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優秀的大學生,回鄉種田已經5年了

凌晨2時,海豐縣萬和照祥農產品市場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了,本地和外地的農户、批發商川流不息地穿梭在市場裏,對新到的蔬菜進行打包分發。而每天最早來到這裏的人羣中,必定有一個20來歲的小夥子,他叫郭炳霖。

畢業於廣州某大專院校的郭炳霖,回鄉當農民已經5年了。他告訴記者,現代農業已經不是那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活了,它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

因為熱愛,所以扛起鋤頭

324國道旁的海豐縣可塘鎮是今年剛認定的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郭炳霖創辦的蔬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及泰霖種養專業合作社就位於該鎮的羅山村。

這個優秀的大學生,回鄉種田已經5年了
記者見到郭炳霖的時候,他正在一塊收割後的田裏開拖拉機耕田。在高高的綠色耕王拖拉機上,身穿迷彩、皮膚黝黑的郭炳霖熟練地一邊手握着方向盤,另一邊頭轉過去看着開壟過的地,成羣白鷺緊緊跟在拖拉機後面,隨時準備捕捉新翻出來的小蟲。

大學畢業後,郭炳霖先在廣州一家管理諮詢公司任職,和同齡人的想法不一樣,他很快就對這種白領的生活厭倦了,選擇回到家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扛起鋤頭種田,從2015年5月到今天,他種的田從最開始的5畝到現在的600多畝。

“現在很多學生連水稻種在哪裏,長几季都不知道,而我不一樣,我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就幫父母種地,我是真喜歡農業。”郭炳霖告訴記者,剛回村的時候,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村裏的老人很多都説我一個大學生居然回來扛鋤頭下地,甚至我爸媽也不同意。”

郭炳霖選擇種地的理由很簡單,“眼看着村子裏人越來越少,只剩十幾位老人還住在這裏,許多老人也不種田了,那這個地總得要有人去種啊,大家都不種,那就我來種,我的書也不是白讀的,當農民也要當新農民。”

萬和照祥農產品批發市場是郭炳霖的每天工作的最後一站,他需要將自己農場種植的蔬菜運送到這裏售賣,同時也從批發商手裏採購一部分蔬菜和瓜果送至自己的生鮮超市,“晚了就沒有競爭力了”。

這個優秀的大學生,回鄉種田已經5年了
這真不是一個輕鬆活,“每天從市場忙完回去都到兩三點了,然後倒頭就睡,早上7點半再爬起來忙超市和社區的訂單,之後再回農場勞動,晚上還要給蔬菜打包,一天下來睡眠也就5小時睡眠吧,如果對農業不熱愛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農業有了新玩法

隨着流轉過來的土地越來越多,2018年末,郭炳霖創立了自己的蔬菜品牌,緊接着就趕上了火熱的電商潮,搭建起生鮮電商平台,通過建立小區團長推薦制,在海豐各個社區得到了相當的份額,在2019年也擁有了兩家自己的生鮮超市。

這個優秀的大學生,回鄉種田已經5年了
“對於那些還在城裏為找工作發愁的畢業生,我真的建議他們下鄉來看一看”,郭炳霖介紹,有了現代農業機械的幫助,現在種田的效率跟以往已完全不同了:一台無人機一天就可以給幾百畝地施肥、灑藥,耕田、插田、收割也都全部機械化了。他當着記者的面操作起那台大疆無人機,熟練地在稻田上飛過。他説,這台無人機要四萬多元,他當作寶貝,為了避免發生事故,他還專門考了無人機教練飛行證。

“因為當前農村正處在傳統農業向新農業轉變的關鍵期,隨着城鎮化和電商的發展,新農業可以爆發式增長,但必須要大量年輕人進來才有希望”,郭炳霖以自己這幾年的發展經歷告訴記者,由於越來越多的農民移居海豐縣城,他們對新鮮農產品的要求一點也不比大城市的人低,而有着新鮮優勢和價格優勢的本地品牌做起來未必比大品牌差,他們的社區團購就做得非常好,在疫情期間,後台訂單量還有增長。

這種增長是用慘痛的教訓換來的。以前農場的果蔬摘下來以後只能等着批發商來收,碰到市場好的時候還能賺點錢,而到市道不行的時候,別人根本不會和他談價格,給多少就是多少,有時收入還不夠付工人採摘的工錢。也就是從那時起,郭炳霖下定決心,一定要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

“現代農業絕對不是僅僅賣農產品,”郭炳霖指着農場的果樹區,“那裏正在搭建燒烤區,準備搞自由採摘和農家樂,預計年底就能完工。”他表示想融入更多年輕人喜愛的因素,通過直播探索農業的新業態。

當然搞農業還是累人的,郭炳霖就有另一個身份——海豐縣長跑協會副秘書長,他曾參加多場國際馬拉松賽。“跑馬拉松和搞農業都一樣,需要持久的體力和耐力,都是孤寂的事。”

海豐縣科工信局副局長馬志賢表示,現在基層鄉鎮太需要郭炳霖這樣的年輕人了,“大學生回鄉創業最需要的就是示範效應,一條村有一個人帶頭,農村就會大變樣。”

【圖文記者】項仙君 實習生 李奐

【視頻拍攝剪輯】李奐 項仙君

【作者】 項仙君

南方探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優秀的大學生,回鄉種田已經5年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