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可愛的小編難道不值得一個關注嗎
當你不開心的時候就翻翻看小編的文章吧,或許會給你不一樣的心情。
雷神公司的第2代小直徑炸彈GBU-53“風暴破壞者”。(圖/雷神公司)
據美國防務新聞近日報道,雷神公司所研發的第二代“小直徑炸彈” (SDB ) GBU-53“風暴破壞者”研發並不順利,已經延遲交付大約一年,有許多關鍵部件的技術問題仍待克服。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精確制導武器研發的鼻祖,世界上首款精確制導炸彈是採用激光制導方式的寶石路炸彈(Paveway),自從1970年在美國問世以來,都穩坐精準炸彈第一把交椅。時至今日,它仍是美國海空軍主力炸彈,幾乎每次實戰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但是,這款炸彈也有缺點,那就是尺寸和重量過大,最大的寶石路彈長4.32米,彈徑0.475米,翼展1.17米,重量可達900千克,這種龐然大物只能掛載在F-15/16、F/A-18的機翼處。
但隨着21世紀空中戰場進入隱身化時代,F-22A和F-35日益成為美國空軍和海軍最主要的打擊機羣,而為了隱身需要,這些戰機都採用內置彈艙(當然機翼也可掛載彈藥,但是會嚴重影響飛機的隱身性能,得不償失)。但是F-35戰機受限於內置彈艙尺寸,不能攜帶這些大型精確制導炸彈。
F-15E戰鬥機掛載20枚GBU-39小直徑炸彈,堪稱“炸彈卡車”
為此,美國海軍與空軍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小直徑炸彈(SDB )的需求,要求它必須具有輕量、遠滑翔能力、直徑較小的特點。目前,第一種投入實用的SDB是波音公司研發的GBU-39/B,它長1.8米,直徑只有0.19米,採用GPS與慣性引導模式,相當符合標準,已於2005年服役。這種炸彈雖然尺寸和重量剛剛合適,但由於採用GPS制導模式,存在被幹擾的風險。為此,美國海空軍希望研發第二代SDB,要求採用多重導引模式。
此次開發者變成了美國雷神公司,具體型號則為GBU-53“風暴破壞者”。這種SDB為3種模式複合導引(毫米波雷達、紅外線成像和以及激光半主動制導),優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即便遇到最糟糕的天氣條件,比如灰塵漫天、碎屑掩蓋的情況,“風暴破壞者”仍然能夠精準攻擊目標。
可以並排裝在F-35彈艙中的小直徑炸彈,一個彈艙可裝4枚,有效增加F-35地對地打擊能力。(圖/美國空軍)
但是GBU-53研發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從2019年7月至今,GBU-53的生產就陷入停頓狀態,原因是炸彈存在設計缺陷,需要重新設計關鍵部件。已經交付給空軍和海軍的598枚炸彈在日後要修正與改裝。
這個重大的設計缺陷就是滑翔的翼片因承受的壓力過大,在長時間飛行時,可能因為振動與疲勞而鬆脱,這會導致翼片過早彈出對飛機造成嚴重傷害。這其中,受到安全影響最大的是F-35,因為F-35會將GBU-53安裝在內置彈艙中,如果炸彈翼片在彈艙內彈出,會直接破壞F-35機體結構。
目前雷神公司正在設計一種新的固定器來減輕這個問題,新固定器可以減少鰭片的振動,目前正在內部測試,只要確定安全,就會提交給美國空軍,並進行武器全面修正。原本預計在今年4月就可以進入修正與生產階段,卻遇到全球新冠病毒的持續大流行,導致所有生產企業的工作延誤。
最新的時間表是美國政府希望在7月份時能夠恢復生產,並對現有炸彈進行改進。為此,早在今年2月,美國國防部就撥付給雷神公司1500萬美元的額外技術資金,只希望疫情一有好轉,雷神就能夠全面復工以趕上進度要求。