板,雖然是日常的一天,但是非常有愛和暖心,卷卷一直很開心,和王一博快樂相處。
教卷卷騎摩托車時,一開始卷卷不敢,他説:“男人怎麼能怕呢。”
卷卷真吃不住冠軍榜樣的鼓勵,騎上摩托車。
下樓遛狗,一邊教卷卷玩滑板。
卷卷滑板不熟練,屢次跟不上一搏哥哥,但是一直在努力追趕。王一博時不時停下,等待卷卷,沒有一聲催促,而是耐心地守望。
看到卷卷摔倒,他沒有緊張地跑過去保護和安慰,而是關切地問卷卷有沒有事,接着告訴他怎麼放腳,怎麼掌握平衡,並手把手教。
對這個教練哥哥的方法,卷卷非常接納。有榜樣的鼓勵,卷卷勇敢地學會了玩滑板。
網友説王一博帶娃,既能温柔細緻,平等對待孩子,又能給孩子鼓勵,讓孩子變得勇敢。
卷卷過得很充實自由,還親自教會王一博煮豬油拌麪。一天的成就感滿滿的。
王一博教科書式帶娃,帶出了好爸爸的模樣。
他能尊重孩子,平等相待,以孩子的選擇為主,不去左右孩子的想法。教孩子玩滑板時,耐心等待,默默鼓勵。
但是實際生活中,有多少爸爸,做不到這樣。他們要麼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有權干涉孩子的選擇,要麼就撒手不管,一心只放在工作上。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説到:“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許多孩子終其一生都把父親視為他們的偶像或者最大的對手”。
父親就像一面鏡子,父親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從父親那裏照見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父親撐起的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欣賞孩子是父親該有的修養
三毛曾經在《一生的戰役》中寫道:“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
這個你,指的是三毛的父親,和中國大多數的父親類似。
父親經常對孩子賦予自己的期望,如果孩子的做法和父親的期望不符,就會被父親強行干涉和阻撓,結果留給孩子的將是刻骨銘心的傷痛和遺憾。
《少年説》中有一個初一女孩,喜歡用寫小説的方式記錄生活。她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説,已經寫了56本,30多萬字。
因為寫小説的原因,她的文科成績一直不錯,但理科成績比較差,學起來很吃力。
因為成績上不去,爸爸一怒之下把女孩一筆一劃寫出來的56本小説都給撕了。
爸,你把我的小説都撕毀了,那段時間我像失去了靈魂一樣。
你知道,我的座右銘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毀了我的詩書,不等於毀了我這全身上下的氣質。
女孩心裏很委屈,説到這裏幾次停頓,但還是面帶微笑,盡力用輕鬆的語氣問爸爸為什麼這麼做?
爸爸説她偏科嚴重,自律性不好,認為寫小説會影響學習,是錯誤的事情。
最後女孩懷着痛苦的心情,哭着離開。
加油團的陳銘感到非常惋惜,他説:“要是我女兒寫了30多萬字的小説,無論它影響了什麼,我把全部看一遍都來不及,撕掉也太可惜了。”
孩子身上的優秀特質,因為父親的自以為是,而被無情地掩蓋和摧毀,而這些特質將有可能就是成就孩子未來的潛質。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一段台詞説:
“你不需要把所有事都做的跟別人一樣好,只需要發現自己最閃光的一面,你就是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一顆星星。”
認可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要去的方向。
父親不該橫加阻撓,只需要真心欣賞孩子的每個小的成就,哪怕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樣。
孩子的人生不是提前能夠預設好的,但是正是孩子一路上所展現出來點點成就,鋪墊了他走向成功的路。
作為父親,應該能夠報以欣賞的眼光,看着孩子慢慢成長。
得到尊重和支持的生命才能快樂綻放
除了不會欣賞孩子的父親,不尊重不支持孩子的父親也比比皆是。
為了讓孩子的表現都合自己的意,他們習慣性地用自己的傲慢的來管教孩子,展現自己的權威。
這讓我們想起一個非常嚴厲的爸爸,楊爍。
在《爸爸去哪》中,楊爍總是動不動就吼孩子,厲聲呵斥,孩子大氣不敢出,畏畏縮縮地照做。楊爍兇巴巴地瞪一眼,孩子就服服帖帖,一聲不敢吭。
走錯路線了,重走一遍,腳步的姿勢不對,重走一遍,走慢了,重走一遍。衣服疊的方法不對,就捱罵。
楊爍只是發號施令,但從不顧及孩子已經神色驚恐和不安。
即使在外人面前,楊爍也毫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一有不滿意張嘴就吼。
除了滿嘴語言暴力的父親,還有動作暴力的父親,令人防不勝防。
有一個網友説,他小時候學圍棋,下錯一步,爸爸一巴掌就拍上來。他不想學圍棋了,爸爸就踹爆他的房門,把他從牀上拖下來,扔到牆上。
父親的暴力導致他變得一直不自信,有想法不敢説,經常為小事情生氣。
這樣的父親冷峻、嚴厲,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認為孩子聽話和服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由於自己嚴厲的出發點,變成對孩子的批評和責罵,其實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和貶低,結果是令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英國文學家培爾辛説:“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自信心了。”
有一位高三女孩,一心想學臨牀醫學,當醫生是她的夢想。但是父親堅決反對,説:“堅決不準報醫學,不然就不給學費,不認你這個女兒,打斷你的腿......”
女兒無法面對夢想破滅,心灰意冷,打算買安眠藥自殺。
我們不懷疑父親對孩子的愛,但是他們不尊重、不支持孩子的做派,是對孩子的無情打壓。
孩子小的時候,父親是孩子的依靠,孩子不敢違背父親的強勢,但會在心裏埋下心靈受傷的種子。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寫道:“心理營養來自於重要他人的肯定、讚美、認同。”
所以父親尊重和支持孩子,也是在建立孩子自信快樂的心態,培養他們面對艱難的勇氣和力量。
做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不做局外人
父親養育孩子,不做袖手旁觀之人,不做局外人,而是變成孩子的好夥伴,在陪伴中教會孩子認識自我。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説:“男人更具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記錄片《零零後》中的梁昊天,接受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
爸爸在指導他學習時愛發脾氣,爸爸一發脾氣,兒子就感覺“這個世界瞬間就灰暗了”,兒子感覺自己很弱小,沒有話語權。
在初中畢業那年,為了緩解學習壓力,培養意志,爸爸帶梁昊天去川藏線騎行,在冒險中拓展經歷。
騎行的路上,經過滿是爛泥的路,塌方的路,爬四千多米的高山,天氣也不好,一路困難重重。爸爸説昊天這種發自內心的努力,以前從來沒有過。
最後爸爸問兒子什麼感受,兒子就説兩個字“高興!”
兒子因為看到自己的強大而高興,因為自己具有克服困難的力量而高興,更是因為爸爸能陪他去冒險,讓爸爸看到自己的能力而高興。
劉墉曾説:“家長要關心孩子的靈魂,當孩子成長路上的心靈夥伴。”
好父親,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和孩子共進退,分享喜悦和成敗。
父親是孩子堅定、友善的領路人,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榜樣。
父親欣賞孩子,孩子就有堅定的信念,為實現夢想而不懈努力。
父親能夠放得下權威,給予孩子平等的尊重和支持,孩子才有這份自信和勇氣去面對更大的挑戰,在自己的世界裏馳騁。
父親的陪伴和引領,將內化成孩子將來不懼風雨的底氣和韌勁,去跨越一個又一個高度。
一位好父親為孩子塑造的世界觀,能幫助孩子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走得更長,更遠,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