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浙江台州,貨車司機劉師傅,拉完貨返程時,遇見一位大爺向他招手。大爺是安徽亳州人,無兒無女,打算去浙江黃岩投奔親戚打工。一路上因為沒有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多次想要乘車被拒。
無奈之下,大爺只好徒步,已經走了半個多月。劉師傅載着他深夜趕往親戚所在的菜市場,菜市場早已大門緊閉。劉師傅想給大爺安排住處,卻被拒絕:“不想再添麻煩了。”隨後,大爺轉身去往公園露宿。
這是這個週末最讓人感動的新聞。那位好心的劉師傅,雖然只是個平凡的貨車司機,他做的這件事情,卻真正是感動中國,温暖之舉觸動人心。雖然劉師傅説,換誰都會去做,舉手之勞而已。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大爺也就不會一直在路上走半個多月了。
感謝這位劉師傅,他讓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對陌生人多一份關心,多管一件所謂閒事,就是平凡的世界裏,了不起的英雄。
這又是這個週末最讓人悲憫的新聞。從安徽亳州到浙江台州,千里之遙,開車都要十多個小時,大爺居然一步一步走着過去,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汽車被髮明之前的年代。大爺這半個多月,都是怎麼走的?路上吃什麼,晚上住哪兒?
這段時間,長三角氣温很高,白天太陽很曬,晚上温差較大,時不時還下雨,千里步行的一路艱辛,老人家臉上卻笑盈盈的。他面對生活不幸的那張笑臉,看哭了很多人。
老人家很善良,劉師傅請他吃碗麪,他要自己付錢;劉師傅想給他安排住處,他不願再添麻煩,寧願去公園露宿……劉師傅説,大爺那麼可憐還那麼善良,他都“受不了”了。我們看着,不覺淚目。
這種卑微的生活狀態,在我們的社會里依然是普遍的存在。在農村地區,很多老人家一輩子沒出過遠門,也不敢出遠門,因為不認識字,不會坐車,不會使用手機。路上攔車這種鄉下搭車的方式,出了鄉鎮可能根本沒人搭理你。
疫情背景下,更糟糕的是,沒有健康碼,坐不了載客的汽車。這也是此事引發人們討論最多的一點。健康碼的確是個好東西,雖然有些方面不夠科學,但只要不被濫用,總體而言大幅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
只不過,科技手段的運用,不應該拋下那些跟不上科技步伐的人們。説句玩笑話,使用智能手機並不是公民的法定義務,不使用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公民,不能被直接忽略,甚至被政策歧視。
包括老年人等弱勢羣體在內,沒有智能手機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人不在少數,畢竟我們還有6億人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這是我們的基本盤。健康碼的便利,是嫁接於智能手機之上,對沒有智能手機的人來説,反而成了最大的不便。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開發健康碼時就該想到。
除了由家人在手機上代辦,到社區申領紙質健康卡,能否也可以讓科技問題通過科技途徑解決?比如,免費給有需要的人辦張芯片卡,使用時像刷手機一樣刷卡?
因為沒有健康碼,老人徒步千里,這種事發生在2020年,太不可思議。可能是大爺無兒無女,並不知道出門要健康碼,要不然村裏應該能辦到紙質版,或者給想到別的什麼辦法;但他們對孤寡老人的關注顯然不夠,健康碼不是主動上門幫着辦,而是等着找來才給辦,不知道的就不辦。
最新消息是,大爺尋親未果,老家的人已開車趕去,把他接回了老家。也就是説,大爺千里步行這一路,算是白走了。被接回老家後,會幫他找份本來想在浙江找的工作嗎?但願吧。
鏡頭裏的老人依舊笑呵呵的,不忘“感謝大家的關心”。他的笑臉,代表着一份尊嚴和體面。
智能時代,如何對待老去的人,給他們該有的尊嚴和體面,值得我們思考的,何止健康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